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药类商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2020-05-19 05:34柳燕于志斌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饮片中成药出口额

柳燕,于志斌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北京 100010

2019年以来受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外贸整体增长放缓。在国家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措施的作用下,医药行业攻坚克难,有效地应对了严峻复杂的环境变化,总体实现了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尤其是中药类商品贸易,全年实现平稳增长。

据海关统计数据统计,2019年中药类商品贸易总额61.74亿美元,同比增长7.05%;其中,出口额为40.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进口额为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3%,继续保持出口和进口双增长的态势。

1 2019年中药类商品进出口概况

1.1 出口稳步提升

如图1所示,中药材及饮片在中药类商品出口贸易中表现最为突出,全年出口额为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2%。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同比增加了8.48%,对日本、韩国等主要市场的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中药材及饮片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关键。

受制于不同国家和地区药品管理规定差异的影响,2019年中成药对外贸易业绩低迷,出口额为2.62亿美元,同比下降0.45%。2019年,我国中成药出口的第二大市场美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6.65%,这或许是出口低迷的原因之一;另外,价格下跌也是中成药出口低迷的另一原因,去年中成药出口平均价格下跌11.28%。

2019年,占比最大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仅为23.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0.19%。植物提取物出口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大的出口市场。2019年我国对美国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仅为4.51亿美元,同比降幅达15.32%。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低位徘徊的另一原因是出口价格下跌,出口平均价格同比下跌5.19%。

2019年保健品出口情况不温不火,出口额为2.47亿美元,同比微增0.21%。虽然对第一大市场美国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2.37%,但对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出口额的增幅填补了缺失,保健品出口整体依然保持平稳。

图1 2019年中药类商品出口趋势

1.2 进口保持高速增长

2019年中药类商品进口额21.5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5.93%,2017—2019年进口额连续保持10%以上增长[1]。

如图2所示,2019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口贸易依旧保持高昂的发展态势,进口额3.58亿美元,同比上涨25.82%。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较大的品种主要有龙眼肉、西洋参、鹿茸、乳香、没药、血竭等,主要从泰国、加拿大和新西兰进口。

中成药2019年进口额3.92亿美元,同比下降2.51%,进口量也同比下降6.94%。多年以来,内地一直从香港地区进口大量中成药,进口额约占中成药总进口额的50%,而2019年这一数字同比下降了11.88%,这或许是中成药进口额整体下滑的原因之一。

2019年植物提取物进口额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6.85%,进口量40 300 t,同比增长29.08%。其中,薄荷醇的进口贡献了巨大的能量,其进口额占植物提取物总进口额的40.6%,进口额达3.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2%;其他精油类产品进口也大幅增长,市场热度较高。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坚持不好、组织活动方式缺乏创新、带头人队伍素质能力不足、组织覆盖不全面等原因,出现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

保健品2019年进口业绩颇为亮眼,在国家扩大进口政策的引导下,全年进口额达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77%。其中,燕窝依旧是最受欢迎的保健品,进口额为3.2亿美元,同比增加43.8%。

图2 2019年中药类商品进口趋势

1.3 出口市场份额正在发生转变

2019年,中药类商品出口至193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依旧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额达到23.88亿美元,同比增加8.02%,占中药类商品出口总额的59.42%(见图3)。

1.3.1 美国仍居出口第一大市场 具体来看,虽然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同比下降16.1%,但其仍占据第一大出口市场的位置。2019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中药类商品5.59亿美元,占比由2018年17.04%降至13.9%[1],对美国出口的中药类商品主要是植物提取物,占比达到80.71%。

1.3.2 日本市场快速回暖 日本为我国中药类商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19年出口额为5.3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3.28%,与美国的出口额差距逐渐缩小。日本在我国各类中药商品出口市场都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最大市场,植物提取物、保健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中成药的第三大出口市场。随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市场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日本市场在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市场的地位必将更加稳固。

