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黑土地唱响奋斗歌

2020-05-25 02:52孔维薇
奋斗 2020年5期
关键词:赫哲族北大荒粮食

孔维薇

7月的黑龙江天高云淡,风朗气清,满目苍翠。记者跟随“砥砺奋进走龙江——2019全国地方党刊龙江行”采访团深入北疆,一路向东,5天时间驱车2130公里,走进富锦、同江、抚远、双鸭山、依兰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市县,探访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黑龙江省考察时走过的地方,深入大农业、大湿地、大园区,亲身感受了这片黑土地在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深深感受到新时代黑龙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谋振兴走新路的生动实践。

“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

从佳木斯出发,驱车7个小时到达此行第一站——素有“北国粮都”之称的富锦市。富锦全境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46.9万(2013年),是黑龙江省重点产粮和甜菜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15.35亿公斤,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

在富锦,采访团首先来到了“稻海田园综合体”参观。刚一下车,阵阵稻香扑鼻而来。这里是富锦市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要求,依托农业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建设的全省第一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特色的“稻海田园综合体”。综合体核心区1万亩,辐射稻田4万亩。记者登上39米高的观景塔,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之下目光所及处都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黑米与红色风车掩映在稻田之中,拼接出“新时代 新征程”“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等字样的稻田画,壮观、秀美,难怪被誉为华夏东极旅游的“稻”梦空间。

据了解,围绕大地变公园、农事变体验、民房变民宿理念,“稻海田园综合体”打造了休闲、娱乐、食宿三大板块。采取“社会资本+基地+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辐射带动全市实施10个全域旅游精品名村、100个示范村、1000个特色民宿的“十百千”乡村振兴工程。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胜地。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强调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

采访团一行走进富锦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厂区,近距离领略了“中国粮仓”的无穷魅力。该公司由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集团和黑龙江省粮食局旗下的黑龙江金谷粮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总投资30亿元,是亚洲单体最大的粮食仓储公司。目前,公司粮食收购半径达100公里,收储力占富锦市及周边区域产能的70%,公司现储粮423万吨。据了解,该公司立足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品主要以淀粉、玉米油、纤维饲料为主,每年投资亿元支持农民规模种植,同时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自动化粮食收购管理平台和电子智能化储粮管理平台,为富锦市乃至全国的粮食储备保管及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

赫哲大踏步奔小康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后的渔猎民族。八岔村是赫哲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位于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与俄罗斯隔江相对。全村198户,共502口人,其中赫哲族365人。广为传唱的《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这里创作出来的。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八岔村,叮嘱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极大鼓舞了八岔村的赫哲族群众。

走进八岔村,村庄干净、整洁,幢幢新居拔地而起,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2016年村生产总值达到4614万元,人均纯收入1.83万元,被住建部评为美丽宜居村庄,国家民委授予其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全村提前实现小康生活目标。

八岔赫哲族乡党委副书记孙中馗向记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鱼价翻倍上涨,渔业经济曾经发展到巅峰,然而随着江鱼减少和捕鱼船只猛增,渔业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单一渔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扶持下,他们立足自身優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和民族旅游业。目前,全村开办农业合作社3家,渔业合作社4家,肉牛养殖合作社1家,旅游公司1家,鱼皮制品合作社2家,饭店4家,赫哲民居家庭旅馆34家;建设了天赐湖公园、赫哲族博物馆等一批景观设施;还精心设计了“追随总书记脚步  赫乡民俗体验游”“踏查生态八岔岛、湿地游江和滩地渔猎体验游”等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赫哲冬捕节”等多项活动,2017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0多万元。

在村采访期间,记者还听到了来自赫哲族伊玛堪佳木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桂凤等人现场表演的伊玛堪。何为“伊玛堪”?长久以来,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赫哲族祖先的故事都是通过“伊玛堪”说唱形式口口相传。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岔村时,还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并称赞“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这句赞扬让赫哲人对赫哲文化的传承更有信心了。为了让民族文化迸发新活力,村里扩办了伊玛堪传习所,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如今的八岔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北大荒开发建设的70多年,是饱含血与火、汗与泪、诗与歌的宏伟篇章。上世纪50年代以来,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投身发展建设。这是人类垦荒史上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70年的沧桑巨变深深诠释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并深深地融入黑龙江人民的血液中。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垦区内外几乎一提北大荒就是八五三,提起八五三就是雁窝岛,而雁窝岛也成了北大荒的代名词。”八五三农场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张传文告诉记者。

八五三农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完达山北麓,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人。1956年9月,王震将军亲自选址建场,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题写“雁窝岛”。

在这里,记者听到了很多北大荒开垦初期激荡人心的故事。

1960年至1962年,全国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当时,八五三农场1.6万人,每人每月供应口粮只有7.5公斤,不够就吃野菜、玉米皮、榛柴叶,大家勒紧腰带,节衣缩食,省下粮食,支援其他灾区的人民。

二分场五队粮食保管员孔德喜硬是守着粮囤子生生饿晕在粮堆旁。

1960年,全场第一次要上交根食300万公斤,农垦总局考虑到农场的实际困难,只征收了280万公斤。几个月后,因灾区和兄弟农场缺粮告急,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向垦区发来一封信,信中号道:“由于几年连续遭受天灾,国家当前遇到极为严重的困难……中央正号召党政军民學各机关部门,厉行节约,痛下决心大大裁减人员,城市由1.4亿减至1亿以下……许多工厂基建停止,建成了也要关闭……要求你们从全国、全民利益出发,厉行节约努力增产……干部起领导带头作用,鼓舞全体职工千方百计争取超额完成上缴国家的粮食任务……”

场党委立即召开会议,动员全场又主动上交了31.5万公斤,两次加起来共计311.5万公斤!据资料统计,当年八五三农场至少救活了415555人。这就是“八五三精神”!

八五三人说:“进了麦场的粮就是国库粮!大灾之年多交粮,饿死不动国库粮!”这就是八五三人的境界,这就是北大荒精神。

如今的北大荒在一代又一代拓荒人的接续奋斗下早已实现了沧桑巨变,曾经的千古荒原变成了万顷粮田。北大荒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的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开着小车去种地、驾驶飞机洒农药、手机遥控育秧棚……如今已成为北大荒农民的新时尚。2018年,北大荒全垦区粮食产量达到228亿公斤,连续15年获得大丰收;人均年产粮突破5万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70年来,北大荒垦区累计生产粮食3900多亿公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200亿公斤,用全国2%的耕地养活了全国9%的人口。据测算,北大荒垦区每年调出的粮食可为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将士提供一年的口粮,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北大荒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印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龙江这片黑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深深印证了这句话。

2016年5月和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黑龙江省考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做出了具体部署。今日的黑龙江人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为龙江更美的明天不懈奋斗!

(原载天津《支部生活》2019年第8期综合版)

猜你喜欢
赫哲族北大荒粮食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佳木斯市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探究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多彩的秋天
不懈开拓谱壮歌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综述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