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简》中 “绪絮” 释读

2020-05-18 06:42聂丹聂淼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汉简简牍释文

聂丹,聂淼

(1.贵州财经大学 文法学院2.贵州财经大学 管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居延简中有一个词 “络絮” ,见下:

1.居延汉简:络絮百卌三斤(113.4)

那么, “络絮” 是什么?

查看已经公布的几个权威版本的释文情况,我们发现,出现在居延汉简113.4 中的 “络絮” ,在《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183《居延汉简甲乙编》[下册][2]77下《中国简牍集成》[六][3]7中全部释读为 “络絮” ,而在《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4]388中则释读为 “给絮” 。与此同时,出现在居延新简EPT59.21 的 “络絮” ,在《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隧》[5]360《居延新简——甲渠候官》[6]127《中国简牍集成》[十一][3]120中均释读为 “络絮” 。

上引各家,把这个词释读为 “络絮” 或 “给絮” ,这两种释读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或者两种都不正确。

此外,在居延汉简有一个 “絓絮” ,居延新简中有一个 “堵絮” ,这两个词与上引 “络絮(给絮) ” 的用法一致:

3. 居延汉简:布一匹,直四百,絓絮二斤八两,直四百。凡直八百。(308.7)

4. 居延新简:堵絮二斤,斤百五十,直三百。(EPT59.76)

我们同样查看已经公布的几个权威版本,了解了 “絓絮” 和 “堵絮” 这两个词在权威版本的释文情况。

出现在居延汉简308.7 中的 “絓絮” ,在《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503《居延汉简甲乙编》[下册][2]214上《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4]400《中国简牍集成》[七][3]237中全部释读为 “絓絮” 。出现在居延新简EPT59.76 中的 “堵絮” ,在《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隧》[5]364《居延新简——甲渠候官》[6]131《中国简牍集成》[十一][3]128三个本子中都释读为 “堵絮” 。

对 “絓絮” “堵絮” 的释读,几家的观点都很统一。对于 “络絮” 的释读,除了《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把出现在居延汉简113.4 中的 “络絮” 释读为 “给絮” 外,其余几家的释读也很一致。

对 “絓絮” “堵絮” 的释读高度统一,对 “络絮” 的释读也基本一致,但这并不能说明对 “络絮” 的释读基本正确。通过对古文字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释读为 “絓絮” “堵絮” 都是错误的。研究者们的释读结论高度一致,只能说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它还是有待开采的处女地。

二、 “络絮” “给絮” “絓絮” “堵絮” 都是错误释读

对 “络絮” “给絮” “堵絮” “絓絮” 的释读问题,前人注意得不够,目前仅见一家对 “絓絮” 的释读提出过质疑。对出现在居延汉简308.7 中的 “絓絮” ,于豪亮发现释读不对,他说: “褚絮之褚,劳干误释为袿①。此乃褚之草字,实不应释读为袿。”[7]189陈直不认为释读存在问题,在《居延汉简解要》 中,他直接引用古代辞书释义: “《释名》:‘妇人上服曰絓。’《广雅》:‘絓,长襦也。’”[8]

“络絮” “给絮” “絓絮” 和 “堵絮” 在各个版本中的释读基本统一,但它们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必须回归到图版本身来寻找答案。

(一) “络絮” “给絮” 的问题

字形相似。简113.4 和简EPT59.21 中释读为 “络、给” 的字,因其右半 “者” 字形与 “各、合” 相似而错误释读为 “络、给” ,这个字应该是 “绪” 字。由此可见, “络絮” “给絮” 是 “绪絮” 之误。

(二) “堵絮” 的问题

(三) “絓絮” 的问题

由此可知, “絓絮” 是 “褚絮” 的误释。这个词是 “褚絮” 而不是 “絓絮” 。

依据上文的分析可明白, “络絮、给絮、堵絮” 均是对 “绪絮” 错误释读的结果, “絓絮” 是对 “褚絮” 错误释读的结果。

到底有没有 “绪絮” “褚絮” ? “绪絮” “褚絮” 指的是什么?我们穷尽地查检了西北屯戍汉简,没有查检到 “褚絮” 的用例,但找到一例 “绪絮” :

5. 居延新简:甲沟白素三匹未入。绳少九十五斤。缘二丈未入。少桼枚。绪絮一斤亖两未入。(EPT59.342)

这个出现在居延新简中的 “绪絮” 释读是否可靠,会不会也是错误的释读?为了澄清这个疑问,我们查检了图版,释读为 “绪” 的字,图版作 “,确实是 “绪” 字,因此,释读为 “绪絮” 无疑。

三、 “绪絮” 与 “褚絮” 的关系

“褚絮” 与 “绪絮” 词形相似,仅 “褚” 与 “绪” 在偏旁部件上存在 “糸” 与 “衤” 的差异,这两个部件多用来表示布帛衣裳,属于同一个类别,差异很小,故 “褚絮” 与 “绪絮” 的关系紧密。实际上, “褚絮” 就是 “绪絮” 。 “褚” 和 “绪” 是一对换形异体字,都有 “以绵装衣,制作复衣” 的意思。