1.3.3 中国香港市场进一步萎缩 2019年中国香港市场进一步萎缩,内地对其出口额从2017年开始滑落至第三的位置后,连续2年保持下跌[2-3],2019年内地对香港地区的中药类商品出口额为4.29亿美元,同比下滑5.34%,在总出口额中的占比进一步萎缩至10.67%。另外,内地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量降幅高达23.96%,中国香港作为中药商品转口贸易集散地的优势已经丧失,越来越多的采购商倾向于产地直接采购。

图3 2019年中药类商品出口市场概况

2 中药类商品进出口特点

2019中药贸易情况整体向好,有不少惊喜,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品种,以下对各类中药品种进行具体梳理,以便发掘更多潜力。

2.1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呈现较强的抗压性

2019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2%,较2018年同期9.49%的降幅实现了大幅度增长[1],表现出强大的抗压性。2019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量201 700 t,同比增长1.70%,出口均价5.64美元/kg,同比增长8.48%。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前十大品种分别为:肉桂、人参、枸杞子、大枣、西洋参、当归、鹿茸、半夏、黄芪、茯苓(见图4),前十大品种的出口额占据中药材及饮片总出口额的近50%,集中度比较高。2019年,多种中药材及饮片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大枣、西洋参、当归3种产品的出口量增幅均超过10%,西洋参的出口量增幅更是高达80%左右;排名前十的品种中,仅枸杞子和半夏出口量小幅下跌;肉桂是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品种,出口量60 200 t,出口额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7%。

图4 2019年中药材及饮片前十大出口品种

图5 2019年中药材及饮片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2.2 提取物出口增速放缓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23.72亿美元,同比微增0.19%,较2018年同期20%的增幅有所回落。出口量86 900 t,同比增长5.68%,出口价格27.3美元/kg,同比下滑5.19%。

在出口品种方面,排名前十的热点品种为甜菊叶提取物、薄荷醇、桉叶油、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柑橘幼果提取物、越橘提取物、芦丁、银杏叶提取物,总出口额达12.14亿美元,占提取物出口额的51.2%。其中,甜菊叶提取物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

如图6所示,美国、日本、印度、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西班牙、德国、法国为植物提取物前十大出口市场。虽然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但美国仍然是我国植物提取物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19年我国对美国提取物出口额为4.51亿美元,同比下滑15.32%,占总提取物总出口额的19.01%,同比减少3%,出口产品主要是甜菊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类产品。印度、马来西亚市场需求增速较快,其中,向印度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由2018年排名第八位,急速攀升至2019年的第三位,2019年出口额为1.33亿美元,同比增长41.35%,出口产品主要为天然色素及精油类产品;向马来西亚则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由2018年排名第九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五位,出口额为1.28亿美元,同比增长48.50%,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为甜叶菊提取物。此外,我国对西班牙、法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植物提取物出口,同比增幅也均超过10%。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香港,2019年内地出口至香港地区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量下滑15.57%,出口额同比下滑19.92%,仅为1.32亿美元,这与2018年同比增长51.02%相较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图6 2019年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2.3 中成药出口“量增价减”

2019年,中成药出口量12 600 t,同比增长12.21%,受出口价格下跌的影响,出口额微跌0.45%,为2.63亿美元,整体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不过,中成药目前在中药产品整体出口额中占比仅为6.53%,相对于原料类产品仍处于弱势地位。

具体到单品种,中成药出口最大的为安宫牛黄丸;其次分别为片仔癀、清凉油和地黄丸等。中国香港是中成药的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49.24%。剩余的前几大市场分别为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见图7)。可以看出,中成药主要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受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中成药的出口一直未有明显起色,2019年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药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中药疗效认可度不断提高,中成药出口贸易预期将保持增长。特别是中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世界人民对中药的了解,未来中成药的出口或将会有所改观。

图7 2019年中成药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2.4 保健品贸易逆差较大

目前,保健品在海关统计系统中比较特殊,有单独编码的保健品主要是鱼油、鱼肝油、蜂王浆、蜂花粉、卵磷脂、燕窝等,维生素以及矿物类制剂产品并未统计在内,另外不少保健品是以食品的形式出口,也未纳入保健品项下,本研究中有关保健品贸易的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2019年,保健品的出口表现平平,全年出口量40 900 t,同比增长6.55%,但是受出口价格下滑5.95%的影响,2019年出口额为2.47亿美元,仅微增0.21%。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保健品进口迎来爆发式增长,进口额5.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77%。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秘鲁和美国为保健品进口的前五大市场,除秘鲁外,其他市场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上述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燕窝、鱼油和蜂产品等。

