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2020-05-23 13:44李昊冬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6期
关键词:大学生研究

【摘 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根据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他们不能够有效地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学生生活现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提升其心理素质,保护其身心健康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必然是不完整和不成功的。对高校的素质教育而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转型的要求,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制订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尽可能地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相应的发展保障,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健康人格心理的全面提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时期,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制订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探索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是非常必要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高校也系统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为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保障其心理健康,需要在当下大学生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阶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压力的大学生,对即将步入社会生活无所适从,难免在遇到困难与挫折之后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排解,缺乏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决心和勇气。而大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培养乐观精神,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可以自我排解。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具备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和热情,还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配备人数还达不到要求,在岗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方法,甚至没有系统地接触和学习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进行专业的培训。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亟需创新

大学生一直在校园中,思想单纯、不成熟,三观还未完全确立,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缺乏磨练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受到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来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改变以往枯燥、单调、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开展策略

(一)重视心理健康调研,提高心理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前提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明确的认知,而如何获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能凭空想象或人云亦云,必须有科学的调研方法。目前常见的心理健康调研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这就要求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系统学习心理教育知识,具备较好专业能力。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实际调研时,注重调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可以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等调查问卷,来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化的心理测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情绪、智力状况等进行科学问卷调查,在保证全面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其心理特点以及产生此种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访谈也是心理健康调研一种常见形式,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就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设计访谈计划,通过对高校师生的走访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校的心理教育现状,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遵循“人在环境”的方法论理念,将心 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创设良好 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积极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活 动,举办大学生心理科普知识竞赛、心理微电影展览、心理情景剧大赛、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学生心理帮扶团队活动展览等实践活动,实现全员参与,营造 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培养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同时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开朗的良好心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充满爱心、耐心、恒心,积极帮助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切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

(四)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全面普及心理知识教育

高校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构建“理论+体验+实践”的多元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质量标准、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编写专门教材,制作公共课件,完善题库,倡导集体备课、听课与评课制度;在体验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互动形式,健全特色心理实践活动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

(五)顺应互联网时代变化,积极发挥线上心理教育优势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突破了传统的学校心理教育的时空限制,具有十分强大的灵活性和即时性。这既可以保证大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持续性,而且具有随时随地即时反应性,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差异化处理,实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必要时进行应急干预。另外,由于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很多需要心理輔导、心理帮助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公开化,从而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治疗。而线上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可以非实名化,具有隐秘性,因此线上心理辅导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帮助。高校应顺应互联网潮流,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点,既可以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也可以整合技术资源,通过“电子信箱”“心理聊天室”等形式,开展线上心理沟通和心理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不断积极探索,采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走进大学生生活,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在大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最大限度地拓宽与大学生的联系渠道,探索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承受压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完善自身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德江·艾合麦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长江丛刊,2020(35):94+112.

[2]侯晓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70-71.

作者简介:

李昊冬(1998.02),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本科,西安培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公司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