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起始阶段的核心素养意识培养

2020-05-20 15:06徐荣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同学

徐荣

1 第一课时

1.1 导入:评点优秀习作亮点,明确高考评分标准

师:请阅读此次月考全年级6篇优秀习作,评点其出彩亮点。

(ppt展示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管住嘴,迈开腿,轻松减肥不用愁!”“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啊。”“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都比较好。”正如《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同学,也许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同学甲的观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的盲人。同学乙的观点是,放弃“我必须做对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做出自己可以负责的选择。同学丙的观点是,知道该做什么从来就不是什么问题,执行才是每次都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面对上面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生1:张琼月同学的文章(以下简称张文)以材料中甲乙丙三同学的看法为主体层次,有理有据,思路很清晰明了,我没想到可以三个都写,我以为就只能选写一个,所以可能写得不够全面。

生2:金雨菡同学的文章(以下简称金文)题目《提自己的灯一路前行》很有画面感,言简意丰,我每次都想不到好题目,勉强表达清楚就不错了。

生3:张文的题目《向阳而生,独立绽放》、杨雅涵同学的文章(以下简称杨文)的题目《成为你的心之所向》也不错,很有诗意,很正能量。

生4:杨文用到了少年毛泽东的例子,就是我们刚学过的课文《沁园春·长沙》的拓展素材,原来素材不够可以就地取材啊……

生5:黄诺颜同学的文章(以下简称黄文)的题目《不做被指引的盲人》,直接取自材料,也挺不错的;以毛毛虫盲从实验的开头导入,又形象又避开了常规,很到位地点明了主旨。

生6:陈佳雨同学的文章(以下简称陈文)的开篇引用名人名言,先声夺人,感觉很有文采。这位同学肯定读了好多书,名人典例信手拈来,真厉害!

生7:卢丽恩同学的文章(以下简称卢文)跟其他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是不是散文啊?还是记叙文?可以写散文或记叙文吗?字数好像有点不够,没到800字,也可以打高分么?不过她的风格很清新,不僵化死板,我愿意读,这种文风和表述在考场和高考的时候到底是优势还是弱点?

……

师:大家能够慧眼识金,更能主动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令人赞赏。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抓住了一些要害性的共性,我们结合每篇优秀习作梳理总结一下。

首先请大家将陈文、张文、楊文编号1、2、3顺序排放。陈文是此次的状元:因为她的亮点最多——标题《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抓住了材料的关键词,倡导型对仗短句,颇有五四风格;开头引用名人名言,以一当十,意蕴丰富;分论点递进上升,层次清晰明白,例证充实饱满,分析多样灵活。张文是榜眼:标题虚实相生,意蕴优美而丰厚;开门见山,简洁利落;例证精准充实,独具个性;三个层次并列排阵,一目了然。杨文的标题和首段开门见山,直指问题的现实症结和同学们的切身体会,集中明确;由“是什么”“为什么”深入到“怎么做”,使文章具有真正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价值,难能可贵。

接着请大家看剩下三文:金文是并列式结构,卢文是递进式结构,黄文是先对比式后递进式结构,都堪称典范议论文结构。金文除了标题的亮点外,还有一个惊喜:人称的变化和多样——由第一人称巧妙变为第二人称,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既丰富了视角,又摇曳生姿,使行文和论证灵动了不少;再辅之以整饬的句式和多样的修辞,让人赏心悦目。卢文虽然字数略欠,但融生活体验和人生哲理于一炉,以小见大,精心别致的“待办纸”既接地气,又独出机杼、令人耳目一新,这样个性又清新的虚实相生,让读者过目难忘,所以阅卷老师自动忽略了她的白璧微瑕,舍不得沧海遗珠。

当然优秀习作并非完美无缺,大家可能注意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金文、卢文、杨文的缺少其他典型例证,金文、黄文、张文的论证层次有交叉重复或欠缺纵深的挖掘等等,但是我们强调的是“取他山之石攻玉”,而且即便是高考满分作文,也非大家想象的尽善尽美,高考定位是选拔性考试,重在奖掖优异,对亮点夺目的文章可以破格或大加奖励。所以,我们更需关注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多多地闪亮。

请大家圈划所发的《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执行细则》重点,大家会发现:基础等级评分40分,由传统的50分压缩,其中“内容”25分降为20分,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25分降为20分,要求“符合文体,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以“语言”“文体”为重点;而发展等级评分由传统的10分提升为20分,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以“有文采”“有创新”为重点。并且特别强调,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因为“深刻”“丰富”跟基础等级的“内容”“表达”有很多交叉,而且对我们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求较高,所以更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展示空间。由此可见,文章亮点的设置多么重要,是当务之急。

下面我们结合本次月考我们自己的习作,具体讨论如何精心设置亮点,如何改进升格自己的考场作文。

1.2 解析:概括作文题旨指向,体味核心素养内涵

(ppt展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师:请大家思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如何与我们此次作文题目对接融合,打造亮点?

