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16 10:31
关键词:仪器设备手术室护理人员

刘 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 230071)

手术室内的各项仪器设备是提高手术安全性与保障治疗有效性的前提,但是因为受到较多因素影响,造成手术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不到位,致使使用期间出现故障,影响到手术顺利进行[1]。为提高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护理管理效果,降低各类仪器设备故障率,本研究结合我院不同时间段手术室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资料,探讨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日常护理人员共有60名:10名主管,25名护师,25名护士,年龄25~46岁,平均(32.39±4.08)岁;其中大专学历45名,本科学历15名;工作时间:3~20年,平均(7.49±1.38)年。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不同研究时间分别选择600件仪器设备实施研究,其中2017年1月~12月为A组,2018年1月~12月为B组。不同时间护理人员以及仪器设备信息满足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根据手术室现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施仪器设备的日常护理与管理。

B组:总结A组仪器设备护理管理问题以及原因,进而制定出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1)完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完善现有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责任制,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损坏,参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均需承担责任,并将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要求印刷成册,人手一份,便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行阅读,为手术室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提供依据;(2)践行分级管理模式,由护士、小组组长以及护士长形成三级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小组,同时确定不同分级人员的主要责任,比如护士长负责全面监督,了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比如仪器设备是否规范操作、有无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周期以及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信息是否完整等;(3)加大护理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每周进行1次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培训与学习,掌握不同仪器设备规范使用方法、常见故障类型等,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4)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期间,可应用现代新型管理方法,如标准作业程序化管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等,实现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不良护理管理事件,主要是与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有关的事件;(2)护理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

1.4 评价标准

通过专用的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调查表评价护理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分值0~100分,分值高则掌握的知识越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研究数据,其中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时间不良护理管理事件发生

与A组相比,B组时间手术室仪器设备护理管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仪器设备维护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n(%)]

2.2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比较

A组护理人员考核评分为(86.81±4.21)分,B组护理人员考核评分为(95.37±3.08)分,组间对比t=7.3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研究中通过对前期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相关问题分析,明确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护理人员缺乏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现有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仪器设备管理需求、护理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心不强等[2]。

结合对手术室仪器设备保养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性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并将其纳入新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其中完善制度可提高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规范性;通过多级管理,降低仪器设备管理期间的出错率;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培训与学习,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知识。

综上所述,手术室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应用新常态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仪器设备知识,降低不良护理管理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手术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