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16 10:22希,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学护理人员

吴 希,覃 奋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且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往往涉及感觉、知觉、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和精神活动不协调的综合征[1]。本研究对我院的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男7例,女16例,年龄25~65岁,平均(46.12±5.07)岁;

观察组:男9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47.23±5.33)岁;

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个人及家属都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两组间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内容为:

①入院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地接待,为患者做好全方位的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的病例资料,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挑选接受过专业心理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②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取得其信任,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提升依从性,减少应激反应。③家庭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获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沟通、倾听、鼓励、夸奖,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保持患者积极的心态。④马斯洛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2]:康复期患者需要与社会保持联系,故可鼓励并带领患者参加广场舞、太极、瑜伽等集体活动,促使患者找回对生活的热情,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社交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s”(t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s,分)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分组 例数(n)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对照组 23 52.17±3.58 51.66±3.15 50.45±2.69观察组 23 80.23±4.01 84.93±3.18 85.22±2.81 t- 25.03 35.65 42.87 P-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尚未发现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只采取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

治疗,与此同时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3]。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心理学护理人员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