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自书诗《山中咏猨啜茗二诗》赏析

2020-05-20 09:3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名作欣赏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书法

⊙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书画家之一,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他在书画艺术上的地位与张大千等齐名,书画界亦有“南张北溥”之谓。在溥儒心中,诗歌是排在第一位的,书法次之,最后才是绘画。但同为爱新觉罗氏并受溥儒先生指教过的启功先生则认为:“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得多。”溥儒同时代人中也有人认为他是“衡山(文徵明)以来第一人”。后来张大千的大风堂每得到名画精品,也都是专门送给溥儒先生来题写画签,甚至在旅居南美之时也是如此,可见张大千对溥儒先生的书法也是十分认可的。

一、溥儒的出身与《咏猨》的写作背景

溥儒出身十分显赫,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咸丰皇帝六弟恭亲王奕䜣的孙子,因为其父亲载瀅行二,溥儒未能承袭恭亲王爵位,而是由过继给大伯的长兄溥伟继承,但溥儒的成长却实实在在是与恭王府不能分开的,特别是在其成长和学习积累过程中,从恭王府获益极多。

恭王府有“三宝”:一是咸丰皇帝御赐“白虹刀”,二是和珅所建之豪宅,三是收藏的古籍字画。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溥儒出生后,恭王府珍藏的古籍字画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件件精品,包括陆机的《平复帖》、易元吉的《聚猿图》和二王手迹等,甚至有人认为“比皇宫内务府所藏书画珍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恭王府,溥儒兄弟受到了陈应荣、龙子恕和欧阳镜溪等名宿大儒的系统教育,在家学渊源和名师教导下,溥儒打下了坚实的经史子集功底,加之自幼聪慧敏学,七岁便可仿作唐诗和对联,被慈禧太后称为“本朝神童”。溥儒写诗很多很快,常常张口即来,每到一地也都即兴吟诵,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在溥儒到台湾后的教授书画过程中,每为画作题诗都不假思索,信手拈来,而且寓意高古。

《山中咏猨啜茗二诗》应作于农历丙戌年八月,即公历1946 年9 月期间,这是溥儒先生应邀以“满族代表”身份参加11 月召开的“制宪国民大会”而赴南京时所作。参加“制宪国民大会”是这位末代皇室后裔仅有的社会政治生活经历,他开始也对这次大会抱有极大的希望和信心,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满族争取到平等权利,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其努力在大会期间并没有产生实际作用,但此时,他的心境应该是其人生中从未有过的。这次“南渡”还有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参加10 月份由“北平故都文物研究会”主办的齐白石、溥心畬画展。这种政治和艺术上的双重关注,无疑让溥儒感到无比的得意和满足。

溥儒先生应该是提前到达的南京,并利用闲暇时间游历了长江和南京的许多景点,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有一些书赠友人与名士。

二、《咏猨》的内容分析

溥儒的诗作多以七言和五言诗为主,《山中咏猨啜茗二诗》是典型的五言诗作。诗歌描写了桂花盛开的八月长江美景,并借助茗茶表达了作者当时游玩的心境。全诗由一首五律和一首五绝构成,溥儒先生手书全诗如右图:

桂月临风静,听泉饮涧迟。

欲攀青嶂月,远上碧萝枝。

巫峡云升处,湘潭枫落时。

近江声断续,舟去尚堪思。

菊华胜苦叶,汲水渫寒泉。

如何玉川子,七盌始泠然。

其中的五律描写了游长江时的风景和心境。在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在静静的秋风中听潺潺的清泉,慢慢地啜茗;想要攀援如屏障一般的青山,远山上的碧萝枝条蔓延;在巫峡烟云升起的地方,已是湘潭枫叶凋落的时候;听着断断续续的猿声,看着远去的小船思绪万千。

青嶂即像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郁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吕向注:“山横曰嶂。”唐杜甫《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宋贺铸《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燕台凉。”

碧萝也叫女萝,是一种绿色的寄生攀援植物。北齐刘昼《新论·托附》:“蟨鼠附于蛩蛩,以攀追日之步;碧萝附于青松,以茂凌云之叶。”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明高濂《玉簪记·谈经》:“冰轮映碧萝。晚凉多,一声钟磬禅堂暮。”可见,碧萝是文人喜欢描写的对象之一。

溥儒这时的心境是轻松愉快的,也有点小得意。所以,在他的眼里,尽管枫叶已经开始凋零,但满眼都是美景。他看到青山、巫峡烟云、枫叶飘落,听到潺潺泉音、猿的叫声,心中涌起无尽沉思。

溥儒赴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是他人生的重大事件,他由一个没落的皇室子孙而再度回到政治舞台,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他这时既有对以往政治前途的失落与渺茫的沉思,也有对生活困顿的回顾,更有对参加政治生活要有所抱负的期盼。所以,面对滔滔的长江和如黛的青山,一边啜茗一边沉思过去与未来,后面他在“制宪国民大会”上不断为满族实现政治平等而奔走呼号、积极撰写提案,都是最好的明证。加上一个月后他和画坛巨擘齐白石的画展即将开幕,这是他以北方书画大师展现于南方,特别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南京,其心中的得意与自豪是不言而喻的。

