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为何爱“写真”

2020-05-19 00:24吴钩
华声文萃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庭坚自画像画师

吴钩

士人群体兴起写真风

台湾学者蒋勋先生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上借宋画讲述宋朝文人的生活——

大家看一下,这张画里最有趣的是,他的屏风挂了一张画(像),这个画(像)刚好是他自己的自画像。我们从来很少知道,宋朝的文人家里是挂自画像。一个文人会把自己的自画像挂在自己的家里,而不是挂皇帝的像,表示说他觉得他自己存在的意义很重要,你要每天反省你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自我凝视的时候,他(才)有反省的力量。

蒋勋先生所说的“这张画”,是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人人物图》(见下图)。將自个儿肖像绘入图像,挂于书房或客厅,在宋代士大夫群体中是很常见的事情。这类肖像画,宋人称为“写真”。

宋朝士大夫群体中的写真风气,就如今人热衷于拍写真集、玩自拍,宋朝的士人也喜欢请画师给自己画个肖像挂起来,并且题写几句“画像赞”,自我评价,自我调侃,自我勉励,自我反省。这是宋朝文人的习惯。

我们从宋诗中可以检索到非常多的“画像赞”“自赞”,这显示了写真在宋朝文人圈的流行。北宋黄庭坚曾一口气写了五首《写真自赞》,毫无疑问,黄庭坚家中肯定挂着自己的画像。南宋杨万里也写过一首《自赞》。陆游也有写真画像,因为他写过好几首《放翁自赞》。

专业的写真画家

存世的宋人自画像还有桂林伏波山的米芾自画像石刻。米芾是北宋的著名画家、书法家,长于自写真。

多才多艺的苏轼也“尝于灯下顾见颊影,使人就壁画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对着自己的影子勾勒出画像轮廓,苏大学士果然脑洞不是一般的大。苏轼的朋友、著名画家李公麟也擅长自写真,他给苏轼画了一幅肖像,然后在苏轼像旁边画上自己的画像,苏学士觉得很有趣,“故赞云:殿以二士”。

苏门弟子黄庭坚等人看了此画像,也请李公麟给他们画肖像。

而专门给他人画肖像图的宋朝画家(相当于今天的人像摄影师)就更多了。除了郭拱辰、吴伸、吴伦、刘讷,还有“牟谷、元霭、尹质长于写貌,笔能夺真”;金陵人陈怀立,善传神,曾经为苏轼画像,得苏轼赞赏:“南都人陈怀立传吾神,众以为得其全者。”还有一位叫妙善的画师,画过皇帝御容,许多人都排长队请他写真,追随者中包括苏轼。

另一位画过御容的画家朱渐,京师人,生活在宣和年间。

由于他画的肖像太逼真,坊间传言:“未满三十岁不可令朱待诏写真。”为什么?“恐其夺尽精神也”。同样生活在宣和年间的画师李德柔,也是“写真妙绝一时”。还有金陵人李士云,也是善传神,尝为王安石画肖像,王安石写诗相赠:

衰容一见便疑真,李子挥毫故有神。欲去钟山终不忍,谢渠分我死前身。

宋朝出了这么多专业的写真画家,直接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群体请人画肖像的需求量之大。而宋代肖像画的发达,还催生出了供画家描摹的“模特儿”:

使人伟衣冠,肃瞻胝,巍坐屏息。仰而视,俯而起草,毫发不差,若镜中取影。

今日的画家画人像素描不正是如此吗?不过,苏轼反对这种画法,认为这么绘画只能“写真”,不能“传神”。

(摘自《风雅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黄庭坚自画像画师
白饭、皛饭与毳饭
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从棋品看人品
敦煌画师,I服了YOU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