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2020-05-25 03:00赵佳琳胡毅然
中国市场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赵佳琳 胡毅然

[摘 要]加快推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是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建设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后花园”战略定位的客观需求。为积极推动地方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文章对北京市平谷区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对平谷民宿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机遇和挑战进行具体剖析,并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出促进平谷民宿旅游发展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北京平谷

1 平谷区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平谷区乡村旅游起步于1992年,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规范的不同阶段,目前正处于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的转型期。

(1)平谷区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全区273个行政村中已有160个村发展了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现有乡村旅游专业村36个(其中三星级27个,四星级6个,五星级3个);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586户(其中一星级61户,二星级222户,三星级241户,四星级53户,五星级9户);高端民宿7家52户,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总床位1.8万张,总餐位5.5万个,从业人员1.5万人。[ZW(]来源于北京市平谷区文化和旅游委员会。[ZW)]

(2)平谷区高端民宿产业发展模式。2018年以来,为了搭建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平台、构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按照“村地镇管区统筹”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以自办、自建、入股联营等方式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积极推动高端民宿发展。利用闲置农宅发展休闲旅游,打造高品质民宿,着力解决乡村旅游村(户)发展“低端化”的问题,从而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促使农民增收致富。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镇级土地联营公司,将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统筹使用;引导有条件的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打造高端民宿聚集区;引导鼓励村民用闲置的宅基地建设乡村民宿①。

(3)平谷区高端民宿典型代表。目前,全区以村(户)入股联营、户自主升级改造经营的模式发展高端民宿7家共52户,主要包括:大兴庄镇政府与吉林建设集团合作的“金塔仙谷”高端民宿聚集区,大华山镇西牛峪的“梨花小院”,东高村镇大旺务村的“甄选”,金海湖镇东马各庄村的“代舍”,山东庄镇桃棚村“芸芸山舍”,刘家店镇“丫髻小院”,王辛庄镇太后村“凹凸”。第一批高端民宿的涌现在全区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引领作用。①

2 关于进一步促进平谷民宿旅游发展的建议

(1)要处理好总与分的关系。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及设计定位是根本。要立足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路线图,以世界休闲大会作为引爆点,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大力发展以民宿为核心的旅游综合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上坚持党建引领,积极科学谋篇布局。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蔡奇书记来平谷调研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区委关于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策部署的现实意义,以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设旅游强区为目标,把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富民产业,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创新发展的关系,用好用活旅游富民政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抓好旅游安全生产,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好世界休闲大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建立与全域旅游相配套的领导体系、执法体系和保障体系,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在民宿产业规划上注重统分结合,实现统筹建设一盘棋。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将民宿经济纳入全区旅游总体规划,与“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区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协调统一,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全面制定涵盖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体系,以镇村为平台统筹布局,基于平谷农村现实和发展导向,结合镇村规划,系统化推进,形成镇村特色,平衡民宿经济在区域之间的分化。三是在民宿旅游产业定位上把握横纵交错,向旅游系统内跨界产品发展。依托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的延伸进行深入发展,同时为旅游综合性系统各要素的拓展进一步提供机会,与其他要素互为补充,形成良性发展。

(2)要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协调解决民宿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改、财政、交通、卫生和建设等相关部门系统化协同推进,引导和带动各级管理者及民宿经营者持续优化行业管理和建设运营水平。一是在政策上不断完善,建立民宿管理制度。制定民宿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对经营用房、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卫生安全、规范管理等方面做出詳细规定。二是在设施上不断优化,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水、电、路、厨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游客的住宿体验,通过对村落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游客的住宿安全,通过对村落周边自然环境的美化以及卫生保洁机制的强化提高游客住宿的满意度。三是在素质上不断提升,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政府各级管理者和休闲农业经营者更新发展观念,创新服务理念,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服务礼仪、接待标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打造民宿旅游的特色服务品牌,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3)要处理好供与需的关系。基于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和情感需求,最大程度上实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偏好、不同消费水平的共性与个性黏合。一是在供需结构上深入研究,积极推进民宿供给侧改革。积极打造民宿旅游IP,用“民宿+”的思路逐步延伸产业链。以文创融入、业态重构、品牌塑造、农业附加值提升等方式构建独特的区域民宿产业体系,拓展果蔬种植技术培训、民俗故事表演、导游解说、主题公园、文化节庆、旅游商品等综合旅游生态。[1]二是在服务理念上传递情感,守住纯性、发挥特性、展现个性、体现温性。从催化游客体验感入手把握细节,把民宿打造成慢慢游、慢慢聊、慢慢学的安全场所,营造有内涵有温馨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激发游客的情感化学作用,加速形成“回忆、回味、回头”的良性循环。[2]

(4)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着眼于开发设计及运营管理关键环节,增强民宿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宣传推广上借助信息网络,建立“互联网+”营销体系。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策划包装乡村旅游民宿产品,通过和多方平台及渠道的合作,打造同区域内旅游景点、旅行社、餐饮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健全区域内民宿在各大旅游电商中的网络预订及支付系统,善于利用社群商业及自媒体等工具,邀请业内有影响力的旅游人士、自媒体营销大号、网络红人入住民宿并分享住宿体验,增加网络知名度及曝光率,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营销体系。通过民宿旅游IP的宣传推介,不断刻画游客对平谷的乡村符号记忆,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饱得了口福,留得住乡愁,记得住平谷。

参考文献:

[1]王苏,张丹,张宗书.德阳市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8(2).

[2] 德村志成.从乡愁、乡创、乡建谈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问题[J].小城镇建设,2017(3).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