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塾办学模式的现代价值

2020-05-20 15:08韦子韵
文学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私塾因材施教

内容摘要:教育在社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会地位的民众须到所对应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而私塾正是中国古代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实现科举致仕的重要民间教育机构。古代私塾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经过了它的演变过程,不管它如何变化,它所承载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在今天都有其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私塾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教育,从古至今都受到极高的重视。从春秋时期私学开始兴起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建议得到上层统治者的响应,经书堪为古代学子立德立言的“敲门砖”,宋代的理学教育,将佛教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中,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主流教育思想,到如今“素质教育”理念的运用,无不证明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在中国古代,不同社会地位的民众须到所对应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生员可以到各级政府部门创建的官学机构去学习,而普通民众完全则通过私塾这一场所来识字、诵读经书、学习写作制科文字等等。可以说,私塾是中国古代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实现科举致仕的重要民间教育机构。

一.古代私塾的变迁和教学内容

《礼记·学记》中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术有序,国有学”。“塾”在西周时期重点不在教育,而是指在大门内外两侧的堂屋,供人享用新熟瓜果的地方。而此地一年中使用率不高,故兼用作教书场所。“塾”里的教育者是由德高望重或告老还乡的长者或官员担任。而私塾是从“家有塾”的范畴中发展而来的民间教育机构。它始于春秋时期,相传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大塾师。西汉时,私塾教育主要以识字和儒家思想为主的教学,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从而推动了私塾的发展。到了宋代,官学创办的低迷状态,雕版印刷术的应用,科举致仕的途径,这些都促使了书院教育的兴盛。明清时,私塾处于鼎盛时期,遍布城乡各地。

无论是官学还是民间教育,都重视学习内容。在私塾里,初入学的孩童从识字开始启蒙,尔后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材,识字积累到一定阶段,就开始描红,属对,算数,吟诵经书、古文,如《古文观止》。随着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制度由汉代的察举制慢慢形成了科举制后,在私塾里,塾师还根据学生情况教授“八股文”的习作。这样看来,从古至今,私塾所教学的内容大致都是约定俗成的。教授的老师既有秀才、落第的举子、迂腐的儒生,也有在当时有一定名望的人(比如郑板桥、蒲松龄等)、告老的官员等等。而私塾规制的大小,取决于这些老师的才学。

二.私塾办学模式对现代教学的价值和影响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古代私塾离我们生活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所以现代多数人对古代私塾的印象更多得来自于现代课本教材、影视剧作、人文景胜等。不可否认,和官学教育机构相并行的私塾,在传播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经史知识、培养封建社会正统的接班人、构建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一定作用,而且,私塾它的办学模式对现今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价值和影响。

1.以人为本,注重德育,因材施教

古代私塾教学一般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即个别教育,老师是坐在学堂角落处,而学生则是一人一桌或多人一桌,或读书或写字或背诵。一堂课上每个学生所接受的内容是不同的。因为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识字水平、读书能力、思辨能力高低、个体性格差异等具体情况来进行授课。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从孔子时就如此,他针对学生(如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等)不同的个性、人生抱负作出不同的态度和回答。

在私塾里,不仅有必要的内容的讲解,还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训导。明代王阳明在《社学教条》中说到“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诸生”。教师询问学生的是每天是否“步趋礼节”、“能忠信笃敬否”,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儒家思想里也把立德立言放在重要位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韩愈在《师说》里也论及老师的首要作用是“所以传道”,尔后才“受业解惑”。

古代的德育教育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影响。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就提出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教育理念,这思想和私塾的德育思想相一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目标。现如今,在应试教育的趋势下,学校要保证育人和教学质量齐头并进的办学效果,就要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潜力和能力,促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老师和学生的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这对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的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式,而“选修课设置”和“小班化教学”则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它能最大限度的贴合学生的兴趣学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老师在德育教育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2.有教无类,自由开放

万世先师孔子在家乡曲阜办学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即让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它的提出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只有世家和贵族才享有教育的权利的藩篱,使得普通民众通过教育实现了社会地位的改变。这理念在当今都具有现实意义。现如今我国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的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现象,学校“硬件”和“软件”的环境配置有很大差别,这就造成了教育领域内的不公平,可见,“有教无类”的思想对现代教育办学模式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孔子在讲学中倡导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是我们精神财富的瑰宝,他开门授课,打破了当时只有贵族阶层才有享受读书的权利,使得普通民众也获得了受教育的益处。他的这一做法运用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宋代。在宋代书院,自由开放的教风学风已蔚然成风。学术上讨论氛围浓厚,自由发表见解意见。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到岳麓书院去讲学,宣扬他的义理思想。

3.自编教材,教学风以背诵朗读为主

相传孔子在授学时,就根据了儒家思想的要旨,把整理编集成的“四书五经”作为弟子们的学习教材以及对社会人生认知的圭臬。后来,在一些私塾里,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际情况自编符合他们年龄的教材。如宋代大学士汪洙曾先后写过不少质朴通俗的诗歌,当时的塾师就把此合辑为《汪神童诗》,它和《三字经》一同被称为学生们的起蒙书籍。其中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琅琅上口的诗句流传甚广,对后世读书人乃至至今都有一定的影响。现在在一些中小学,辅导课上以学校老师自编的校本教程为主。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基础教育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塾师在授课时,主要以朗读法为主,先示范读一句,爾后学生跟读,此举重在培养学生的句读及音韵,对诗文中的大意则简略待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后作业则背诵课堂内容。翌日则检查背诵或针对其进行讨论。这样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如今的文学类教学中仍有它的一席之地。通过朗读教学,学生了解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熏陶。

古代私塾开设经过了萌芽期、发展期、繁盛期、衰落期,这一过程的起落是与社会的发展、君主主政的思想、先贤们的洞察力、认知力联系于一起的。它的出现,是对当时社会官学教育机构办学力量的补充。它的存在和演变,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产物和明证。私塾中的办学模式(包括教育思想模式、教学模式等)对近现代教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时至今日,更要在这方面构建符合现代教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姚红霞.唐宋诗词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语文教学之友,2018,37(10):23-24.

[2]徐健顺.古代私塾是如何教学的[J].内蒙古教育,2018(07):77-80.

[3]刘依尘.私塾的历史:传统秩序的播散与消亡[J].中国图书评论,2017(08):123-125.

[4]徐亚州.当代私塾教育中的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周津宇.当下中国私塾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6]代月.传统私塾教育与语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4.

[7]徐静.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02):75-76.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古代私塾的效能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常熟理工学院“心怡”创新创意创业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韦子韵,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师范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私塾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卷首语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