3 2020年中药类商品进出口贸易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2019年受全球经济下滑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药类商品贸易的一些方面产生了波动。但在国家系列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2019年中药贸易成绩整体可圈可点,各细分领域均取得了不错成绩。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药贸易将迎来更严峻的挑战,因此行业需要更紧密地向心力和凝聚力,迎接新挑战与新机遇。

3.1 外贸履约及新订单的挑战

为防控新冠肺炎,国务院办公厅1月30日发布《关于组织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的紧急通知》[5],文件要求除了口罩、医用护目镜、医用防护服和部分药品企业将于2月初复工复产外,多数医药企业开工日期被推迟。再加上因公共交通受限使得企业工作人员返乡后无法按时回到工作居住地,回到工作居住地后需居家隔离14 d,影响了企业的复工复产,企业之前签订的订单可能无法按期履约。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围绕新冠肺炎的讨论会议,委员会不建议对中国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6]。然而依旧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的食品、保健品甚至各种原料产生质疑,甚至已经发货而被收货方拒绝收货;另外,还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处于观望状态,为新订单带来了挑战。这些突发问题使中药外贸事业背负沉重压力,成为2020年开年的第一大挑战。

3.2 中药贸易或将迎来新机遇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参与力度不断加大,在疫情治疗全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康复进程[7]。越来越多的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传统中医药的作用被广大患者认可,中医药也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国际疾病统计分类和相关健康问题》第11次修订版,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章节,这是对中医药在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方面发挥作用的国际认证。作为中国独特的健康资源,中医药资源与现代西方医学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之间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加之此次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表现,未来中医药有望与各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进行融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将推动中医药贸易迎来更大的发展。

3.3 进口贸易迅猛发展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加大了对全球产品的需求,因此进口贸易近年来发展地炙手可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着眼于推动对外开放、引领经贸合作,已经取得巨大成功。进博会为引入稀缺植物资源,如乳香、没药、血竭等,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另外,进博会对于引入营养保健品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进博会既是扩大进口的平台,更是难得的国际性发展机遇。

自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进口药材管理办法》(《办法》)[8]也为扩大药材进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办法》在进口药材管理方面,实施“首次进口”和“非首次进口”分类管理,取消了“允许药材进口的边境口岸,只能进口该口岸周边国家或者地区所产药材”的限定;对非首次进口药材进口管理进行简化,对首次进口药材审批权限下放等,大大刺激了中药材的进口贸易。

进博会平台加之相关的政策措施的鼓励,预计中药的进口贸易将在2020年呈现更加活跃的态势。

3.4 中医药服务贸易成为中医药外贸新的增长点

2019年,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中医药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大会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服务贸易是重点内容之一。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商务部共同召开会议,研究新时期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启动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期望以基地为载体和抓手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实现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并授予17家单位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9]。多年来,中医药“走出去”颇多坎坷,尤其是中成药,其市场准入、流通渠道等都成为横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障碍,货物贸易亟需与服务贸易相结合。因此,有了国家的政策引导,中医药服务贸易有望成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新的增长点。

3.5 中药质量提升成为行业共识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材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于假冒伪劣药材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行业整顿的大幕将拉开,中药质量提升将成为行业共识。作为中药质量的源头,中药材的种植成为重中之重,许多国内优质企业期望通过基地规范化管理来提升整体能力,通过规范化的种植流程来提供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中药原料。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提出的《中药材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GACP)指南是面向全球的框架性要求,为此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制定并发布了《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将该框架性要求实现本土化,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体系。目前,这一标准体系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牵头已经正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项下立项成功,拟打造成国际标准。中药源头质量控制永远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

猜你喜欢
饮片中成药出口额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红参破壁饮片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中药小包装饮片质量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