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

2020-05-16 10:22
关键词:手部偏瘫量表

贺 词

(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上海 200041)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指通过施加阻力、关节挤压以及牵伸和牵引等进行本体刺激,并利用螺旋对角运动模式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技术。近年来PNF技术在临床中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促进患者上肢及下肢功能恢复发挥了理想疗效。然而现阶段针对手部功能康复临床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分析应用PNF技术对于促进脑卒中偏瘫者手功能康复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止诊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3.2±1.4)岁,脑卒中病程7~36 d,平均(15.6±0.4)d。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6~85岁,平均(72.9±1.7)岁,脑卒中病程8~35 d,平均(15.4±0.7)d。两组线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对症治疗方案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PNF技术予以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康复训练方法:对于脑梗死患者可在其发病之后第3日,而脑出血患者则可在其发病之后1周开始康复训练,主要措施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避免关节挛缩、功能训练以及Bobath技术等;(2)PNF技术:首先需结合患者患侧上肢关节的具体活动来合理选择PNF技术的初始角度,利用抗阻性肌肉练习来控制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同时利用等张组合在其关节活动范围之内开展伸展练习和外旋抗阻训练等。在其患肢的每个关节更强活动方向上进行抗阻,当达到理想状态后并快速变化方向,朝着更弱方向进行抗阻来对其拮抗肌反转进行刺激,需要反复练习10次。如若患者肩关节周边肌肉其肌力达到正常或者趋于正常,则可对其肩关节采取最大阻力,确保对其肩部肌群向肘肌群发放散产生刺激利用对角线方式对其拮抗肌实施推拿和按摩来获得放松。上述治疗每天进行1次,5次/周。两组持续治疗2个月。

1.3 评估标准

利用Lindmark量表中关于手部功能的测评项目对患者治疗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予以评估,包括共同屈曲、拇指食指对指、球体抓握等8个维度,均为0~3分,满分24分,分值与患者手功能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s)描述,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手功能Lindmark量表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的手功能Lindmark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功能Lindmark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手功能Lindmark量表评分对比(±s,分)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7.56±1.03 18.96±2.37对照组 40 7.61±1.00 14.02±1.16 t 0.839 4.117 P 0.067 0.002

3 讨 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利用PNF技术,首先需要建立患者肩胛带功能及稳定性,这也是恢复患者精细运动能力的基础。脑卒中患者在其上肢康复过程中利用PNF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手部灵活度,同时有利于提升眼部协调性和动作控制能力及耐力等。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两者是伴行的采取力量和速度等有机结合,能够充分调动患者肌肉神经间的协调性力量,有助于提升肌肉协调度,可实现对局部肌腱萎缩以及局部肌肉萎缩的良好改善效果。同时能够预防患者关节挛缩以及关节黏连等,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良好恢复,同时该技术可促使患者功能性运动与肌肉两者间协调运动能力的恢复,因此可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运动和感觉功能。同时,从本次的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运用PNF技术治疗,该组治疗两个月后手部功能量表评分的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证实,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利用PNF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其手功能的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运用PNF技术治疗可有效促进其手部功能康复。

猜你喜欢
手部偏瘫量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