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2020-05-25 02:37施泉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摘 要:票制票价作为一项城市公共政策,是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调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以及票务收入测算等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是城市轨道交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梳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以期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者及价格主管部门更好地制定相关票制票价政策。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基本特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72.88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陆续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19年11月31日,中国内地有24个省份,36个城市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仅统计地铁系统,不包括有轨电车、单轨等其他制式),运营里程5165.31 km。

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政策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效益,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定价有别于以赢利为目的产品的定价方式[1],既要考虑其经济效益,还要有利于其社会效益的发挥,同时作为公共政策需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定价,并应保持中长期的稳定性,避免因政策的反复调整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国内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的研究多局限于静态的总结,本文系统回顾中国内地(港澳台除外)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和票价政策,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1 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特征

1.1 票制分类

目前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票制主要有3 种[2-4],具体如下。

(1)单一票制。无论乘坐里程长短,均采用统一票价。2007年—2014年北京使用,目前国内没有城市使用。

(2)里程分段计价(34个城市)票制。根据乘坐里程长短进行阶梯收费。

(3)区间分段计价(2个城市)票制。根据乘坐区间的多少进行阶梯收费。

1.2 票制特征

(1)单一票制。具有票价单一、操作简单的特征,不能体现“递远递减”的合理原则。

(2)里程分段计价票制。可适应各线路站间距有较大差异的线网特征,建立乘坐里程与票价之间的合理关系,无需反复进行票价听证工作,有助于保持票价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区间分段计价票制。一般在站间距相对均匀的线路实施,乘客辨识度较高,但不适合各线路站间距有较大差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征,缺乏公平性。

2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结构分析

2.1 票价总体结构

按区间分段计价与按里程分段计价均考虑了“递远递减”的原则,即考虑了所有线路统一收费标准(部分特殊线路除外),且乘坐距离越远,城市轨道交通票价越高,平均费率越低[5-7]。

2.2 起步价及起步里程(区间)

(1)起步价。除北京、上海3元起步外,其余34 个城市的起步价为2元。

(2)起步里程。2元起步的城市中,以4km和6km起步居多,分别占36.11%、30.56%。以区间分段计价城市,起步区间为4区间或8区间。

表1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制、起步价与起步里程、区间分类统计表。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票价设置水平来看,起步价为2元的城市数量占比88.89%,起步里程为4 km和6km的城市数量合计占比为66.67%,起步里程7 km、8 km的城市分别仅有1个。

2.3 晋级里程和晋级区间

表2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各区段票价对应晋级里程分布比例表,主要有以下特征[8-9]。

(1)晋级里程。3元晋级里程主要集中在4~6km,占比94.12%;4元晋级里程主要集中在4~7km,占比91.19%;5 元、6 元晋级里程主要集中在6~10km,占比100%、94.11%;7元、8元晋级里程主要集中在8~10km,占比88.23%、85.29%。

(2)平均里程。根据对2 元起步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加权平均,统计2元、3元、4元、5元、6元、7元、8元的平均里程分别为5.09 km、4.94km、5.41 km、7.21km、7.65km、9.76km、10.00 km。

经分析可知,3元晋级里程小于2元起步里程,3元以上晋级里程逐步增加,每1元可乘坐里程增加,遵循“递远递减”的原则。由于3元的乘客比例较高,因此,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政策3元的晋级里程最短,对票务收入的增加具有明显优势[10]。

按区间分段计价城市,每1元晋级区间约4~6区间,按照站间距1~1.5 km计算,每1元晋级区间约4 ~9km。

2.4 每元可乘坐里程票价水平

表3为国内城市分段票价可乘坐里程平均票价水平,通过分析有如下规律:

(1)票价—可乘坐里程相关关系总体呈现“递远递减”趋势;

(2)6元可乘坐里程票价水平在0.2~0.5元/km,票价越高,票价水平越低,6元以上普遍降到0.2元/km以下。

3 影响票价水平的主要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制定属于政府定价范畴,应坚持公益优先,充分考虑居民可承受、财政可持续、递远递减的原则,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票价水平根据各城市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主要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地面公交票价水平等[11-13]。

3.1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水平与城市居民收入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关系密切:①城市经济水平高,财政可提供的轨道交通补贴相对较高;②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可以承受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相对较高。

图1为按里程分段计价城市201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水平分布。由图1可知,总体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每人次票价水平越高;但苏州、武汉、南京、佛山、东莞、合肥有突变,说明这些城市票价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背离,尤其是南京、武汉、合肥票價偏低。

