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对中原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与实践研究

2020-05-20 15:06游杰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中原传承

摘 要:传统艺术元素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做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实践,是对我们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历经漫长的自我转型后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动画的不断涌现,促进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动画也成为彰显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动画产业具有坚实的生存条件和发展基础。在高校动漫艺术教学中,强调融合传统艺术文化,就要做好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和实践,进而促进高校动画艺术教育改革,扩大发展空间,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传统动画元素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实践,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从而为促进高校动画艺术教育改革提供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中原、传统艺术、动画、教育、传承、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项目研究成果“中原传统艺术元素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JKGHYB-0397)。

1 引言

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产业,动漫产业通过角色创造的形式突出其相应的艺术主题,并在艺术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中国动漫产业已经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咤魔童降世等一批突出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动漫影视作品,带动了中国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表1做了一项关于“动画创作中是否需要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的调查,依据数据结果分析显示,85%以上的人都认为动画必须融入传统元素,更有近一半的人认为非常需要。中原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形式之一,它主要表现出中原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中原文化在“辩、谐”观念下,一开始就孕育着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重血缘、追求伦理秩序和乐观向上、渴望正气、除恶扬善的道德理念的道德意识。[1]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很好地继承这些艺术文化形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动画艺术教育是动漫人才培养和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育中如何继承和实践传统的艺术元素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当前环境下,首先要分析中原地区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意义,然后要找寻解决传统动画元素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如何继承和实践改革的办法。

2 中原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有着许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和优良的文学作品。其涵盖的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化,是其他任何国家不可与之相比的。这也构成了我国动画艺术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2]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传统艺术元素是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它需要以一种易于被人接受的方式传播,从而达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传统文化是发展与治理的根源,也是公众稳定生存的意识主导。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原从古至今就是中国重要的统治中心,许多地区文化形成都源于此。因而中原的形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当中华民族文化对外展示时,中原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最明显的体现是各类传统艺术,而艺术的落地点则是那些明确的艺术元素,传统文化的传承重点是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做好中原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才能真推进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才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3 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对中原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与实践研究

3.1 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

在我国高校大部分的动画专业,都有非常详实的教学方案和体系,但千人一面特色不够突出,特别是把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融入课程,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模式,未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在欧美等国家的动漫艺术教育中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结合,从他们的动漫影视作品就可以窥见一斑,甚至已经在蚕食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高校教育特别是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如果不把民族传统文化的加以传承,这对动画人才培养是非常有害的。所以,高校动画艺术教育急需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纳入动漫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中,尤其是中原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原戏曲、民间绘画、建筑艺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通过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可以重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视,从而突破目前动画专业教育改革的瓶颈,实现现代教育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3.2 高校动画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一直处于相对变化的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动画专业的课程开设难题不少,且动画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专业繁多,技术操纵性强,实践与艺术紧密度高,因此课程的开设障碍不断。已经开设的各个课程间缺少整体的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不少课程相互间内在关联度低下。[3]高校动画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三大版块,同时以纯理论、纯实践、理论加实践的类型呈现。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其目的是增加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课程模块,并在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传统艺术元素,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课程体系改革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程建设中采取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专业地掌握运用传统文化艺术。

3.3 高校动画艺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知识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了“三入三出”的教学方法。

“三入”指:1)引入与文化艺术相关的高质量教材并做中原文史分享;2)引入中原文化艺术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3)引入中原优秀文化艺术瑰宝让学生赏析。

“三出”指:1)出访中原重要文化艺术领域,师生进行实地考察;2)出现在中原文化艺术区,师生亲自开展学习工作;3)推出成功合作案例将理论与中原文化艺术要素结合,真正让学生继承和创新。

3.4 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对中原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与实践教学

实践是产业检测的标准,一切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培养,都只是服务市场的筹码。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的同时,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4]实践教学更是实现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意义是将中原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现代动画教育的过程中,从而立足中原并向外界展示。在实践教学中动画艺术的创新,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深厚的中原文化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提高学生对中原文化艺术的兴趣;然后,通过实践课程零距离接触中原文化艺术,增强学生对中原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体理解。最终开展动画创作与传统艺术元素的整合,从而为中原传统艺术元素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實践中的教学进行指导。

4 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原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与实践教学案例解析

中原传统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为了更好地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案,在《三维动画》课程中实际融入了河南浚县“泥咕咕”文化艺术元素。“泥咕咕”是河南省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教学设计以此为例,进行了传统艺术元素的实践改革,让学生将“泥咕咕”的艺术元素应用到动画中。教学环节中运用了30%的课时进行三维基础知识和理论教学,然后用70%的时间用来分析和使用“泥咕咕”艺术元素。在前期理论课程中主要分解“泥咕咕”图形归纳提炼创意表达的方法和规则,并解析它的基本建模,独特元素,颜色和图案等,然后进行实践教学,进行造型设计和材质匹配,并且将“泥咕咕”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其在新颖造型下不失传统艺术底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教学更加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的真实感,我们还专门聘请民间“泥咕咕”艺人现场制作“泥咕咕”,上色并讲解不同“泥咕咕”背后的故事,并让艺人师傅为学生的建模造型提出修改指导意见,使课堂生动且有深度。表2统计了学生的总体造型创作能力,从中可以看到超过50%的学生可以很好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创作有特点的动画造型。

5 结论

传统艺术元素是传统优秀文化重要体现的关键,传承和实践传统艺术元素对传承和发展我们灿烂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原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形式之一,它体现出中原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是中国灿烂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很好地继承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明确了中原传统艺术元素继承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传统动漫元素在高校动漫艺术教育中继承和实践改革的内容,提出了中原传统艺术元素与高校动画人才培训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等诸多方法,为促进高校动漫艺术教育对中原艺术元素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实际方案。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将优秀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体验以及形式各樣的制作工艺融入到现代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不仅使动画设计教育保持了中国民间文化的根源,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将推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向更远更深的方向持续发展。[5]

参考文献

[1]郭爱红.豫北民间艺术资源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1(16)250-251.

[2]马星玮,蒋维刚.动画艺术的发展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和启发[J].艺术教育.2014(07)211-212.

[3]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9,87.

[4]伍魏,柏思羽.中国动画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创新研究[J].湖南包装.2016(04)55-57.

[5]李雨生.浅论重庆民间艺术资源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2(14)73-75.

作者简介

游杰(1976-),男,汉族,重庆人,硕士,副教授,西亚斯动态影像设计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影视动画、数媒。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中原传承
沁园春·赞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