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久坐行为与情绪的相互关系

2020-05-20 15:06荆晓伟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情绪大学生

摘 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大学生久坐行为与情绪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130名18-25岁在校大学生,采用POMS量表和PSS量表评估受试者的总体情绪状态。久坐行为分别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评估,情绪和压力在基线和6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总体情绪状态在六个月后显著下降,表明情绪有所改善。久坐行为与总体情绪状态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关性逐渐增强。平均久坐行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稳定。然而,较高得分的总体情绪状态与较高得分的平均久坐行为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在研究期间保持稳定。结论:结果表明情绪与久坐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久坐行为的降低可以改善情绪,同样,情绪的改善也可以降低久坐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久坐行为;情绪

1 引言

大学生缺乏身体锻炼的趋势愈发严峻,这表明有必要检查低能量消耗或久坐行为所带来影响。久坐行为定义为代谢当量(METS)小于1.5的能量消耗,这涵盖了大学生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大学生在醒着的时候平均有55%的时间是坐着的。多种健康风险已经证明与久坐行为相关,如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死亡率,除此以外,久坐行为还与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有关,久坐行为时间增加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行为或者是坏情绪。不幸的是,即使存在已知的风险,久坐仍是大学生日常的主要行为。他们每天大约有7.5小时会消耗在久坐行为上。

找出减少久坐行为的方法是减少相关健康风险的重要一步。减少久坐行为时间,增加在体育活动中的时间,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然而,尚不清楚久坐行为会导致更糟糕的情绪,还是相反。因此,本研究探究健康大学生久坐行为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为期六个月的研究中,除了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主观评估外,还对久坐行为进行了客观测量。探讨在健康大学生中,久坐行为的增加是否会导致情绪恶化,或者糟糕的情绪是否会导致久坐行为的增加,或者两者都有?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130名18-2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0-35 kg/m2之间的健康大学生。排除标准确保了在过去几个月里,除了健康行为方面的有限变化外,没有重大慢性健康问题。此外,如果他们正在服用治疗任何慢性疾病的药物或帮助减肥,也被排除在外。

分别在基线、3个月(仅久坐行为)和6个月时进行随访测量。

2.2 研究方法

参与者首先测试身高体重,然后使用情绪状态问卷(POMS)评估情绪,感知压力量表(PSS)评估压力,获得受试者基础数据。使用传感器对参与者久坐行为进行客观评估。本研究中,久坐行为被归类为小于1.5METS,由于传感器是在睡眠和休息期间佩戴的,所以仅计算在清醒期间对久坐行为,分析之前将睡眠时间去除。

POMS量表是一种可靠的评估各种情绪状态的方法,如焦虑、困惑、疲劳和愤怒。量表问卷由7个子量表组成: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和自尊感。量表问卷要求参与者“描述他们在过去一周的感受,包括今天的感受”。从这些子量表中,总体情绪状态得分是将抑郁、愤怒、疲劳、紧张和慌乱子量表相加,然后减去精力子量表计算出来的。为了解释情绪和久坐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控制其他因素对情绪的影响,参与者还完成了PSS量表,询问与压力生活事件相关的问题评估参与者的压力。此外,研究人员还向参与者提出了一系列与生活压力相关的问题,如毕业、学业、学费、生活等等。与情绪状态量表类似,PSS和生活压力因素在基线时进行评估,然后在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中再次评估。

2.3 统计分析

使用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考察久坐行为和情绪之间的联系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自回归(例如连续久坐行为结果之间的联系)和交叉滞后效应(例如久坐行为和情绪之间的联系)。该模型估计了4种不同的模型:久坐行为随时间的变化、情绪随时间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对久坐行为的影响以及久坐行为的变化对后续情绪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模型是根据感知到的压力进行调整的,因为它与久坐行为和情绪结果显著相关。我们还探讨了年龄、BMI和性别、学业、体育活动和压力生活事件的控制,发现与这些额外变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他们被排除在最终模型之外)。最后,检验了哪一个方向的交互作用效果更强。所有分析均在spss21.0中进行。

3 研究结果

统计分析共纳入130人。平均年龄为21.63岁,大约52.6%的人体重正常(18.5-24.9kg/m2),32.1%的人超重(25-29.9kg/m2),15.1%的人肥胖(>30kg/m2)。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在连续时间段之间存在显著的负自回归模型(基线时的情绪与6个月时的情绪显著相关,表明情绪随时间显著改善)(b=-1.40,se=0.11,p=0.05)。然而,结果并没有显示连续时间段之间相对于久坐行为的显著自回归模型(b=0.15,se=0.39,p=0.71),交叉滞后效应显著。在随后的时间段,不良情绪(高分)与久坐行为行为时间增加相关(β=0.24,p<0.001)。具体来说,在控制其他因素(如时间、感知压力)的情况下,每个情绪分量表中的一个标准单位差异与久坐行为中的26.04分钟/天差异有关。久坐行为对情绪也有显著的交叉滞后效应。控制研究时间,久坐行为越高,情绪越差(得分越高)(β=0.20,p=0.01)。具体来说,30分钟/天的久坐行为差异与1.5个单位的情绪差异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控制其他潜在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BMI、学业和总压力生活事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对模型估计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从上述最终模型中删除。最后,在检验交叉滞后效应的强度时,情绪与随后的久坐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强于久坐行为与随后的情绪之间的相关性(标准化系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p<0.01)。

4 结论

有学者比较了急性运动对女性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显示,良好的情绪和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虽然强度等级是由参与者对最大努力的感知决定的,但这些结果有希望表明,增加低强度运动可以改善情绪状态。然而,需要与急性低强度运动前后评估的影响相比的研究来确定情绪影响是否更稳定。另外一项研究中,受试者被要求在一周的时间里久坐不动,每天不超过5000步。在静坐干预周期间,参与者的情绪状况恶化;恢复积极生活方式后,参与者的情绪又恢复到基线水平,情绪状态不佳与缺乏体育活动有关。因此,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进行低强度和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可能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情绪改善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久坐行为与情绪之间存在交互关系,情绪与久坐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统计学上更为密切。久坐行为的增加导致了有害生理、心理健康结果,包括恶化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月和6个月),情绪预测久坐行为和久坐行为预测情绪均显著相关。久坐行为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而且对情绪等心理健康问题也有消极影响。相关人员不仅应致力于减少久坐行为,还应致力于改善情绪(如适度增加体育活动),从而减少久坐行为。

参考文献

[1]武海潭.體育课不同运动负荷组合方式对少年儿童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荆晓伟(1988-),男,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情绪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