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对策研究

2020-05-23 13:44丁丹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7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

丁丹丹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课程,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要准确把握教育内容,结合当前实际,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加深对教育的“四个服务”的认识;要创新教育方法,善于占领网络媒体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更为关键的是发挥教师的作用,按照思政课教师“六要”的要求,提升综合素质,以教师的亲和力实现思政课的亲和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传授的教育内容或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亲近力、感染力。早在2004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提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造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

一、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提升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坚实基础。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结合当前实际,反映社会焦点,体现时代性,不可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将社会现实与理论隔开来。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成千上条的信息更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设者和支撑者,更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前进的每一步。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这样具备极强时代性的课堂,教师要审时度势,有侧重地为课堂注入具备时代性的时政材料,例如,思政课老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开展几分钟的“时政演讲活动”、定期举办“时政讲座”等,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清楚世界发展趋势,增强他们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具备忧患意识。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加深对教育的“四个服务”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引领学生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具有正确认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价值取向上站稳立场。

二、创新教育方法是提升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运用现代各种网络媒体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今大学生已经走在互联网使用的前列,几乎“无人不网”,是网络社区的主体力量和文化创造者。教育者可以审时度势地“投其所好”,运用各种现代网络媒体阵地,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网络表情包、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他们容易理解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VR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借用VR技术这样更为直观、形象的的思政教学方式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思政课堂中体会不到的快乐。除此之外,思政课老师还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二是要大力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对科学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观念和价值认同,最后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与规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手做,亲身体验、感悟,外化为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平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二课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学术报告与讲座、读书活动、科技文化与技能、社团活动等模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课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空间,而且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实践体验中,提高了认识、开拓了眼界,锻炼了其接触社会的能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亲和力的关键在教师。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政治素养,做到“政治强”。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的信念是教育的灯塔,决定了教育为了谁、服务谁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意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做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与国家保持一致动向,坚持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信念的人讲信念,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一批出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做到“情怀深”。思想政治教师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来自心底的民族自豪感,要具备时代情怀、世界情怀,站在历史角度,关注时代发生的改变,给学生把时代大势讲明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结合实际,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教育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有过人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思维新、视野广”。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高尚的品格素养,熟练应用教学业务工作中需要的各种技能,抓好教育和科研两大块,以创新理念拓展教学方法与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反思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从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用广大的胸怀和眼光去观察世界,思政課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锤炼品格和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做到“自律严、人格正”。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和价值观的培养的教育,面对的是复杂的思想困惑和心灵净化的问题。这对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人格提出了要求,孔子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严于律己作风、艰苦奋斗作风,以身作则,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要有担当、敢作为,有堂堂正正人格,要自觉做到修身修为,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以高尚独特的人格魅力去说服学生,理直气壮的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