《山中咏猨啜茗二诗》中的五言绝句是写喝茶的过程和感觉的,汲取寒泉之水浸泡着菊花茶,痛饮七杯后的轻松美妙舒爽之感,这种感觉无疑与溥儒此时的心境是高度契合的。玉川子是唐朝诗人卢仝的号。《新唐书·卢仝传》:“仝自号玉川子,尝为《月蚀诗》以讥切元和逆党。”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卢仝特别喜欢喝茶,玉川子也指嗜茶者。宋朝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亦有诗云“故人分送玉川子,春风来自玉皇家”。可见,“玉川子”入诗,皆以茶谓。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宋陈师道《和和叟第课还自都下》:“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清赵执信《彭蠡湖》诗:“泠然乘风游,托身任毫毛。”都是写出了那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溥儒此时的心情依然,他在这里所要表达的绝不是薛用弱“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和秋瑾“天风吹面泠然过,十万烟云眼底收”所表现出来的清凉和悲凉感觉。

由溥儒《山中咏猨啜茗二诗》可以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首诗都是写长江景色的,前者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通过景色的描写和茗茶的过程,抒发了作者“泠然”的轻松美妙心境;后者则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溥儒《山中咏猨啜茗二诗》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感觉不同,风格迥异。李白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这时,李白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本性中的豪迈情怀随着长江泛舟、顺流而下而得到激发,所以此诗写得豪迈、飘逸。根据《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记载,周敬评价其是“脱洒流利,非实历此境说不出”。焦竑则说:“盛弘之谓白帝至江陵其远,春水盛时行舟,朝发暮至。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比较而言,溥儒没有李白那样高迈的格局和豪放的情怀,更多表达了一个末代王孙的失落和暂时受到关怀与关注的矛盾心理,借助长江景色和茗茶抒发的不过只是一点点个人的文人情怀罢了。

溥儒对《咏猨》这首五言律诗是十分喜爱的。十年后(1959),他又以《咏猿》再次书写了此诗赠予友人,在诗的后面加了一段题款:

己亥秋八月,姚生自暹罗寄小黑猿一头,驯善如婴儿欲人抱持,余喜写猿,晨曦对之不厌也,为赋此时诗,试纸为正海书之。

三、《咏猨》的书法艺术特点

溥儒《山中咏猨啜茗二诗》是其书法作品中行书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在书法上的高超技艺和艺术特征。他在《自述》中说:“行书临《兰亭》《圣教》最久。”世人在学习此二帖的时候,力求平整妍美,但多不理解王羲之书法微妙之处的精神要旨,而溥儒却可以从中把握到帖学的精髓,乃至奇变。据记载,溥儒嗜赵孟頫书法,每天勤加临习。到了晚年,生活虽有所拮据,却见赵帖必买,亦教人学文徵明的书法。溥儒书法承魏晋法度,是典型帖学风貌。

溥儒坚守帖学为宗,是与其家藏丰富分不开的。除去大名鼎鼎的陆机《平复帖》外,还有唐摹王羲之《游目帖》、颜真卿《告身帖》、怀素《苦笋帖》、米芾书札等。一般认为,溥儒书法中行书的成就最高,在行书练习过程中,他尤喜爱米芾,从这两幅写猿的作品里,我们都可以看到米南宫的影子。恭王府原藏有米芾书札五帧,曾经合为一卷,为清周于礼刻于《听雨楼帖》。后来,五帧原帖中三帖被别人买走,只留下《春和》《腊白》两帖,溥儒临写最多的也就是这两个手中的真迹。溥儒临写米芾,不仅下功夫深,而且深得其精髓,其临摹作品几可乱真。据启功回忆,在当时就有古董商人把溥儒临摹作品做旧染色,装裱成古法书的手卷形式当作真迹去卖,购买者根本无法辨别真假。

溥儒书法的笔墨语言娴熟,冷静沉着,一任自然。在行笔时干脆利落,无一丝矫揉造作之气,可谓清秀古逸,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我们在这两幅手书稿中,都看不到那种辗转腾挪的大起大落,甚至感觉有点中规中矩,但清雅之风扑面而来。溥儒在章法的处理上不刻意追求笔势的起承转合、连绵不断,但细看却字字珠玑,精妙绝伦。溥儒这两幅《咏猨》行书作品,用笔到位,遵循字的结字规律且暗合二王法度,在墨色的处理上多厚重沉稳,能见精神。在帖学的造诣上,想要达到如此境界,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和学养,是断然难以实现的。

比较1946 年和1959 年的两幅作品,都深得二王精髓,米芾风格也十分明显。但前者飘逸自然,正是其心情愉快、春风得意的表达;后者工整圆润,则是在经历了政治失意、到台湾从事教学后慢慢形成的文人情怀的平静心境体现。到台湾后的溥儒,再也没有了为满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激情和抱负,甚至以“不事二朝”拒绝为当局做事,一心只在诗书画的教学和创作上,致使其拥有了众多的门人与丰富的作品传世。

溥儒是近代以来“诗书画三绝”的杰出代表,他有着极高的诗学和书学素养。他的书法清整高标、飘逸娟秀,属于正统的帖学风貌;他的诗有风雅,具古意,造诣甚高。溥氏的书法境界和他的诗学素养是相得益彰的。

① 启功:《启功丛稿(题跋卷)》,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65页。

② 王家诚:《溥心畬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③ 〔唐〕薛用弱:《集异记·李子牟》。

④ 〔清〕秋瑾:《黄海舟中感怀诗之二》。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篇
图说书法(158)
图说书法
书法三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