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文字说明

2020-05-23 18:51张琴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7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博物馆

张琴

【摘 要】博物馆陈列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工作形式之一,是博物馆实现“教育”、“欣赏”目的的主要手段,是观众衡量博物馆水准高低的第一要素。文字说明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传播文化自信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因此,文字说明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认真探索研究历史文化的同时,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帮助文物说话”,使博物馆陈列展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实现教育、教化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版面说明;文化自信

博物馆陈列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工作形式之一,是博物馆实现“教育”、“欣赏”目的的主要手段,是观众衡量博物馆水准高低的第一要素。辅助展品、文字说明、文物等是构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观众精神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展览想要赢得观众的青睐,形成与观众的共鸣,编辑文字说明成为了对展陈工作者的重要考验。文字说明的专业语言必须浅显化,高深的知识条理化,力求雅俗共赏,但俗并不是庸俗,而是要从研究观众的心理出发,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筹建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探讨如何改变博物馆陈列中枯燥的文字表达方式,使观众从展览中直接、快速、有效地汲取营养,从而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历史文化主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版面文字说明的编辑至关重要。因此,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历史研究员要十分注重文字编辑的重要性,要使文字说明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文字说明的内容主要包括陈列展览的标题、前言及段落标题、段落说明和单元标题、单元说明、结束语,除此之外。辅助展品的文字说明、图表说明、特殊文物说明等都属于文字说明编写的范畴。文字说明,不仅局限于介绍文物和历史事实,同时也将版面图片(包括历史画、创作画、照片等)和文物展品链接起来,使观众可以有效地汲取重要的历史信息,同时更清晰地理清整个展览的陈列脉络,从而更深刻地关注到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进一步把握了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版面文字说明有其独特的形式规定,内容设计上,研究者应根据不同的展览内容予以其不同的功能作用。

标题:陈列展览的名称。以肃北博物馆其中的基本陈列展览标题为例,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史陈列”、“肃北县古代地域沿革史陈列”、“和硕特蒙古部发展史陈列”、“肃北县蒙古族社会文化陈列”等,以“地区+时代+主要展陈内容”的顺序为主要参考模式为展览命名,简洁明了,是整个展览内容的高度概括。

前言:是陈列展览的总介绍,一般设置在博物馆总序厅入口处和每个小序厅的入口处,文字说明范围由大到小,逐层递进,层层深入。集中向观众介绍整个陈列展览所展示的历史时间、历史范围、地域特点、展览意义等,使其身处展览所展示的历史环境,能够整体把握展陈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博物馆基本陈列内容比较固定并常年对外开放,而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由其特点决定,因此前言的展出方式及表达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本陈列,文字说明宜简明扼要,说明该陈列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重点和特点及影响。专题陈列,如人物陈列,要说明人物的历史地位、主要历史功绩等;事件陈列,要说明该事件发生过程、历史地位、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和影响。

段落、单元标题:是陈列展览内容设计上的骨干构架,每个标题都是整个陈列当中每一个部分(方面)主要内容的概括。段落与段落、单元与单元间是相互平行的关系,段落与单元间是相互包含,相互递进的关系,两者的作用都在于对本部分展览内容全面且深入的展示,逐层递进,突出陈列的内容和主旨。

段落、单元说明:对每一个段落和段落下面细分的单元以跳跃串珠的形式,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的介绍,并说明其与整体及其它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遵循一定的历史时间顺序的基础上,择要选精,承上启下,是整个展览中文字说明最主要最精彩的部分。

版面说明:版面上所展示的有历史画、创作画、照片等,通过对版面上人物、事物的介绍,不但丰富了内容,突出陈列主题,表述方式极具故事性,便于观众理解。

图表:为了补充版面及文物的不足,使陈列内容更加完整、系统化所制作的,如组织机构表、年表、统计表、地图(标明出处)等。

文物展品说明:是以文字的形式诠释与传遞展品的基础信息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功能、工艺技术、艺术水平等内涵,是帮助观众理解展品、满足观众求知欲的重要媒介。内容要求精炼简洁,习惯以“质地—工艺—纹饰—名称—年代”的顺序组成。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博物馆展陈人员必须加强对文物的研究,让观众看到博物馆的“博大精深”。

