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东关街“再生”研究

2020-05-23 13:44刘靖楠顾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6期
关键词:再生文化传承

刘靖楠 顾逊

【摘 要】日本侵占大连初期建设了东关街,由此东关街之名延续至今,东关街的建筑群有着属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化烙印,街区中的建筑沿袭了时代特有的风格多为日式仿欧建筑,与此同时近现代的东关街也成为位于西岗区繁华地带的商业中心。但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东关街作为老街区正逐步被青泥洼以及西安路等更具现代化的商业设施所取代,曾经的辉煌演变成了记忆,作为大连现存的最老街区,也将面临拆迁改造的命运。【关键词】城市记忆;民俗历史;文化传承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保护不仅是为了留存,留存是一方面,利用是现代人来用。怎么去合理利用,还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现代人研究,把古代和现代的建筑做好,它才能留住。

—阮仪三

一、大连东关街的现状

东关街位于大连西岗区,作为大连的老街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位置上临近大连火车站,历史上曾是一片殖民地,其中又有“闯关东”和“海南丢”等文化内涵赋予街区之中,如今由于经济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近年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其中,后因改造需要动辄搬迁,如今也与主城区隔离开来,百废待兴。

二、大连东关街的价值

首先,东关街片区的地势走向、路网规划、区块肌理是当时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留下的产物,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次,每个区块内院落及建筑组合形式极其多样,有着丰富多变的空间特点。最后,由于各个建筑所呈现出来的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和故事性所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特点,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东关街的“再生”原则

(1)和谐

由于东关街为大连的老街区,其中大部分为上世纪的老旧建筑,所以在整体街区更新以及建筑再造中应多考虑与周边街区融合度,考虑周边环境,制定合理人流动线以符合城市发展从而促进街区整合。

(2)合理

原有的建筑群穿插在现代建筑街道中略显格格不入,所以明确功能分区亟需解决,同时设置多个入口充分考虑尺度感,从而方便人流及车流的分区进入,以保证二者之间不会互相造成影响。

(3)以人为本

由于居住在此的居民多为老大连人,见证了街区的兴衰没落,故老街区整体的设计应更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居住在此人们的心理感受,以达到创造健康、和谐、高效、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目的。

(4)因地制宜

老街区的历史为整体的再生规划创造了难度,故依据地形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出合理的周边交通流线也是关键点,同时如何更好的融合新老建筑是需要细致考量的问题。

四、国内同类老街区“再生”案例

(1)青岛劈柴院

青岛与大连历史背景相近,都经历过惨痛的殖民统治,也有一条屈辱的支那街,街名江宁路,青岛人把它叫做劈柴院,与大连东关街相类。2008年,青岛市政府采取原汁原味保护方式,恢复老字号,老街区形态,引进各种民俗,将劈柴院打造成青岛民俗博物馆,并于同年年底对市民及游客开放,成为青岛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北京前门

同样于2008年,著名的北京前门也以1957年照片为蓝本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改造过程中,百分之百落实历史文化街区和前门地区古都风貌整体保护方案,百分之百地抢救和保护前门地区现存文物、文物普查单位、挂牌院落、有价值建筑物,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前门地区的胡同肌理和老字号,使其成为全国老字号商户最集中、最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最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京城步行街。前门效仿大连恢复有轨电车,成为京城独一的景观。几年过去了,前门成为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

五、大連东关街“再生”功能

一片街区的“再生”有赖于建筑的“再生”,所以赋予街区中建筑怎样的功能便是赋予这个街区怎样的意义。故此民俗博物馆的设立亦是对应东关街这样一个老街区很好的“再生”建议。民俗博物馆在整体建筑中立足于遵循“适用、安全、美观”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工作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民俗博物馆属于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展示自然、历史、艺术方面藏品的博物馆,作为地域性标志的博物馆,对于展示大连老街区文化,带动街区整体发展具有综合性价值。

六、总结

“以点带面”是我对大连东关街民俗博物馆赋予的一个内涵,同时也是对于历史文化如何更好留存的一个试验点。东关街老建筑是大连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代表着几代大连民居建设的智慧。历经沧桑与岁月的洗礼,本应是越发弥足珍贵,而非屈居一隅,被时间风化。大连东关街凝聚着“海南丢”文化气息,也是齐鲁文化在此驻足过得历史记忆,是一个最真实的“闯关东”遗迹。大连需要城市记忆,尤其是东关街这样具有深厚内涵的城市记忆点,更应该加以保护和运用,让前人可以怀念,让后人可以铭记。时间更迭,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老建筑的特殊地位也应该使其在城市变更中散发出独特魅力。民俗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体现,更应该是一个城市亘古不变的记忆点。

参考文献:

[1]学术期刊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年14期 作者:吕同举 篇名:《大连老房子》

[2]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7年 作者:栾一斐 篇名:《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大连市东关街为例》

[3]学术期刊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年12期 作者:汝广 篇名:《记忆一大连老街》

作者简介:

刘靖楠(1994.3.17),女,汉族,河北河间,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再生文化传承
追寻“红色”足迹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大学化学实验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再生处理研究
苏云金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