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水平的研究

2020-05-20 15:06袁石瑛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词汇语言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对于高中阶段要培养的学生的基本技能来说。阅读技能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重中之重。在阅读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也符合我国外语学习的国情。对于我们把英语最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高中生来说,影响阅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因素的文化背景知识,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都和该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及社会背景,宗教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认为,学生在课内外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深度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言和文化;阅读水平

1 影响高中英语閱读的因素

高中英语阅读的分值所占比重非常大,所以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刻不容缓,但是大多数高中生对于阅读成绩的提高还有一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最基本的原因是词汇量不够。学生对词汇的意思掌握不够全面,对于不同词汇运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理解不到位,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全面,从而出现了阅读难的现象。其次语法知识不足和阅读技巧的欠缺,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因素之一。简单句学生们通常逐字翻译,复合句不会找逐句,翻译不清楚冗长的句子,抓不住文章的中心句,主题句,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但是往往又一个因素通常被教师忽略,那就是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大多数老师认为只要学生理解文章大概,不影响学生阅读就好,都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记‘死知识,抓‘死分数,认为文章的背景知识,文化差异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不会花时间去说相关的文化知识,其实文化背景知识真的很重要,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部分初中生都能知道下面这句英文句子的字面意思:A woman without a man like a fish without bicycle.(女人没有男人就与鱼没有自行车一样),大部分学生不会真正的理解这句话,因为他们脑中没有相关的文化知识,这句话是女权运动倡导者常使用的话,意思是:woman do not need man.这个例子充分说明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的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2 文化背景知识的定义

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狭义的文化背景知识(贾正平,张尔 2002)广义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同时也包括该国家的概貌知识,生活方式,集体风俗,生活习惯,大小礼仪,风土人情,社会传统,集体风格,民族心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伦理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而狭义的文化背景知识,指语言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痕迹或从外国语言中能考察到的外国文化因素,譬如有北京意义的词,成语典故,有文化感情色彩的词,名言警句等。

3 如何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1)向学生不断地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他们把握主要的语用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向学生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拓宽渗透的渠道。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培养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比如:称呼的不同;交谈内容的不同;餐桌礼仪的不同;表示关心的方式不同;表示谦虚的方式不同;打电话的方式不同等等。

2)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挖掘教材,拓展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恰当地使用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具有不同褒贬意义的词汇,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了给学生讲清楚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的“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厌恶的人。但是英美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美国家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再比如说“breakfast”一词的汉语意思为早餐,其本身是由“break”和“fast”构成的,在英语中“break”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为“早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有很多习语都从词汇来看,Christmas, Sandwich, restaurant, Sunday, Monday, Tuesday , Wednesday,  January, December,像这些单词差不多每个词都有一个背景知识,每一个词都有一个典故。

3)挖掘对话和阅读中蕴涵的文化信息。我们可以将课文中有关文化背景的知识和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发展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尽可能多地从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并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深入思考、拓展思维的习惯。

4)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如何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调动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说、唱、演等方法让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体会其内涵。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朗诵、讨论、唱歌、表演或举行Party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的重要节假日及其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体态语;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人们的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以及英语国家人士与中国人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等。

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文化差异。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效果最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学校中尽可能多地因地制宜设置语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来配合学生的英语学习。例如校园标语、路标铭牌、名言警句、哲人语录,均可用英语设计,用英语编写门牌、班牌,用“Keep off the grass! ”,“No spitting!”等警示师生保护花草树木、保持清洁卫生,使学生无形中感受到英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

4 小结

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教学的交融,不仅让学生了解、区别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加深了他们的文化底蕴,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从而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国外外于教学,1998,(4).

[2]薛中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导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

作者简介

袁石瑛(1996-),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硕士研究生在读,语言学专业研究教学法方向,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词汇语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