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的栽培管理与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2020-05-25 02:29马新生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4期
关键词:老叶开花粉剂

马新生

非洲菊又名扶郎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其在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可三到四年内可以不断地开花其花形大方而秀美,颜色鲜艳,装饰性很强。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微酸性的沙质壤土。不耐高温和高湿,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自然日照的长短对开花数量和花朵质量影响很小。适合在大棚中栽植,在我国华东地区可露地栽培。

1、栽培管理

(1)温度控制

非洲菊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夜间14-16℃,白天不超过26℃,开花温度不低于15℃,冬季休眠温度12-15℃,低于7℃则会停止生长。小苗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20-22℃。根部地温以18℃为最佳。对温差敏感,夜间较日温低3℃为佳。冬季气温低的地区要将非洲菊搬入棚内养护,保持棚内温度在15℃以上,同时注意通风。在栽培养护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控制。

(2)移栽和定植

露地栽植时,每畦栽种3行,相邻2行相互交错定植,株距为30-35厘米,即每平方米栽种8-9株。定植时间为4-5月或9-10月。4-5月定植,此期间温度适宜,小苗经过5-6个月的生长到10月份即可开花,当年即能取得效益;9-10月定植,也很容易成活,如温度控制得好,春节就能开花。栽植时将根茎部稍露出土面。

(3)水肥管理

非洲菊要求最适宜湿度为70%-80%,不能高于80%。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从出芽至开花需4-5个月。在整个生长期应给予非洲菊充足的水分,生长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加速根系生长,但不能积水。生长旺盛期水分一定要充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冬季温室栽培时可稍减少水分供应。

非洲菊的根系发达,盆栽需用深盆,盆土选择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土,或用腐叶土4份、园土3份、堆肥2份、沙1份混合配制而成。缓苗后10天开始进行追肥,每半个月施稀薄液肥1次,并结合浇水一起进行,切忌干旱时施肥,可用充分发酵的麻酱渣或豆渣肥水。开花前可追施0.5%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花芽形成至开花前增施1-2次1%的磷钾肥,也可在生长期使用20-8-20四季用高硝酸钾肥。夏季炎热天应减少浇水,停止施肥,将盆花放在冷凉通风处,使其安全度过半休眠状态,防止落叶。下部基生叶枯萎后,要及时清除。

(4)光照要求

非洲菊是喜光性植物,温室栽培必须安排在光线充足的位置,这样一来叶片生长健壮,花梗挺拔,花色鲜艳。光线不足,叶片瘦弱发黄,花梗柔细下垂,花小而色淡。但夏季要注意遮荫和降温,保持温度不超过26℃。

(5)整形修剪

定期摘除非洲菊过盛和基生叶丛下部枯黄衰老的叶片,可以加强通风,又有利于新叶与花芽的萌发,同时,预防老叶腐烂后生新病菌,还可增强植株生长势,促使不断开花。对于1年以上的植株应保留14-16个功能叶,多余的叶片在逐个分株上摘去;还要摘取重叠叶和株丛中过密的小叶,剥去病黄叶,除去部分外层老叶。

当一棵植株上同期有3个以上同等发育的花蕾时,应摘除多余的花蕾。幼苗期未达到6片功能叶者应将花蕾摘除。不断摘去多余的花蕾,可提高留下的切花质量。

(6)花期调控

非洲菊一般定植后5-6个月开花,可通过不同的定植时间来调控。控制温度大于12℃时,非洲菊开花不断,昼夜温差相差2-3℃较佳,若温差太大,易造成畸形花序。因而可通过控制温度来调控花期。

2、非洲菊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1)茎腐病

非洲菊的根茎部若长期潮湿和通风透气不良,易引起茎部腐烂,一旦发生,传染非常快,防治不及时可能导致毁灭性灾害。

防治方法:清理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除老叶、病株和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对发病处的土壤进行消毒或换土。

生长过程中,可定期向土壤表面撒施硫磺粉,可抑制病菌的生长;采用高畦栽培和滴灌栽培方式,可有效防止茎腐病的传染;应以预防为主,定期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洒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治病期间要严格控制水分,必要时可1周施1次,连续2-3次。

(2)菌核病

病原体侵害非洲菊植株的下部,使其变为灰白色而干枯或表皮腐烂,受害部分产生白色的菌丝体,后期可在茎杆内外见到鼠粪状的黑色菌核。病原菌以菌核状态越冬。春天孢子飞散传染,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6-25℃。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种植非洲菊;株行距不宜過密,以便通风透光;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发现病株应立即清除并烧毁;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炭疽病

最先出现在非洲菊老叶的夜尖和叶缘,随后扩展到叶片中间,严重时嫩叶和茎杆均会感染。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并销毁病株;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连续2-3次。

(4)叶斑病

是非洲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被侵染的叶片开始出现紫褐色斑点,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病斑,直径1-7毫米,中央暗灰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有时病斑组织开裂形成穿孔。一般在阴湿、阳光不足、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条件下发病严重,氮肥使用过多也易引起此病害发生。该病多于5月下旬开始发生,7-9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盆栽非洲菊应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适当使用农家肥,或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集中销毁,以控制病害传播和蔓延;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最好在摘除病叶后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313113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老叶开花粉剂
老周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陈砚章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