3.2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与地面公交票价相对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共同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地面公交优势在于站点密、进出站便利,以服务短距离客流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优势在于准时、快速,以服务中长距离客流为主。因此,地面公交应承担中短距离的公交出行,城市轨道交通应承担中长距离的公交出行。

票价为引导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与地面公交票价应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根据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票价的统计特征分析,平均票价比值约为2 : 1。

4 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发展趋势

4.1 票制发展趋势

国内上海、深圳、广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沈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初期采用按区间分段计价,城市轨道交通成网、站间距不均衡后,陆续调整为按里程分段计价票制,多数新开通轨道交通城市如长沙、南宁、无锡、苏州、宁波等一开始就选择按里程分段计价票制[14]。

从国内城市票制使用情况来看,目前多数城市均选择了按里程分段计价票制,占比约95%。同时,部分城市由于存在不同的轨道交通制式及运营主体,采用多种票制,如北京机场线、上海的磁悬浮、长沙的磁浮线采用一票制。因此,从票制发展趋势来看,按里程分段计价票制是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发展主流趋势。

4.2 票价政策发展趋势

从国内城市票价调整历程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沈阳均进行过票价调整,调整后的轨道交通票价均依据当年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调整后的票价遵循了“财政可承担、乘客可承受、运营可持续”的原则,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务收入,减少了政府财政压力,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政策和调整趋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15]:

(1)北京与上海市轨道交通票价为第一梯队,实行3元6 km起步;

(2)众多副省级城市以及部分省会城市为第二梯队,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南京、厦门等城市,实行2元4 km起步;

(3)部分省会城市以及强地级市为第三梯队,无锡、青岛、福州、济南、常州,实行2元5 km起步;苏州、长沙、大连、西安、南昌、郑州、南宁、徐州等,实行2元6 km起步。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票价水平发展历程和调整趋势具有如下特征。

(1)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梯队化越发明显。近年来除北京、上海之外,副省级城市逐步对标广州、深圳、杭州轨道交通票价方案(2元4 km起步),其他城市对标济南、长沙市轨道交通方案(2 元5 km起步、2元6 km起步)。

(2)逐步建立票价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北京、济南在制定票价政策时,规定定期对票价政策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进行评估,达到某一阀值以后,需要对票价进行调整,以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匹配性。

5 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加快趋于统一,多选择按里程分段计价票制;

(2)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分化明显,特大城市选择3 元6km起步,副省级城市多选择2元4 km起步,其他城市多选择2元5 km或2元6 km;

(3)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地面交通票价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合理比值关系。

参考文献

[1]黎江,范巍,杨承东.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及计费方法的探讨[J]. 都市快轨交通,2005(3):34-37.

[2]蔡蔚.城市轨道交通票价问题的比较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2):23-25.

[3] 陈宽民,罗小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合理票价的博弈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2-55.

[4]王宇露,李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体系改革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11):35-36.

[5]谢程祥,张聪,林珊.广州市轨道交通票务政策分析与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5(4):48-52.

[6]高洁,曲亮鹏. 地铁票价的制定与大连地铁票价综合分析[J].交通与运输,2015(2):162-164.

[7]杨兴坤.北京地铁票价改革策略与建议[J].价格与市场, 2014(4):35-37.

[8]赖天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票价策略研究[D].湖南长沙:中南大学,2013.

[9]张晓晴,刘智丽,李岚.北京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改革研究[J].山东科学, 2014(5):60-66.

[10] 曹蕾.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方法研究[D].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2.

[11] 张秋丽.城市新建轨道交通票制票價研究[D].陕西西安:长安大学,2010.

[12] 傅玲,蒋夏. 城轨交通运营初期车票定价研究[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8(2):34-36.

[13] 蒋惠园,王燕妮. 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制模式分析与启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10):59-61.

[14] 王敏. 地铁票价制定相关因素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9):6-8.

[15] 陈曦. 我国地铁票价制定工作相关因素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32-35.

收稿日期 2019-12-31

责任编辑 胡姬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icketing system and ticket price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China

Shi Quan

Abstract: As an urban public policy, ticketing and far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for the adjustment of urban resident travel mode structure, the organiz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flow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icket revenue. It is also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end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icketing and fare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China, in order to help the managers and price authoriti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to better formulate relevant ticketing and fare system policies.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ticketing and price, basic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简介:施泉(1983—),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