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2020-05-16 10:22王妙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研究组

王妙辉

(山西省临汾市荣军康复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还不是十分明确,一般常见于青壮年群体。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生活懒散、兴趣缺失、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并使其长时间处于单调生活环境,不利于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精神分裂症对于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意识薄弱,这些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甚至还会使患者出现精神衰退的问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并能大幅度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以下主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组选取对象为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所接收的精神分裂需长期住院患者120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病程6~17年,年龄40~45岁,包括男36例,女24例,研究组患者病程7~17年,年龄41~45岁,包括男35例,女25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50岁以下;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年龄在50岁以上;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采取常规化护理模式,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卫生、整洁的住院环境,对其治疗反应和病情进行认真观察,强化巡视,如需外出,必须要由专业护士陪同,做好排便、饮食和晨晚间护理。

(2)康复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组织其进行适度运动,如绘画、手工编织、定期组织病人户外活动等等,使患者能够在劳动中享受生活乐趣,强身健体。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调整,辅助患者有计划的、合理的花钱购物,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告知患者调节情绪的小技巧,使其能够保持平和心态。在社交方面,医护人员要尽量鼓励患者与外界接触,学会与人交流,如定期组织患者去看电影、读书等,以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在个人卫生的方面,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洗漱、起床、整理床铺,勤更换内衣裤,饭前便后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勤剪指甲。在兴趣爱好的培养方面,可引导患者看报纸、看电视,了解国家大事,定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文艺表演、歌唱大赛、绘画展示知识竞赛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在心理康复方面,要尽可能多的关心患者,经常与其沟通和交流,从而可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康复训练3个月以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2)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进行对比,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处理相关参数,“t”和“x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康复训练之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训练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分别为(12.32±2.65)分、(12.36±2.58)分,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分别为(4.66±2.35)分和(8.52±0.62)分,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对比(±s)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研究组(n=60) 12.32±2.65 4.66±2.35对照组(n=60) 12.36±2.58 8.52±0.62 P 0.9334 0.0000 t 0.0837 12.3022

3 讨 论

关于精神分裂症,其临床病因尚不明确,属于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复发率较高,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又重复发生,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造成直接影响。正常情况下,对于精神分裂症,基本上都会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实现对患者疾病和临床症状的有效控制,但这种治疗方式通常不能对患者的精神意识、社会功能等进行改善,因此还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属于一种现代化先进的互利模式,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其身体健康,提升患者整体活动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康复训练,还能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院内生活功能,通过社会交往、文化活动、娱乐、劳动、学习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能够有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强身健体,对患者大脑皮层抑制和兴奋过程进行调节,延缓精神衰退,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早日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1]。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实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有效结合,及时发现服药依从性差、病情被动的患者,从而对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预防疾病复发,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至关重要,但对于那些低娱乐性和低文化性的家庭而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情往往比较淡薄,缺乏沟通和理解,同时也很少参加文化活动,这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尤为不利。因此,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和教育,使其能够提升对精神分裂症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够正确的接纳和面对患者,并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主动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疗养氛围。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关心,精神上给予安慰,及时的帮助患者排解消极情绪,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患者造成的精神刺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康复训练效果[2]。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康复训练3个月和6个月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总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综上所述,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实现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有效改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逐渐摆脱精神障碍,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研究组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