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逆旅,天地浮游

2020-05-25 02:45戴文子
方圆 2020年8期
关键词:丘克奥尔加云游

戴文子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全世界文学创作者都感同身受。”望着脚下的山谷,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温和而热情,一双灰褐色的眼睛熠熠生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就生活在离瓦乌布日赫不远的农村,成为乡情、民俗的守望者,她乐于与人交往,早些年更是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目前她居住在波兰南部城市弗罗茨瓦夫的一个村庄,那里靠近捷克,是全国最温暖的城市。最近她开始回归平静的生活,准备投入下一本小说。

云游作者 :[ 波兰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译者 :于是出版年 :2020-1

当今欧洲最具独创性的小说家

很难想象这位面容精致、笑意盈盈的女士就是当今欧洲最大胆、最具独创性的小说家,同时也是散文家、心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当今波兰文学界,这位国宝级女作家的地位堪与米沃什、辛波斯卡等文学巨人并肩。其特立独行的世界主义和反民族主义倾向与她天马行空的文学作品一样引人注目或备受争议。然而,托卡尔丘克迄今为止的成功,绝非评论界的炒作抑或幸运的巧合,而是由于她所受到的各种文化的熏陶,正规、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以及不断地从生活和阅读中汲取创作营养。加之她对创作的痴迷,这一切都为托卡尔丘克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她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

1962年1月29日,奥尔加·托卡尔丘出生于波兰的苏莱胡夫,在正式从事小说写作之前,她曾在波兰大学研读心理学,毕业后在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同时兼任心理学杂志《性格》的编辑,而这段经历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托卡尔丘克自称是荣格的信徒,她另辟蹊径,以独特的创作视角解读纷繁的世界,其作品经常探讨个体梦境或集体潜意识,深邃的哲学思考赋予其作品极强的思辨性,使阅读成为一场心理探索之旅。

不过,托卡尔丘克刚开始写作时一直不温不火,1987年的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和1993年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也只是奠定了她的文学新人形象。直到1996年,托卡尔丘克的第三部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出版,才让她一跃成为波兰文坛的代表人物。继这本小说大受欢迎之后,2002年,她凭借《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再次获得波兰最高文学奖“尼刻奖”的读者选择奖。

2017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首次被译成中文版进入国内,引发了许多讨论。在这本涉及波兰乃至更广阔的人类历史的小说中,没有冷冰冰的历史资料或数据,只有文学和情感本身,托卡尔丘克由此展现了一个人如何由内部看向外面的世界,以及人们视而不见的世界和时代真相。这部作品接近马尔克斯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心理学隐喻与诗化的写作方式、浓郁华丽的文笔令托卡尔丘克在国内获得颇多赞誉。

多年以来,托卡尔丘克笔耕不辍,时至今日已经完成了十三部小说。除了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以及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之外,2018年国际布克奖的获得者同样是托卡尔丘克,获奖作品是有着独特写作风格的《云游》。写作《云游》时托卡尔丘克已经是一位知名作家,到处旅行已经成为她的某种常态。这本书的创作耗费了她3年的时间,表面看来似乎是一本关于人類旅行的书,但其中既没有对人文古迹的描写,也不是一本旅行日记或者报告文学。书中的各个部分仿佛是在火车上、飞机上、咖啡厅里随手记在纸片上的一些零散笔记,既包括大量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考,也有不少旅途中的观察,或者与旅行者简短的对话、内心独白、心理的分析等。

一部关于旅行和人体的小说

《云游》仍沿袭了作者一贯的碎片化写作模式,托卡尔丘克解释是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碎片化阅读和处理信息的习惯,但撇开这个因素,从更深层的民族历史背景来说,碎片化叙事也许更契合托卡尔丘克的文化语境。托卡尔丘克是波兰人,波兰是多民族混居国家,其版图千百年来始终不断变化,二战后,波兰从德国手中收复西部和北部的疆土,却以丧失东部疆土为代价。国境的断裂,人们的流徙都给予托卡尔丘克对自身历史、文化及世界的强烈不稳定感,混杂、移动和碎片成为她理解生命的一种方式,正如她在书中所写“无须试图让人的生活有连续性,哪怕是近似连续的状态。生活是由各种境遇组成”。

大体而言,这个由116个联系松散的片段组成的作品,是一部关于旅行和人体的小说。其中一些故事由一位在全球各地游走的无名女子讲述,另一些是在语境全无的时空中出现。如此一部拒绝统一性的作品因叙述者谦逊、幽默和好奇的声音而凝聚在一起。这自然会让需要故事情节、热爱线性叙事的读者感到沮丧,但对于那些喜欢在地图边缘以外旅行的人们来说,《云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便如此,阅读《云游》的过程也并不轻松,在这团混沌的文字星云中,读者很容易迷失方向,阅读成了一场考验耐心与想象力的冒险探索。但当你持续移动,拉开距离俯瞰时,会发现篇章间的深层联系,彼此的互文、映照和拼贴如无形的“引力波”把它们统摄在一个动态整体中,非线性的无序实质是更高维度上的有序,破碎、混杂与多元恰恰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本身。

在《云游》中,托卡尔丘克为我们讲述了形形色色的旅行故事。故事的主角往往囿于现实生活,为图摆脱而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出行,他们乘搭各种交通工具,游荡于荒凉的海岛、衰败的城市街头、阴暗的地铁站、肮脏的小旅馆和酒馆中,或日复一日航行在一成不变的河面上,孤独、隔离与压抑的氛围无处不在。人物不断在回忆和现实之间穿梭,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境况和生存困惑;梦境和潜意识如影随形,与客观景物交织出浓郁迷离的精神风景,折射出世界的不确定性、荒诞性和断裂性。“追寻”“渴求改变”是这些人物的旅行动机,结局却是每每不同,有些人寻求到某些感悟和解脱;有些人则无论游荡到哪里,都逃不出精神上的“无物之阵”,深陷在因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所造成的异化中,像野兽般困顿于现实大同小异的风景里。

托卡尔丘克像是把旅行当作一种“显影剂”,借此将人复杂的情感结构,与外界产生互动的生发机制显像在我们面前,从内部摄照现代人的种种生命困境和悖谬,并以温柔而富想象力的叙述给予关注、抚慰,体现出社会人文关怀与书写时代的使命感。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点,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颁奖词称托卡尔丘克“有着百科全书般的叙述想象力,把横跨界限作为生命的一种形式”。确实,《云游》一书所展示出来的森罗万象、腾踔横溢的生命力,俯瞰时空与时代的恢宏视野,以及对生命思考的广度与深度都令人惊叹。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古老的寓言、神话与现代生活场景紧密联系,神秘主义与医学科学互文互映,人体与万物共生共栖。想象与现实,文学与生活,包括国家、种族、性别、宗教、文化之间的边界业已消失,所有生命体都在发展中“互相协助,促进彼此勃发”。她追求的已不仅仅是构建一个奇幻瑰丽的思想宇宙,更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文学生态系统,或者说是一种文学真正介入现实世界,与人类命运全然贴合的更高“生命形态”。

猜你喜欢
丘克奥尔加云游
Sally and Jolly’s Vlog(2):云游中国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中世纪音乐之逻辑框架可视化建构(四)
俄罗斯画家在水下作画
云游香炷山
“熊”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