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中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0-05-20 15:06贾越华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设计实践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对技术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也是《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所提出的国家制造技术精神。伴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成为必然。本文中探讨了在高职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同时融入工匠精神与“课中厂”专业教学模式,结合教学模式研究基础、教学目标改革以及教学过程设计展开一系列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工匠精神;“课中厂”;目标改革;设计实践

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领域构建“课中厂”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它主要针对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展开设计,强调对学生“工匠精神”内容的灌输与培养,追求能力本位、就业导向,构建高职专业育人目标指导体系。

1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思想形成

在当前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中开展“课中厂”教学模式具有它一定的现实价值意义,它可在教学模式中融入工匠精神内容,强调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培养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将他们逐渐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方向引导转变,在高职校园受教育阶段就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未来职业人才,为高职生规划未来。

早在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要旨,它希望助力我国早日实现成为制造强国的梦想,而这其中人才培养则是必然要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滿足“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它也是实现高职制造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诉求。基于此,国内许多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也明确了自身教学模式思想,为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开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1]。

2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2.1 奠定教学模式设计基础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在结合“课中厂”教学模式过程中更要融入“工匠精神”内涵。所谓“课中厂”就是将高职院校专业理论教学中融入岗位实践模式,建设在校园中的企业孵化器,就教学活动按照企业要求直接培养岗位人才。为此,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中就必须明确教学模式研究基础、丰富教学模式内容,围绕专业课程内容展开企业调研,通过走访岗位分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模式研究基础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机械制造技术工艺明确教学复杂程度,量定实践技能,将课程构建成递进式“三进阶”模式,深化形成良好且完整的技能培训体系。该体系就应该如下:

专业技术能力→岗位核心技术能力→跨岗位综合技术能力

结合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就提出了多点研究基础内容,具体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教育平台等等搜集整合课程资源,为项目研究提供更丰富技术资料内容。

其次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关系展开实际生产加工内容学习过程,围绕产品实例进行调研分析。

结合这两点就能建立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课中厂”教学模式,深入展开教学实践研究过程,培养高职制造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该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实现学生的工匠精神内化,确保工匠精神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2 改革教学发展目标

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中应该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树立新教学目标,基于工匠精神培养过程构建“课中厂”教学模式。譬如说就要做到坚定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相关基础知识技能,学会典型的零件加工技术过程与工艺规程。在课程中,教师要不断渗透爱岗敬业、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价值观。

而在“课中厂”课堂教学模式中,则要树立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确保基于课堂与企业实现深入对接,制定相应工艺规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巡回指导过程,确保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匠精神。

2.3 创新设计教学过程

2.3.1 查找教学资料

要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查找教学资料,展开课程实例调研过程,确定具体的专业课题研究内容。例如为学生收集大量的企业零件加工实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针对企业调研课程实例展开可行性分析。

2.3.2 渗透工匠精神

在“课中厂”中渗透工匠精神,例如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就为学生设计编写教学过程资料,基于课题组完成实践教学过程,并展开课题研究反思过程,最后汇编教学文件。

2.3.3 开展实践教学过程

最后要正式开展实践教学过程,在“课中厂”教学模式中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步,以零件产品工艺规程为例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在“课中厂”课堂教学改革中围绕企业机械制造加工零件展开案例教学,基于每一道工序制定与企业实际加工过程展开教学设计。教学中要对实际的零件产品工艺规划进行刚分析,建立核心教学部分,在“课中厂”中争取让学生快速熟悉企业中立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过程。

第二步,采用阶段性考核+机械零件工艺加工路线拟定完整教学考评体系,在课堂上锻炼学生学习、参与讨论、考核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做好技术铺垫,培养他们的职业

精神。

第三步,在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企业的“6S”管理规范精神,确保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树立工匠精神。具体来讲,就是要锻炼学生在机械零部件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锻炼学生收集、分析、加工和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2]。

3 总结

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中构建“课中厂”模式,渗透工匠精神有它相当的必要性,那就是围绕课程项目设计岗位工作环节,将生产加工实践内容渗透到课程内容中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早期就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岗位意识。争取为他们未来尽早适应社会企业岗位奠定基础,培养新一代机械制造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单晓坤.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中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4):153-155.

[2]李怡,曾新洲.基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工业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2-13.

作者简介

贾越华(1981-),男,龙山县人,大学本科,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材料成型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实训模块教学的改革及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等方向。

猜你喜欢
设计实践工匠精神
浅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如何引入家电产品设计课程
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实践研究
义乌旅游商品研发双轨制策略及其设计实践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