结束语:对整个陈列展览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加深观众对展陈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帮助观众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文字说明要求简洁明了,更要注重与当前的意识形态紧密结合,是整个展览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博物馆的文字说明是一个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展陈的灵魂。针对上述文字说明内容的要求,展陈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科学合理地使用文字说明,讲究文字的总体布局,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使陈列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实现和深化陈列主题,引导观众了解展品中无法明确显现出来的信息和知识。

文字说明不仅在展览文字的布局上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还应该在文字内容上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陈列展览的文字说明在整个展览中的起到的桥梁作用,可以引发观众思考,领悟展览内涵,去粗取精,把握思想,突出重点,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文字说明与版面内容、文物展品相互衬托,相互补充,共同为整个展览的展陈效果服务。因此,展陈文字研究工作者要精准把握文字说明的特点及作用,在撰写过程中,要充分提升文字表达的质量,避免画蛇添足,冗长乏味。

文字说明要具有的思想性。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遵循党和国家的史学理论和民族政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进而要求文字说明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探究历史,介绍文物,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揭示,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要使陈列展览成为一部爱国主义和政治思想的立体教科书,给参观者以深刻印象,在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积极作用。文字说明的思想性一方面体现在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及文物与历史的关联性。有些文物,它们的出土本来带有强烈的故事性,并且会反映所处时代的社会性质和思想内涵。为此,我们应对文物所反映的史实作进一步的诠释,既弥补了对文物研究的不足,也使每一件平凡的文物闪光发热。文字说明的思想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不生拉硬拽,不肆意夸张,不任意拔高,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应对某些人物、事物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在展览文字撰写过程中,对史料的解读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历史涵养及陈列宣传的真实性,也将影响到博物馆整个展陈内容。

文字说明要讲究艺术性。文字说明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文字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可读性即文字表述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观众即使是走马观花,也能对展览一目了然。展览标题的拟定是整个展览最为吸睛之处,既要简明清楚,又要格式一致,既要准确感人,又要层次分明。如在肃北博物馆的《和硕特蒙古部发展史陈列》展厅中,总的展览标题为“瀚海天骄——和硕特蒙古部发展史陈列”,下分为七个段落,段落标题分别为“铁马兵锋——和硕特部的起源形成”、“雄冠西疆——和硕特部的发展强盛”、“巍巍汗宫——固始汗统一青藏高原”、“心向一统——和硕特部归附清王朝”、“驻牧边塞——和硕特部的分旗设治”、“大树强枝——国内境外的和硕特部族”、“青史留誉——和硕特蒙古族历史名人”,这一部分标题的拟定,没有更多的修饰词,以史实命题,独具个性,且风格一致,将和硕特蒙古部的起源、发展、兴盛、到归附清朝如何驻牧等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串珠式介绍,理清了陈列内容的主要脉络,生动并富有层次感。文字内容的趣味性主要在景观描写中得以展示,如《内蒙古河套农耕文化博物馆》中的“王同春测渠”、“中秋节回娘家”、“师生拜年”等近代农村生活景观的文字介绍,生动有趣,使陈列展览充满活力和感染力,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观兴趣,加深了观众对展览的印象。

如今,博物馆早已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体系中无法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为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必须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将“让文物自己说话”变为“帮助文物说话”。在很多军事史、革命史博物馆中的文字说明繁琐枯燥,再加上有些文物展品由于脱离历史环境,缺乏“自我陈述”的能力。即使有文字信息的文物,如电报、文件、书信、印章等也只能单纯说明内容而已,无法表达其真实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些“不明”文物,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年代。面对这种情况,博物馆展陈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文物展品的历史信息,广泛搜集与文物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文字说明将其历史意义及价值生动地表达出来,为陈列展览提供历史证据。通过文字表达来达到“帮助文物说话”,在说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填补文字信息的空缺,也可将其运用到讲解词当中,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与演绎,让文物再次鲜活起来。

最后,博物館是展示聪明、智慧的场所,更是通过其展示手段及展示内容实现教育、教化职能的重要重要阵地。因此,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文字说明内容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首先要求展陈文字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握当前主要意识形态,明确陈列展览总的指导思想,明白所展示的内容在整个博物馆中,乃至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的重要地位,使每个部分的陈列展览与其它各部分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得当的文字说明是这个有机整体形成的最基础、最本质的要求,有助于把握思想动态,有利于明确展陈任务,最终达到展陈目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草原文化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博物馆
博物馆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