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在潘家口水库闸墩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2020-05-19 01:54
海河水利 2020年2期
关键词:碳化危险源危险性

安 辉

(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天津 300393)

1 工程概况

潘家口水库13~18#孔溢洪道采用15 m×15 m弧形闸门控制。溢洪道闸墩混凝土经多年运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碳化,如不及时进行防碳化处理,将会造成闸墩混凝土碳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影响结构物的安全。由于工程建设较早,加上技术水平低,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差,闸墩表面和顶面混凝土多处存在孔洞、流挂、漏筋、破损等问题,所以需对13~18#孔222 m以上高程闸墩进行防碳化处理。

防碳化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对水库主坝13~18#孔222 m以上高程闸墩顶面(大梁下)废渣进行清除,并对其边角及缺口进行凿毛,凿除表面松散的混凝土;对外露钢筋表面进行除锈、阻锈处理;边角、缺口等处理完成后,采用JME改性环氧砂浆抗冲磨修补材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涂刷和修整,并保持边角平直顺畅;修整完成后,采用CPC防碳化涂料进行涂刷。

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简介

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3个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个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rit⁃icality,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该方法给3个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这是《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的通知》(水监督函〔2018〕1693号)中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评价推荐使用的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项目施工各个阶段。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值D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D为危险性大小值;L为发生事故或危险性事件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危险严重程度。

2.1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值判定指标,详细规定见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取值

2.2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危险环境人员的暴露频率、分布及出入的多少或设备及装置等影响因素分析确定,详细规定见表2。

表2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取值

2.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确定,详细规定见表3。

表3 危险严重度取值

2.4 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及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详见表4。

表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从表4可以看出,D值越大,说明作业条件危险性越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根据潘家口水库13~18#孔闸墩防碳化施工作业现场情况和管理特点,合理确定L、E和C值。在此基础上,根据D值大小,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项目施工作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选择

3.1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

(1)辩识危险源。辩识与各工序施工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判断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并划分类别。

(2)评价风险。在预定的及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危害有关的各项风险做出评价,评价现有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3)确定风险等级是否为可承受风险。判断预定的或现有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要求。

(4)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价出的不同风险等级,处理评价所发现的需要重视的所有问题,明确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并行且适当有效的防范与管控措施。

(5)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针对评价后所做出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并检查新的管控措施对危险是否有效或把危险降至可允许范围。

3.2 风险控制措施选择

(1)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消除、替代、工程控制(隔离和连锁等)、警告、管理控制、个体防护。

(2)接触前的控制主要包括领导与管理、培训、定期检查、作业分析与步骤、作业观察、计划评估、作业适应及工作分配。

(3)接触时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设备材料的储备、作业环境的改善、个人防护器具的准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化。

(4)接触后的控制主要包括紧急应变部署、救援与急救、高空作业与移动吊篮控制、工程船与吊车配合控制、施工人员行为控制及救助、有效的清理、安全用电控制、区域围挡与夜间警示控制、废弃物控制。

(5)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害;如不可能,努力降低风险至允许范围。将技术管理与组织管理结合起来,利用技术进步,如采用吊篮钢丝绳倾斜安全锁装置,改善控制措施。优化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加强工长、班组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遇突发风险事件及时应对处置。

潘家口水库13~18#孔闸墩防碳化项目施工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措施及分级管控,详见表5。

表5 潘家口水库13~18#孔闸墩防碳化项目施工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措施及分级管控

4 安全评价后对项目风险源分级管控

4.1 落实风险分级管控责任

按安全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落实施工项目部、施工现场、各工序施工作业面岗位管控责任。各管控责任人根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价进行分级,针对施工项目、班组安全风险的特点,进行项目危险源识别评价交底,对照安全检查表签字落实。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达到监测、规避、降低和控制风险的目的。《潘家口水库13~18#孔闸墩防碳化项目施工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措施及分级管控》由项目经理、工长、作业班长签字,实施分级管控、责任到人。

4.2 动态进行风险管控

施工项目部要高度关注危险源风险的变化情况,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参照表5和工序变换作业,动态调整危险源、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针对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按《潘家口水库工程管理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及施工项目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并进行演练。

4.3 强化风险告知、警示

施工项目部及时对本工区、班组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告知、警示,定期组织开展班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本单位施工人员和进入风险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项目施工时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工程或单位的主要安全风险名称、等级、所在工程部位、可能引发的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将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告知可能直接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5 结语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潘家口水库13~18#孔222 m以上高程闸墩防碳化处理项目施工进行危险性评价,具有危险因素分析评价的细致性、定量评价的精准性和重点防控的针对性,较好地支撑了项目施工分级管控,科学控制和防范了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对同类项目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碳化危险源危险性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水工混凝土双掺矿物掺合料抗碳化性能的试验分析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聚丙烯腈原丝中温碳化过程中导电性能研究
国家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发布
危险性感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