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卧虎藏龙》看低碳镜头的构建机理

2020-05-19 08:40张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
关键词:镜头卧虎藏龙

【摘要】《卧虎藏龙》久誉盛名,是第一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武侠电影,影片符合新兴的低碳美学原理,是可以称之为“低碳艺术”的作品,那么影片是如何体现出它的低碳性的,本文立足于低碳美学,以镜头为研究核心来具体说明。

【关键词】镜头;直观真实;客观真实;自由情感

《卧虎藏龙》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韵味的唯美影片,它对镜头语言的独特探索,激发人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它是一部可以称之为“美”的影片。

1. 镜头影像呈现的逼真性

低碳美学强调真实,低碳艺术就是在文本构成上以客观真实为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或主观真实为基础条件,在与审美主体互作中能够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的文本。“真实性”是让接受者相信自己所观所感的重要条件,对比文字和影视艺术,文字的“视觉效果”是读者依据对日常实物的经验进行想象。影像的视觉效果是眼睛的直观体验,是自然的视觉感受,是“即时”的,所以真实性对影视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伟大的魔术师来说,他用假象来为观众带来快乐,“障眼法”在魔术的世界中是合理的。影视作品是根据创作者的意图编织出来的,影像即“假象”,但“假象”在影视世界中是合理合法的存在,因为镜头的独特镜性,使得影像被人们相信。图像模仿语言,影像模仿现实,影视作品是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采取艺术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真实,并且激起人们的兴趣去挖掘其内在本质,即隐喻的内涵。那么影视艺术作品是如何用镜头语言来表现真实,来填补“假象”和“真实”之间的裂缝的呢?

长镜头是最能表现真实的镜头,或让观众跟随着片中人物运动,或长时间拍摄一个不多变的场景,根据低碳美学原理,这是直观真实,所谓直观真实主要是一种基于艺术形式元素所产生的真实,形式元素符合甚至无限接近观众历史经验或生活经验。影片对院内景的表现多为固定机位长镜头。往往这种相对安静的画面,出现的运动镜头之后,动静结合不仅创造影片的节奏,还使观众在经历强烈运动后获得片刻的宁静。例如,玉娇龙窃取青冥剑被发现,她与俞秀莲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这为“动”,俞秀莲去玉府找其试探,固定机位的全景长镜头表现两人交谈,此为“静”,观众因打斗而波动无比的内心暂时平静下来。镜头平静的注视,引导观众倾听两人的交谈,并且从两人细微的动作及情感变化中找到蛛丝马迹。这个长镜头结束后,镜头切入对人物的特写,此时人物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从长镜头到特写镜头,人物情绪从平稳到强烈,独特的镜头运用,亦步亦趋的引导观众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可以看出自由情感是形式和内容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

除此之外,影片特别擅长运用运动镜头来表现真实,这种仍然是直观真实。最为精彩的是李慕白和玉娇龙“竹林打斗”的场景,充分利用镜头运动创造节奏。玉娇龙为逃避追踪,施轻功向上飞去,镜头从下上摇拍摄,随后玉娇龙探入竹林在竹中穿梭,镜头侧跟捕捉其踪迹,她短暂的攀在竹枝观察,身子随竹枝摆动,此时镜头也放任起来,随其摇摆,飘飘渺渺。当李慕白追赶上来,两人在竹林近距离打斗并随竹子的韧性时上时下,镜头也随之做或上或下的运动,画出一道清幽美丽的弧线。此时,竹影摇曳,人物动作轻灵,摄影机跟随人物上下浮动,似乎一切都在动,这样的运动处理,把观众带入情景,观众的内心也会跟随着镜头运动的节奏上下浮动,被画面牢牢把控感受到画面唯美又逼真的特性。此外,“竹林打斗”场景并没有像普通意义上的武打片一样注重暴力的呈现,而是刻意的淡化暴力血腥,运用慢镜头来创造美感,用远景和全景创造意境,让观众体会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竹和人融合在一起,观众被吸引到此情此景之中,强烈的自由情感被激发。对观众的作用,不再单单是外在形式,而是变成了内蕴,感官型自由情感上升为陶冶型自由情感,净化和滋养观众,它通过直观真实来达到对客观真实的追求。

2. 声、光、色打造镜头画面的独特魅力

语言有语言的逻辑,镜头有镜头的逻辑,当然镜头逻辑是基于语言的基础之上。对词汇的修饰和组合创造语言的意义,同样,生涩的镜头不能完成意义的传达,电影影像是连续的、运动的,而不是固化的、静止的,这就需要镜头丰富画面内容,运用技巧创造各种内涵。它必须根据编导的意图,编剧的预先设定,结合声光色的元素,对含混不清的素材进行有效组接,创造影像的内涵,最终完成意義的传达。根据低碳美学原理我们知道,低碳镜头一定能激发观众强烈的自由情感,那么想要让镜头更有魅力,就要在镜头中增加能引起观众自由情感的元素。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画面的表现对情感的传递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卧虎藏龙》全程传递和谐宁静之意,犹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一般,观众置身画卷,陶醉其中。白衣纯洁超脱,绿竹清雅隽永,白色象征着人物性格,暗喻禅宗精神,李慕白着白衣轻点水面,飞梭而去,既体现了李慕白的武义卓绝,又增加了画面的可观度,让观众在诗的境界感受美的愉悦。片中男女主人公在一起时,多是灰白的基调,和平又有冷静的凄凉之意,暗喻两人被道义规训的情感。“竹林打斗”一场,绿色充斥着整个画面,虽占比极重,但是刻意为电影调制的绿色,静谧和谐,不会有疲倦之意。此处用诗意得色彩来刻意抹平打斗的肃杀之气,让人感受自然的造物之美,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影片没有明艳亮丽的颜色,取消了色彩对观众的强烈刺激,让人在平和的色调滋润中体味情感和人性,而不是关注色彩本身,这样的表达方式所激发的观众的自由情感,才是持久的,有力度的。

