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2020-05-20 15:06张晓园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一流大学

张晓园

摘 要: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University Immersion Program)项目始于2012年,通过邀请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教授或知名学者到四川大学开设全英文课程,让川大学子有机会在校园内聆听高水平国际课程,与一流大学学生共展科研,近距离接触学科前沿知识,感受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学习理解不同文化,以确保每一位在校学生都得到平等优质的国际交流机会,提升参与国际事务的自信和能力,从而大力推动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家视野”的国家栋梁、社会精英的目标。

关键词:汇聚全球;优质资源;一流大学

自2013年起,四川大学总共邀请了将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名外籍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开设全英文课程894门,参与课程的本科生高达71310人次。除此之外,四川大学还邀请了2134名外国留学生参与国际课程周,通过浸汇式教学、文化参访、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帮助留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四川文化和川大文化。

1 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概述

经过六年的发展和完善,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因其开设课程数量最多,参与学生体量最大,外籍教师人数最多,是目前国内实施国际暑期教学项目的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校。

“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的国际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二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意味着课程是充分融合多元文化内容和视角,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和分析国际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实施过程的国际化,即实施过程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由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教师来授课。同时,在课程实施中有良好的支持系统,保障国际课程良性发展。

2 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发展状况

1)2017年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邀请到了来自斯坦福大学的Wenwu Li(李文武)教授来校开设pain and its control(疼痛及其控制)课程。李文武教授是研究疼痛领域的专家,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希望之城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在美国《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2)2017年,李教授在生命学院开设的“pain and its control”课程,共有36名本科生选修。李教授的课程内容丰富,教授方式新颖,在同学之中广受好评。首先是充足的课前准备 。为了能够给川大学子最好的听课体验,李文武教授花费了数月的时间精心准备课程。国际课程周开始前,李文武教授就开始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系,细致询问学生的专业水平,收集分析了大家对课程的需求和预期。隨后,李文武教授结精心选择了切合学生实际又极具国际前瞻性的学科知识作为授课主题,认真整理资料,准备了多达300余页的PPT教案。同时还花费了大量时间重制动态模型图,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李教授认为“只有准备充分,课程才会精彩。在斯坦福,对于一门短期课程而言,这些课件其实并不算太多。只是需要切合川大学生的专业实际,所以才会花费比较多的精力。作为一名教师,我很高兴地看到川大的同学们基础很扎实,也很有学习热情,课程互动和反馈都比较好,这一点让我很有成就感。”

3)李文武教授的课堂不是枯燥的照本宣科,他总是从同学感兴趣的现象出发,循循善诱,为同学们讲授疼痛学的专业知识。“疼痛控制是一门专业性很高的课程,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所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为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懂所授内容,李文武教授特意在动态模型展示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肢体示范,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领悟“何为疼痛”、“疼痛是怎么来的”、“如何有效控制疼痛”等主题。

4)李文武教授的课堂,以丰富的课程内容、生动的教学形式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选修了李文武教授课程的学生表示,一方面,“李老师能用一些我们生活中熟知的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复杂的理论,同时老师很擅长用肢体动作模拟很多生理反应,语言也很幽默,这让课程格外有吸引力,这也能让我更专注地听课,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另一方面,李老师的课程内容及其丰富,“节课老师切换了多少张PPT已经记不清了,我仅仅是记录知识点,就写了这么整整两页纸。”

5)李文武教授的案例仅仅是“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的一个缩影,六年来,“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就像一个大熔炉,聚集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形成了互包容的国际化交流空间,增进了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已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1)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包容性。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未来学习需求设置了更加广泛的课程种类,允许学生选择性学习某一门或几门课程,侧重培养学科爱好者。

(2)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要求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对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和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促进中西合璧的文化教育,当我们的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时,学生会更加主动的构建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知识体系,保持民族优势,取长补短。

(4)“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注重相互分享价值观。课程周是一个双向输出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积极吸收他国的文化成果,也要在交流中将本民族的文化分享给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

3 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各高校纷纷提出构建一流大学的诉求。在构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国际化被作为一项重要评估指标。高校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谋求发展,必须积极创新,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生来源、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合作、办学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四川大学希望能够借助“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已经产生的品牌效应,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继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川大的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依法从严治军与军事院校正规化建设研究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以国际化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以自由清新之风 建和平民主校园
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