(ppt展示文题解析:此题紧扣考生生活实际,以如何成为“他们所期望,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为驱动,意在引导学生审视自我人生观,着重探讨如何有效进行自我管理,如何让人生更有价值,让心态更平稳、生活更幸福,从而提高思辨水平和行为能力。《后会无期》里经典台词展示的是一种常见人生困惑,相信许多学生有类似感受,这便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几位同学讨论时所持观点对学生有一定啟发作用,作文时可赞同其中某一位的观点,也可加以综合,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立意参考:(1)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思,故我在/不做提线木偶);(2)不求都对,但求无悔;(3)知行合一,所向无敌

偏题立意:(1)接受孤独,享受生活;(2)学会分享,快乐人生;(3)论名言的误导性)

(学生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师:总结大家的发言,会发现此次作文题旨指向与学生核心素养对接之处: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

再请大家探讨一下,这些作文题旨与核心素养的对接点怎么与之前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亮点对应?

(学生再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师:基础等级层面:要熟悉规范议论文的常规论证结构模式,完整严谨布局,片言居要,首尾照应,从而使中心集中突出;表达等级层面:多锤炼语言,尤其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灵活组合运用,使语言顺畅,行云流水;发展等级层面:广泛阅读并积累吸收,多角度挖掘名人典例,扣准关键词多方法分析论证,尝试个性和深度创新性解读,先声夺人,给人耳目一新或过目难忘的独特印象。

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考场习作自我评价优缺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务实可行、条理清晰,老师会在大家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再评价,看看自我评价是否中肯、有无缺失。之后会分层级向全班推荐展示原文及师生评点,起到更有效的比较评价、自我促进的效果。

(学生课下各自对自己的习作点评,诉诸文字;老师予以再点评,之后挑选最优秀的6人、最典型的6人全班公示)

2 第二课时

反思:评价自己考场作文,探究亮点提升策略

师:我们摘录部分同学的优秀自评和师评(ppt展示)与大家共享——

杨天羿自评:文中过于偏向议论而忽略了联系生活举例,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结尾、开头过于平淡仓促,无法吸引阅读者;标题平淡死板,缺乏新意;文章的递进式结构缺少合适的论据连接;遣词用句过于平庸,不吸引人。

师评:题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很好,首段200多字,太啰嗦,压缩到3-4行100字以内;例证缺少充分的典例或太过陈旧;递进层次还缺第三层,没有真正架构完整。

李孜自评:标题《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应改动,因为事例主体不是人;事例描述需压缩,少描写背景;增加议论;第一点抓住“独立人格”,第二点抓住“为目标执行”。

师评:标题很好,无需改动;事例叙述应侧重论证角度;不止增加议论,更要增加绵密的分析、论证;第三点呢?结尾一段呢?文章是半成品,未真正完篇!此为考场大忌,应高度重视,预先防范,避免临场失措,考场上要灵活应对,写一小段或几句话作为文章结尾

救急!

阮睦恬自评:建立完整框架,使思路更完整严谨;增加素材积累,以便分析材料,在材料和结论间建立桥梁;多练笔多思考,增进思想深度,注意使用“因果”“引用”“假设”“对比”论证,多用递进式。

师评:题目《独立抉择,行之以忠》,精警漂亮!分论点只强调了关键词“选择”,没有强调关键词“独立”,颇为遗憾;第一层三段400字,头重脚轻,可压缩为1-2段200多字,结构不止要完整,更要均衡,才谈得上严谨;因为第一层太拖沓,占用了第三层的展开空间,直接导致第三层名存实亡,中途夭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另外,第二层的关键句作为分论点混在段中,不彰明,应该置于段首或层次最前沿。

高仪灵自评:没有例子,文章很空泛;开头没有点明主旨;总结也没有点明主旨;语言 不够书面,要多些四字词语;几个分论点之间没有更深入的联系。

师评:题目《主导自己的人生》不错;确实通篇例子匮乏,更不用说典例和相应的分析论证了,所以虽有清晰框架,却没能有血有肉,真正立起来;此外,开头驳斥错误做法后,的确没有点明主旨,驳斥不是最终目的,驳斥不过是巧妙的手段,边驳边立,或者先驳后立,“立论”才是关键和灵魂。

