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草地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0-05-20 03:29徐公芳史元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

徐公芳 史元忠

摘要 青海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草地农业发展迅速,但存在饲草种植土地来源不足、饲草商品化程度低、饲草种植面积不稳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布局饲草种植结构;完善饲草种植政策环境;推进种养结合;加强科技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草地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 草地农区;现状;发展对策

Abstract Grassland agronomic farming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Qinghai Province since implementation of subsidy and reward for protecting ecoenvironment in grasslands.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agronomic farming, such as insufficient acreage for growing fodders, poor commercialization of fodder products, constant change of the acreage, poor infrastructure.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such as optimizing fodders planting structure;perfecting policy environment;advancing combination of planting and raising;strengthe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gronomic farming region within grasslands;Current situation;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青海省是我國五大牧区之一[1],近年来因人口增加快,畜产品需求量大,而草地资源有限,导致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场不断退化。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1-2],青海省为保护好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扩张了草产业的发展空间,与养殖业有效结合,后续潜力大,可延伸性强,给农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草地农业已成为青海省发展循环型农业、振兴农区畜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 草地农业现状

据调查,青海省农区建设饲草料基地14.55 hm2,其中一年生饲草11.85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81.42%;多年生饲草2.70 hm2,占总面积的18.58%。

1.1 草地农业建设促进了农牧业结构调整 ①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经过多年的发展,农区耕地建设人工饲草地规模从小到大,逐年增加,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目前主产区初步成形,在种植业内已占有了一席之地,促使整个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的变化。原有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作物”三元结构转化,以谷物籽粒生产为主的主粮型耕地结构,转变为以籽粒与绿色营养体生产并重的粮草兼顾型结构。例如湟源县日月乡大石头村,原为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小麦和油菜为主,目前,全村种植饲草140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7%,从事饲草种植的农户占到总户数的75%,青干草产量1 680 t,存栏羊7 100只,牛3 500头,从事牛羊养殖的农户占到全村总农户的100%,产值达252万元,利润达170万元。该村村民还跨区域种植饲草,在海晏县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种植黑麦33.33 hm2。饲草种植业与随饲草业发展起来的养殖业成为大石头村的支柱产业。②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通过饲草基地建设,增加了草食家畜数量,提高了农区牛羊草食家畜的比例,加大了草食畜产品在畜产品中的比重,形成了以机械化种草、规模化饲草加工、绿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1.2 草地农业建设促进了饲草业的产业升级 近年来,青海农区依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生产单位规模,推行规模化种植,推广普及 “三贮一化”饲草综合调制加工技术,提升饲草附加值。同时草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等相关配套体系得到了均衡发展,草产品生产、加工为主要产业的企业呈增多趋势,草业趋于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初,全省有饲草料加工企业69家,年产饲草(鲜草)525.5万t。湟中农华草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饲草、面包草等,不仅受到了省内用户的欢迎,而且部分产品还销售到新疆、甘肃。仅湟源县饲草种植加工农机具多达4 500台(套),65%以上的饲草基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和收割,60%以上的养殖企业具备了饲草青贮及加工能力。青海省农区草业已发展成为涵盖饲草种植以及草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多方面的新兴产业。

1.3 草地农业建设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饲草种植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饲草料[4]。随着饲草业的发展,以牛羊育肥为主、舍饲、半舍饲畜牧业迅速崛起,规模化养殖发展迅猛。据统计青海省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建成牛羊季节性养殖场(小区)232个,冬季集中育肥出售牛羊45万头以上。同时,农区饲草除了通过短期育肥、规模养殖,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值外,其中一部分被调往牧区,用于冬季补饲和抗灾,加快了放牧+补饲饲草、补饲饲草+精料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牲畜完全依靠天然草场的饲养模式,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青海省从天然草原转移到合作社或养殖场进行舍饲半舍饲养殖的牲畜达324.8 万羊单位。从经营方式上实现了由粗放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经营转变,从增长方式上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4 草地农业建设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为增加粮食产量,农区连续多年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施用化肥农药量逐年增加,导致土壤生物群落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传病虫害加剧以及土壤板结等问题日趋严重,威胁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生产力和稳定性。而耕地种草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分类,饲草饲喂牲畜还可真正做到以地养地,加快耕地修养生息好土壤生态恢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地、水、肥、药、能的消耗,解决了粮食产量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有关研究表明,耕地实施粮草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20%左右,氮素增加100~150 kg/hm2,粮食产量可提高10%~18%。任继周院士等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实行粮草轮作,可使光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水利用率分别提高28%、33%和22%,生物产量增加36%。而且种草养畜,过腹还田,将把用地、养地有效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建立起一个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9]。

1.5 草地农业建设促进了草原生态的保护 农区种草,增加了饲草供应量,实现了西繁东养,农区承担了牧区更多的生产功能,减缓了天然草原压力,给牧区草地创造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促进草地的恢复演替,天然草原植被以及草原特有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巩固了草原保护成果,促使草原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6 草地农业建设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增收 耕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种草产量高,效益好。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科技支撑、效益驱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农区种草呈现出生产规模持续扩张、发展方式有效转变、产出水平大幅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草牧业作为群众主要的致富渠道和增收来源的作用越来越显著[10]。如循化县福林农牧综合开发专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6.67 hm2农田种植饲草,生产优质饲草150 t/hm2以上,按350元/t计,除流转费1 200元、种植收获等费用300元,净收入3万元/hm2,种植总收入20万元。如按照平均10 kg牧草干物质转化1 kg牛羊肉计算,可增加生产约33.33 t牛羊肉,按40元/kg的价格计算,可增加收入133万元,而农户流转土地年增加收入12万元,同时还可以外出或到自己的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双赢。

