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2020-05-25 03:00王佳琦张紫嘉佟欣甄子昭刘子怡
中国市场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毕业生

王佳琦 张紫 嘉佟欣 甄子昭 刘子怡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培养方案的改进性研究,使我们应当紧紧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它存在的社会意义是使学校更加主动地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多方面综合素质俱佳的人才为准绳,推进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使高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通过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最终保证各大高校大学生成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毕业生

1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时刻变幻,机遇与挑战交织在祖国发展的道路两侧。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社会矛盾的转变推动着我们继续前进、不断发展,也引起了就业领域的新变化。作为新增就业主力军的大学生,表现出对就业需求期待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质量、就业结构性问题等成为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意义

河北省作为当今改革发展的领头兵,经济发展迅速,使得国家愈加重视河北省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情况,也为河北省带来了多项政策,雄安新区在2018年确定设立,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早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执行,不仅仅是机遇,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他们不仅知识丰富多样,而且适应能力强,精力充沛,是当今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考生升入大学,进入大学生活,使得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急剧增加,如果大学生群体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反之,如果大学生群体能够人尽其能地投入社会建设中去,不仅会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还会增强社会的创新意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引擎,促进区域结构调整和适应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助推雄安新区“千年计划”的实现。

3 大学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就业环境和条件的不同

目前,必须要认识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近些年来,我国各省市、各地区都在积极落实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業创业工作方面得到了积极的进展。从总体看,大约10年前,就业市场供需出现平衡点,然后,市场向着供大于求方向倾斜,这几年,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在出现供需平衡点后刚开始的那几年,大学虽然一直在扩招,但因为当时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强劲,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较多,所以,在2014年之前,市场供求状况虽然也属于供过于求,但还不是特别明显,就业形势不是特别严峻。

然而,严峻的现实却摆在每个高校大学生面前,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仍然在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631万便已经开始了逐年上升的态势,在2014年第一次超过700万人,达到727万,到2018年,已经达到历史空前的820万人,而到2019年毕业生更是达到了834万人。

但当今的新增岗位数量却远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增长数量,甚至在最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就业市场的岗位数不但没有增加,还有下降趋势。比如最近一两年,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银行甚至大型民营企业,都开始减少校园招聘人数,缩小招收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在如此情况下,就业市场中供过于求的形势就变得很明显。在供过于求的形势变得明朗的同时,最近几年,考研的报考人数节节攀升,从2016年的177万迅速攀升到2019年的285万。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难,考研就成了缓解压力的途径之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现在变得越来越严峻了。

4 相关文献简述

就业这一民生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更关系到整个国际发展的政策性变化。

关于就业这一问题,很多从事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俞晓勤专家就曾经在《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这本书中发表过自己对于就业问题的见解和看法。该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即国家、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和大学生自身情况。同时,这位专家还在这本书中明确分析了是哪些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结合当前整体的就业发展情况给出了自身的建议。王娜专家所著写的《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这本书中也主要运用了分析模型,本书主要以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例子,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大部分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状况和影响当前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从不同方面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王娜在本书中所采用的就业分析模型,也被运用到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方面面,为就业问题提供了积极的解决办法。

但无一例外,众多有关就业问题的著作都很重视需要就业者个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在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5 现存问题

5.1 竞争力提升

随着义务教育持续实施并不断完善,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当前,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学习资源,通过各项竞赛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大学生专业实力和技能素养节节攀升,最终增强了社会的竞争力,使得社会形成了就业环境严峻的形势。

5.2 就业结构矛盾(区域、城乡、产业)

新时代背景下,结构性就业矛盾严重突出。各区域适合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区域产业各有特点,对劳动力的需求则有所差别。人们所具备的能力不一定与当地就业要求一致,部分求职者为了发挥自身能力则会选择跨区域就业。但跨区域就业中,家庭、社会关系、生活习惯等都是阻力因素,区域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分显著。

城乡就业矛盾突出,“进城潮”一直以来都是趋势。虽然在国家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农村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城乡差距在国家为农村实施优惠政策的背景下仍客观存在。实现温饱问题的家庭寻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没有实现脱贫的家庭则希望“进城”寻找更多机会实现脱贫。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了解外界信息渠道更多,方式更便捷。在影视作品等的影响下,新一代农村青年越来越不希望留在农村,而希望去城市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适应市场需求进行深化改革,从而造成下岗人员增加,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无法满足新工作的要求,再就业成为难题。就业市场“招工难”、劳动力“就业难”两种现象并存且趋势更加强烈,传统产业人才需求少,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多但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少;中低端就业岗位人员富余,高级技工岗位人才严重缺失。

5.3 地区发展不平衡

新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格局不断调整,历史及地理因素形成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得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倾向于经济较发达、生活质量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或“北上广深”大城市,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就业意愿较少,这也造成了精英人才大部分流向东部和南部地区。

6 改进方案

6.1 校方角度

提供本科教育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功能特点。然而,目前许多大学都难以平衡科研与教学的权重。随着我国高校基本功能由单一的“教育教学”向“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拓展,高等学校教育的整体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极大提升,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中心位置和高校大学生教育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也随之不断下降。各大高校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优先解决摆正基本功能的问题,改变高校资源配置体系,改变教育教学滞后于科学研究的状况,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基本的教育教学上来,引导一些有经验,科研突出的教师团队深入教学领域的前线阵地;增大教学成果奖励力度,对于教学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并将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置于相同的地位;加强教学考核工作,并将教育教学工作纳入考核的重要標准体系中去。

严把质量保证,提高毕业标准。各大高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积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提高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业难度,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淘汰率,合理确定学分学时制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课程标准,明确重修重考制度。增加平时作业成绩的考核权重。高水平高校取消补考制,减少理论教学考核,增加实践教学考核权重。保持学业压力,改善学习风气,调整学生按期毕业的预期。

6.2 大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符合自己的职业,而绝不能成为“眼高手低”的无为青年,才能有机会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占据主动地位,最终谋得所想要的职位。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应当学会运用大数据,在大数据平台中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分析和总结,积极运用大数据了解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就业不迷茫做好充分的准备。

6.3 政府角度

目前,中国正处于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而进行新的定位。政府理应重新定位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转变角色,赋予高校、社会更多的自主权。为了让政府从集权走向分权,应当积极利用社会中的各类中介机构,让政府腾出手来搞经济,集中力量谋发展,这不仅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更是让政府摆脱掉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矛盾,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引流各类人才向高校倾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