音乐对修饰画面、表情达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影片中有非常多的中国传统乐器,如笛、鼓、筝、二胡,也包含西方乐器如大提琴等,音乐灵活多变,没有落入程式化得陷阱,根据画面内容和场面氛围来具体选择和创作。小龙和小虎在沙漠扭打的一场戏,用鼓来创造节奏,轻巧灵活的敲击不仅裹藏暴力,排除肃杀之气,还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传递给观众的是,这并不是置人于死地的决斗,只是男女情愫出现之前一次情绪的发泄。李慕白中毒倒下,俞秀莲抱着他失声痛哭,此时用二胡奏乐,哀婉凄凉,悲痛之情不言而喻,音乐和画面内容相辅相成,强烈的刺激着观者内心。最后小龙飞入崖底,完成对自己的献祭,二胡和大提琴的演奏,鼓的敲击交织在一起,人性的力度、生命的质感同样敲击着观众的内心。

3. 镜头表达下的客观人性逻辑

所谓的客观真实就是,在真实人性的表现和再现方面入木三分、回味无穷、引发共鸣的艺术真实。人性是可以抹平不同民族,不同国度差异的普遍真理,是客观存在,富于变化又被普遍认同的东西。被视为经典的影片,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最后总能表现真实人性。表现主义是用主观化的手法反证社会现实,深层次的挖掘人物的内心,以此来探讨人性。从低碳美学来看,这是从主观真实上升到客观真实的方法。就《卧虎藏龙》来说,它显然没有运用主观化的表现方式,但影片也没有停留在直观真实层面。

那么影片是如何用镜头表现人性的逻辑的呢,影片是一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片,用合乎情理的方式挖掘真实的人性。一提“武侠”,大家肯定会想到“暴力”等字眼,影片中确实有非常多的打斗场面,但采用的是消解暴力的方式,这种是最为低碳的方式。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呈现暴力刺激的画面就是高碳的。暴力的呈现有三种维度,第一种是单纯的“为暴制暴”,如以视觉刺激为目的的恐怖片。第二种是逻辑的暴力呈现,用“暴力”挖掘人性,比如《寄生虫》没有普遍意义上的执着于表现人性的光明一面,跳出“美”“善”“全”的艺术陷阱,没有运用反转的设计或刻意的隐藏,镜头的逻辑,直抵人性的逻辑,穷人在无尽地踩压中爆发,把刀挥向男主人,虽然场面很血腥,但这绝对不是高碳镜头,相反,观众会在这种暴力的呈现中感受到多面的人性。而《卧》中的“打斗”设计,让人们关注的不再是“打斗”的本身,而是形式表现下,情感、哲理、人性的逻辑表达。

除了上面所说的形式层面,影片对人物表达也是符合人性逻辑的。玉娇龙是“自由”“野性”的代表,她一直想逃出生天。开头便直言对婚姻的不满,后面又为夺回梳子对小虎穷追不舍。镜头侧面跟拍玉娇龙策马追逐,紧接着是小龙摔下马的静态画面,在观众以为玉娇龙要回去的时候,她追了上去,并和半天云在沙滩上打斗。小龙受伤,小虎给他处理脚上的伤口,观众以为终于可以安静下来交谈的时候,小龙突然发起进攻,两人扭打在一起,影片全景、近景、特写交替使用,真实表现人物的打斗过程。从与小虎的敌对到肆意缠绵,以上一个敢爱敢恨,遵循自己的“道”,不受礼法的束缚的小龙形象被塑造出来。因此最后玉娇龙选择飞下悬崖的悲壮结局也就不会突兀,为了自由宁愿放弃生命,她的结局是符合人性逻辑的。李慕白是是道德的化身,剑法和武德无人能及。他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情欲,遵循礼义,不逾矩。只有到了生命垂危之际,才敢道出心中真意,他们的结局,都极其悲壮,强烈刺激着观众的内心,导演正是用这种独到的方式,让观众体会情欲的压抑与放纵,道义的规训与突破,在对人物命运思考的同时,感受深刻的哲理,品味超脱的境界。

4. 总结

如果一部电影的表达全部用语言来实现,毋庸置疑,这是部失败的作品,镜性是电影的美学特性。电影绝对不是标语式的宣言,不是画面拼凑出来单纯的视觉奇观,不是肆意妄为的随便嫁接。影片《卧虎藏龙》是在充分调度声光色的前提下,对视觉元素进行逻辑的重组和拼贴,创造出真实可感得故事机理。人物的个性与独特的镜头表达相融合,抛却了程式性的拙劣模仿,直抵人性的逻辑,让影片呈现出真实的质感。

参考文献:

[1]. 马立新.論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构建机制[J].现代传播,2014.

[2]. 马立新,苏奂月.论高碳艺术与低碳艺术[J].艺术百家,2014.

作者简介:张琦(1995.12—)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学生,电影学硕士,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方向:电影学方向。

猜你喜欢
镜头卧虎藏龙
武侠电影“视域融合”时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从音乐角度解读电影《卧虎藏龙》的审美体现
三维场景浏览中建筑造型的特点及镜头运用
谈电影植入广告试听元素的创意运用
“演卧虎藏龙2?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用努力化梦为真
立体视频资源存储入库研究
浅析摄影之艺术美
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