莫定川自评:优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感情真挚,发自真心;语言流畅,无病句且句子衔接流利;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议论很有逻辑。缺点——字体不太清晰,失掉了印象分,要练字;内容不算充实,未列分论点,需扩充素材库,以防仅仅一个分论点就江郎才尽;发展等级得分不高,未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好好学点哲学思维;内容不丰富,还是缘于没有分论点框架意识;文采平平,语言只能算朴实;没什么创新,未结合当下实际分析议论,应多了解时事,训练议论水平。

师评:标题《我的一生我做主》、题记、开篇简洁精到,全文实际得分略低于应有得分2-3分;李时珍、莫里哀的例子略为陈旧,且不够简洁;全文只有两层,不够充实饱满,要尽量写并列式三层或向递进式努力;练字势在必行;积累素材也是当务之急,多做思想脑力操,尝试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挖掘。

敬义自评:字写得不好,用语太口语化,没有标准规范用语;开头没有直接切入,啰嗦;结尾太过敷衍草率。

师评:标题“我想要成为什么”改为“成为想成为的人”,提问不如回答,立论鲜明坚定,感染读者;结尾诗意点题“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精致妥帖。但全文由“少时”“到了再长大一些”“在刚刚经历的暑假”“暑假末期的军训”组成,真是小学生水平的议论“流水账”!到底要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文体不明——记叙文以叙事、场景组合为主,画龙点睛地议论;议论文要选择基本议论结构:并列式?递进式?从标题开始,行文随意散漫、勉强敷衍,自己都打动不了,遑论读者?!

罗晗菁自评:作文所用时间稍短,前面题目琢磨时间久了,只留了50分钟构思并写作,想素材10多分钟只想出了开头和一个例子,所以后面例子支撑不充分;字太潦草,没有整体美,杂乱,容易让阅卷老师疲劳;标题“走出对自己负责的独特成功之道”过于生硬,没有修饰,显得文章主体过于平淡,没有文采;文章倒数第二段“为什么”没有总结好,过于空旷简要,没有点明主旨含义;最后一段本意是结合自己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时间关系草草结尾;事例不充分,可在开头或结尾穿插名人名言。

师评:标题长了点,改为“对自己负责”或“走自己的路”开篇虽然亮了观点,但太平凡,没有亮点,可用名言或修辞手法或整句铺排增添文采、亮色!全文主体结构正反对比,比较清晰,但略显单薄,力度不够,这是对比式的先天不足;语言确实平淡了;全文实际得分略低于应有得分2-3分。

胡芷萱自评:考场时间分配不当,作文留的时间过少,没有时间进行构思;缺少事例支撑,每个分论点应补充相应的人物事例并加以分析;开头和结尾过于单薄没有亮点且生硬,应补充名人名言进行加工;可以联系实际,使文章更有实用性且贴近生活,引起读者共鸣;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可以加上用来衔接的段落,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层次更加分明;标题过于草率,没有经过设计,无法吸引读者,应有创新精神,使标题有一定的深度、内涵。

师评:胡芷萱反思很中肯,有到位的改进——补充完整了结尾,补写了两个层次的饱满典例,有务实的清晰条理。其中的标题、开头、结尾的亮点设计可先着手,典例的积累需有意识且长期有序地训练。一言以蔽之,要有高分文章的整体构思意识:在标题、开头、结构层次、事例分析上都要有全盘考虑。

阴祉谕自评:审题不太准确;中心不突出,没有突出整体观点;过于依靠材料,不够深刻。

师评:标题“大道理之论”未凸显题目关键词!可从“大道理”切入,但要彰顯解决办法,着力于可执行性。“我认为在执行中最困扰我们的是不知道如何做”,表述不清楚,是方向、方法,还是坚持,还是个人承受力?其实你的文章很有想法,想法也有一定层次,可在三方面予以改进:把驳杂思想用一到三个关键词统一驾驭,用主旨统一;在标题、开篇和每一层、每一段首要显著位置彰显关键词,避免随意开篇、开段、中心句置后或被淹没了;避免琐碎一句一句“大道理”分析,要找共性,要找根本原因和本质解决之道,以此形成全文框架。

梅格雅自评:文体不一,一开始运用了散文的写法,又半途引入例证,文体不一造成文章看起来思维混乱不堪;每段都未片言居要,首尾未突显主旨,分析不深刻;后段草草收尾,时间不够,导致文章前松后紧,逻辑不清。

师评:标题“你的通途明灯,由你自己点亮”,点题诗意,不错,就是略长,“点亮自己的明灯”亦可;开篇两段合成一段,再简洁点;鲁迅、居里夫人的例子略旧;结尾处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很精警,可做题记。全文阅后,感觉很可惜!明明有丰富的学识和阅历,却未能尽情释放光芒!总论点在前半篇(除了标题)强调得远远不够,含糊不明;第二三层次彼此有交叉,且都是第一层次的分支,应该重新剖分一下,明晰结构:独立人格的内涵,其一是不从众,其二是不忘初心,其三是抵抗庸常。