“褚” ,《说文·衣部》: “褚……一曰装衣。” 段玉裁注: “凡装绵曰著,丑吕切,其字当作褚。《小正》:‘……褚之者,装衣也。’”[11]695《说文·衣部》: “复,一曰褚衣。” 王筠句读: “《玉篇》:‘褚,装衣也。’颜师古注《急就篇》:‘褚之以绵曰复。’”[12]39《说文·糸部》: “絮,敝绵也。” 段玉裁注: “以絮纳袷衣间为袍曰褚,亦曰装,褚亦作著。以麻缊为袍亦曰褚。”[11]1146王筠句读: “颜师古曰:‘以绵装衣曰褚,此其本义也。’”[12]44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 “褚绳” 下: “谓以绵装衣也,今作楮同。”[13]《汉书·南粤传》: “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 颜师古注: “以绵装衣曰褚。上中下者,绵之多少薄厚之差也。”[14]3850-3851《急就篇》卷二: “襜褕袷复褶袴裈。” 颜师古注: “褚之以绵曰复。” 王应麟补注: “《南粤传》上:‘褚五十衣’注:以绵装衣曰褚。”[15]

在居延简中, “以绵裝衣,加絮制作复衣” 的意思,字也作 “绪” :

6. 居延新简:戍卒魏郡贝丘某里王甲。贳卖□皂复袍县絮绪一领,直若干千。(EPT56.113)

“□皂复袍县絮绪” ,可以理解为 “绪县絮的□皂复袍” ,意思是 “装有县絮的□皂复袍”②。

“褚” 和 “绪” 都具有 “以绵裝衣加絮,制作复衣” 的意思,是动词。 “褚絮” “绪絮” 是动宾结构,就是 “装絮” ,动宾结构演化为动词关照的相应的名词。因而,在居延简中, “褚絮” “绪絮” 是以名词面貌出现,意思即是制作复衣所用的 “绵絮” 。

居延简中的 “褚絮” 与 “绪絮” ,是同一个名词的不同写法,就是所褚的 “绵絮” ,即是用来装衣、制作复衣的 “绵絮” 。于豪亮《居延汉简解要》就已经指出: “‘褚絮’就是装棉衣所用的丝棉。”[7]189这个解释是正确的,遗憾的是没有引起专家学者足够的注意,因而《中国简牍集成》[七]仍然说: “絓絮,残丝絮。”[3]237

四、余论

明白了 “绪絮(褚絮)” 是制作复衣所用的 “绵絮” ,我们可以据此解决某些释读的问题。《居延新简》 EPT65.330A 中 “买□三斤,莊繻” 中 “□” 没有释读。据《中国简牍集成》[十一][3]271,原简释读断句为:

7. 居延新简:临木隧卒程当。受阁帛一匹,甲渠尉取,直谷卅三石。出谷十六石五斗五升,买布绛③出谷三石三斗,买□三斤,莊繻。出谷三石五斗,买履一两。凡出谷廿三石三斗五升,当已给。今余谷九石六斗五升。(EPT65.330A)

查对原简,《中国简牍集成》[十一]释读并断句的 “买□三斤,莊繻” 字迹清晰, “买” 后面的 “□” ,图版作 “() ” ,简文文字当释读为 “买者三斤,莊繻” 。 “者” 是 “绪” 的右半部,二字读音关系密切, “绪” 从 “者” 得声。《说文·糸部》: “绪,从糸,者声。” 《居延新简》中的 “者” ,当读为 “绪” ,理解为 “绪絮” 。释读者不明白 “绪絮” 的意思,也没搞清楚 “者” 与 “绪” 的关系,因此,就算原简 “者” 字清晰,也不敢释读。

本简的 “莊” 即 “为衣装加絮” 的意思④。 “莊繻” 即 “用絮装繻” 。 “买者(绪)三斤” 是为了 “莊繻” 。原句句型为 “买×莊×” ,逻辑关系明晰,意思清楚,即:买三斤绪絮用來装襦做复襦。

注释:

①劳干《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一)》作 “絓” (第400 页),而于豪亮此处摘录为 “袿” 。

②参看拙文《研究名物词语的重要桥梁——以 “装、绪” 类动词为例试析关照名物的动词》,《出土文献整理研究》第一辑,巴蜀书社,2014 年。

③《中国简牍集成》释读为 “布买绛” ,不辞。查对图版,原简 “买” 字书写遗漏,补在 “布绛” 的右边居中,应该释读为 “买布绛” ,这样,结构上和下文的 “买□三斤,莊繻” “买履一两” 吻合。 “布绛” 就是 “绛布” ,中心词在前,后面附加颜色成份的词语,在居延简中还有 “缣素” “韦绛” 等。

猜你喜欢
汉简简牍释文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地不爱宝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年回眸与展望
银雀山汉简及近年来出土兵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