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16 10:22
关键词:阿托斑块心绞痛

庞 阳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03)

心血管疾病是近年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基本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狭窄、痉挛与心肌血氧供需量相矛盾。使心肌血氧供应暂时减少或者持续减少1 h以上,患者即可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吸烟、职业劳累、生活不规律、肥胖等多种因素相关。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所有经介入(导管)途径解除冠脉狭窄的手段;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合成的竞争性、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与脂蛋白水平,本笔者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丁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术的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0岁,平均(55.2±5.2)岁。常规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7~70岁,平均(54.2±3.2)岁。两组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7)口服,用法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厂家等与常规组相同)口服,用法80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血运重建、心绞痛及二次住院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对比,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n=30,n(%)]

2.2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运重建、心绞痛及二次住院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血运重建、心绞痛及二次住院的发生情况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运重建、心绞痛及二次住院的发生情况[n=30,n(%)]

3 讨 论

PCI治疗的基本机制为血管成形(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等,使斑块/血栓变形、挤碎、撕裂使冠脉的管腔形态发生改变)、去除斑块(去除造成阻塞的斑块或血栓以达到使管腔扩大的目的)。阿托伐他汀钙适用于非家族性或者杂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也适用于纯合子高胆固醇血症,降低血管重建术的风险、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降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同时亦降低心绞痛的风险[2]。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30例中,显效为16例、有效为7例、无效为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30例中,显效为24例、有效为5例、无效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运重建、心绞痛及二次住院的发生情况均无差异。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斑块,调节血脂的作用,对于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维持斑块稳定具有必要性,所以冠心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该药品作用于肝脏、安全性较高且服用后吸收快、机体的利用度也高,有效地促进了机体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善,从而可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综上所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应运于PIC术后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托斑块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心绞痛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