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探究

2020-05-20 15:06马泰王嘉李旭梁娥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教学探究人才培养

马泰?王嘉?李旭?梁娥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从教学能力目标解构、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计划制定、教材、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应用型;教学探究;人才培养

近年来,建设应用型高校已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应用型建设与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建设强势来袭[1]。目前,国内外高校学者对如何转型与如何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摸索和探究,主要基于学校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这五个步骤进行建设,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

围绕建设应用型高校,课程转型是最具体、最微观、最具操作性的基本步骤,同样也是最困难、限制条件最多的步骤[3]。课程内容变革是应用型教育变革的重点,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重大作用及影

响[4]。可见,课程内容构建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公共课类的课程建设是应用型院校教育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1 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地方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理论课程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和体系一成不变。随着学科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缩减了公共基础类教学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疲于赶进度,极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与效果。此外,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大多与专业应用脱节,教材的编写及使用方式单一,理论联系实际过少,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5]。

2)教学以考试结果为目标。鉴于应试教育的学分运行机制和单一化的考核技术手段,高校的师生过于注重卷面结果。为了及格率,任课教师往往强调复杂的解题技巧训练,无暇顾及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忽略对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6]。

3)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化。传统高校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概括为“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以书本内容为主,注入式地讲授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课堂俨然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少于启发,疏于引导,必使学生习惯于机械接受,对知识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难以培养学生运用巧妙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

2 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学策略

对应用型高校公共类课程,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的,从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技术标准及专业课程实践三个方面摸索应用型公共课程新指标体系。将高品质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内容建设、建模建设、教研教改、教学、实践创新、课堂教学等有机结合,统筹推动,才能获得明显成效。

教学目标主要根据开设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置,教学内容主要分析培养目标、后续专业课程计划以及课程所需学时、学分等内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3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具体教学实施方案

1)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找寻教学内容中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内容,进行一一对应,得到分级目标。

2)对专业能力教学目标进行指标分析。得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准确的选取,教学内容对应培养目标,侧重对知识的应用,体现应用技术教学策略。

3)选定教学内容后,根据并修、后修课程,可制定更加合理准确的教学计划。

4)对课程的学分学时进行分析。通过对课程计划分析,再对课程的学分学时进行分析,结合对培养目标的分解、课程计划、招收文理生情况等,分配具体教学章节的学时。

5)根据分析得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选取教材。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后,根据所分析得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可对教材进行选取。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学时数量等具体内容,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应注重基础理论表述形象、复杂理论相对简单,总体内容能够学完的教材。

6)选取教材后,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设计。

7)进行课堂总结与反思。

4 总结与探讨

通过以上论述,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基本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2)依据课堂教学目的,区分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着重点,可以对于内容调配课堂教学学时数,制订大纲,课堂教学计划表等。

3)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指导教学设计的编写。

4)根据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照,制定课堂总结与教学反思方法。

5)整合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章节,积累自编教材

内容。

6)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针对大学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不同,要积极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和学是一个沟通交流互动的过程,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是必备的教学方式。老师事先布置讨论试题,讲解思路,提出讨论目的和要求,指定要联系到的知识点和阅读参考书。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于学习者讨论中发生的方法上的错误及时改正,激励学习者打破思维定式,展开辩论,活跃气氛,加深学习者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7)探究成绩评定方法。成绩评定要针对教学内容、学习效果等方面综合进行评定,除了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之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一些设计性试题测验学习者运用相关知识的创新能力。期中期末考试卷测验学习者全面把握知识的程度,用平时作业及上课出勤率反映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态度,学生成绩最终根据这几个方面综合评定。通过做好此种学习成绩评定工作,不但会全面而是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丽梅,张英良.建设应用型课程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72-73.

[2]王静.应用型高校公共基础课应用转型的路径探索——以公共教育学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18,31(05):106-111.

[3]曹永安.高校转型,抓住课程建设“牛鼻子”[N].中国教育报,2016-08-16(007).

[4]崔新萍,万霞.医学院校公共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01):79-80.

[5]刘易成,王晓,朱健民.浅谈国内外本科数学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55-60.

[6]王颖芝,赵红.在校大学生数学类公共课程学习效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69-70.

[7]祁翔.對地方高校公共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以物理教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112-113.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教学探究人才培养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