耿心怡自评:题材不新,通篇没有创意,不够生动有力;文体不明,记叙文和议论文相结合杂糅;详略不当,前面铺垫太过啰嗦,占据大量篇幅,而重点中心主旨没有详写,导致中心不突出;没有过多的文采和引用,叙事也没有交代清楚,应引用名言,加几个修辞手法来修饰,使文章更生动;时间的分配与字迹的工整有待加强;个别地方语句生硬,强贴标签;第三层次关键地方没有具体说明,不够出彩,还应增加“我”如何做、怎么做,增添独立人格的细节;结尾草草收尾,应发出自身感悟,与生活相结合,更有说服力。

师评:是记叙文的框架,平实有余,生动远远不够,文采就更谈不上了。反思得特别到位!要选择记叙文,一定要精致构思,除了扣准题意之外,选好承“理”的“物/事/景/人”,融理于事,虚实相生,方能事半功倍。

3 第三课时

总结:揣摩高考日常融合,摸索核心素养具象

师:综合大家的反思成果,会发现有四大共性:

一是文体不明,二是缺少亮点,三是匮乏事例佐证,四是没有层次结构意识。

其中匮乏事例佐证表现有二:要么以“我”为例,甚至通篇覆盖,其实“我”只能算一个泛例,并非典例,说服力很弱,此外,容易造成叙述过多,文体含糊;可以将“我”直接替代为典例,或与典例对照、反思现实时弊,或上升为一类人,类型化、典型化、概括社会典型形象,比如“巨婴”“杠精”“佛系青年”“积极废人”等,既有生活气息,更有针砭锋芒,一举两得。要么没有分析,事无巨细、前因后果地啰嗦叙述,以叙代议,完全没有选准切入角度剪裁例证、侧重勾连关键词的意识。

没有层次结构意识,比较突出的是没有完整的层次意识:大部分议论文只有两层,无论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记叙文没有精心安排,流水账居多,随意散漫,场面众多却没有主次重心。其实,文体确实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哪种文体,都强调结构的完整和层次递进。议论文因为有规范的结构模式,更容易自我约束和要求;记叙文看似更易掌控,实则更要求同学们的精心构思和独特创新,慎选慎思。

下面结合大家的自我反思和优秀习作,我们补充并强化一下考场作文的亮点设置,争取将高考的评分标准和导向与我们的日常习作深度融合,争取精益求精,每次习作都尽可能高效地有所进步。

(下发补充资料《片言居要,佳作之道》《15个考场写作小技巧》《写作中五大常见问题总汇》《高考议论文拟题四步法》《读时评学分析之分析思维如何纵深推进》《卢新宁履新为什么会刷屏》《何为积极废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所发补充资料的重点,先圈划,等下大家再利用专门时间消化吸收。

片言居要的位置多在篇首、段首和文末,主旨尤其是主旨关键词要“一篇之中,反复致之”;精心打造标题、开篇和前几段,设置个性或创新亮点,吸引阅卷者;要留出充足的构思、写作时间,完整且严谨布局,文体和格式规范;语言和写法要求新求变、灵活多样,对素材的选择、切入、剪裁和分析论证可提前个性化深度解读,构建素材群甚至素材库;关注社会热点,多看名家名媒体时评,多多锻炼辩证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自主训练纵深推进思维,尽量从行为事象、人情事理里挖掘隐含预设、价值观念、社会土壤,甚或文化心理。

4 课后反思

高中阶段第一次大作文,适逢月考,考场氛围适合作文的写作需求,同时也加剧了写作难度:因为学生对高中语文和高中作文的题型、要求和评分标准都不清楚,所以完成考试并不顺畅,前面非作文题的思考、书写往往挤占了作文时间,所以绝大部分作文都有些仓促。此外,对高中作文的基本规范的无知,也导致了大量问题的爆炸式呈现,有些同学的文章水平仍停留于初中甚至小学,完全没有清晰的思路和章法,也缺乏应有的主旨统帅意识,更缺乏亮点意识。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五花八门的个人困惑,我摸索尝试了自评师评并公示的做法,取代了少量病文的示范修改,辅以我一向擅长的点评优秀习作的常规讲析做法,有点有面,以小见大,既注意了共性问题,又重视了个性障碍和困惑,比以往的作文评讲和作文教学感觉更扎实深入、更接地气,尤其是不让一个学生置身事外,让他们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改进,当然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但针对性变得更加鲜明,操作性变得更加可行,目标性变得更加清晰,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同学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