2 草地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2.1 土地流轉渠道不畅,饲草种植土地来源不足 部分农民恋土、厮守田园的观念较强,认为耕地是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不愿流转耕地:①担心承租方种植亏损,不兑现承包金。②担心承租方改变土地用途,耕地受到破坏以后不能复耕,影响日后生活。③担心随着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承租经营者种植饲草后,如按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补贴,会失去国家对他们的各项惠农补贴。④部分农户由于土地流转的租金低于预期,即使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宁肯粗放经营和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如循化县,水浇地的流转费用为1.8万~2.25万元/hm2,调查中,90%的农户表示宁可闲置耕地也不会降价流转。农户离乡不离土,兼业化生产现象较为普遍。

2.2 政策扶持不足,饲草种植面积不稳定 近年来国家、省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支持饲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与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相比而言,力度还不够,对农民群众激励作用还不够大,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方面得到政策受益高于种植饲草方面政策受益,仍存在重粮轻草的现象[11-12]。

2.3 种养结合不紧密,饲草商品化程度低 青海省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13],致使种养结合不紧密,尚未建立“为养而种”的草畜联动机制,饲草生产存在盲目性,约半数农户种植的饲草多为自用,饲草加工技术单一,草产品种类少、商品化程度低,销售难,影响了群众种草的积极性。

2.4 基础设施薄弱,影响饲草料产业的发展 ①坡耕旱地多,基本处于“雨养”“靠天吃饭”的现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14]。2017年冰雹和干旱的发生,导致湟中、平安等地的饲草减产了30%。②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饲草种植从播种到收获基本都是人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③饲草存储条件较差。牧草收割后,露天存放,风吹雨淋,导致饲草营养成分损失,甚至腐败发霉。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开展土地调查,优化饲草种植结构和布局 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准确掌握农区耕地类型、各类型耕地适宜种植的饲草作物、各种饲草生长周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优化种植结构,进行精细化管理,使耕地产出效率最大化。

3.2 深挖土地潜力,开辟更大发展空间 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优惠措施,支持各类规模经营主体承租耕地种植饲草。同时引导种植户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耕地利用方式发展饲草种植,脑山、浅山不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陡坡旱地全面推行饲草种植;水热条件好、有灌溉设施的川水地区,施行饲草与粮食作物轮作、间作、套种、复种,发展多元种植结构,提高饲草供给量。

3.3 完善政策机制,营造饲草种植的政策环境 建议将饲草种植补贴同粮食种植补贴一样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实施种草补贴、饲草种子补贴、饲草机械补贴,并将饲草料加工纳入国家饲料工业支持发展范畴,将草产品运输纳入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享受运输环节的优惠,降低草业生产、运输成本,促进优质草料的合理流通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保证农区耕地种草的积极性和饲草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积极推进种养结合产销结合,凸显饲草种植效益 坚持种养结合,以草定畜、以畜备草,以草的供给量来确定饲养家畜的数量,以家畜的数量来确定种植和贮备的草料数量。同时扶持规模养殖场、养殖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进行饲草料种植,鼓励饲草加工企业投资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场,形成种植、养殖一体经营模式。实现饲草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营销体系紧密衔接,打造种养全产业链,提升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5 加强科技服务,提升饲草种植的技术水平 依托生产、教学、科研以及推广部门开展耕地种草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加强饲草丰产栽培、机械配套、粮草轮作、牧草精深加工调制贮存及种养衔接等关键技术集成配套,强化培训和指导,让广大群众尽快掌握和应用饲草种植技术,提高利用耕地种草的科技含量,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向饲草加工企业、饲草种植大户发布省内外饲草价格、需求信息。确保耕地种草生产出来的饲草料、有人收、销得出,实现就近转化增值。

3.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机械化作业 各地在饲草种植过程中,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加对饲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水利、电力、交通等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饲草产业区的道路、电信、电网、水利灌溉等问题,为饲草业生产、管理、运输、销售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对已形成规模的地方,要优先立项,改善和优化基础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 孙长宏.青海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32-33.

[2] 韩文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Z1):69-70.

[3] 杜青林.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地方篇[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85-990.

[4] 李青丰.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草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C]//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第四届(2016年)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畜牧业协会,2016:344-345.

[5] 任继周,林惠龙,侯向阳.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3):614-621.

[6] 任继周.藏粮于草施行草地农业系统:西部农业结构改革的一种设想[J].草业学报,2002,11(1):1-3.

[7] 任继周,林慧龙.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 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J].草业学报,2009,18(5):1-9.

[8] 任继周.草地农业系统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解[J].草业学报,1997,6(4):1-5.

[9] 任继周,李向林,侯扶江.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8):1017-1021.

[10] 王启基,牛东玲,蒋卫平,等.柴达木盆地农牧交錯区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效益[J].草地学报 ,2005,14(3):226-232.

[11] 张春梅,赵恒军.农区饲草产业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9796,9803.

[12] 刘加文.小草大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175-176.

[13] 伏洋,张国胜,颜亮东,等.青海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67-13270.

[14] 蔡有华.青海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J].青海农林科技,2006(2):27-29.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