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就业专业与岗位相关度对策分析

2020-05-25 16:20王丹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就业对策

王丹

摘 要:就业专业与岗位相关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一数值过低也体现了人力资本没有合理利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本文以北京某高校为例,结合笔者自身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经历以及对毕业生调研访谈分析此问题,得出了影响专业与岗位相关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对策,对今后就业专业与岗位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就业;专业与岗位相关度;对策

根据《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约23.50万[1],就业率为95.90%,但是,专业与工作相关度平均得分与其他三项就业质量指标相比处于最低水平。就业专业与岗位相关度不仅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一数值过低也体现了人力资本没有合理利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2]。学术界目前没有明确定义和量化专业与岗位相关度指标,本文采用某学者定义,即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匹配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报告显示,在本科生11个学科门类中,农、理、工、管理、文类相关度低于平均值,本文以涵盖其中四个门类专业的北京某所高校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自身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经历以及对毕业生调研访谈分析此问题。

一、专业相关度不高的原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化,就业目的不仅满足于生存,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本科生对专业对口度不高,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就业观念改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从最初的以国家利益为中心,服从就业分配,到自我利益为中心出现,再到个人与社会价值融合,呈现多元化特点[4]。根据对2019届北京某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价值观调查,本科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三个因素依次是:发展前景好、福利待遇好、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最不看重的三个因素依次是:能够解决户口、可兼顾亲友关系、专业对口。这与当今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一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更注重自身未来发展,对专业因素的重视度和利用度不够,往往会影响就业满意度和发展空间 。

二是,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精准度提升,本科学历专业优势不高。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企业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本科生在专业和技能方面的优势更加难以契合单位的需求。在选择专业就业时,学历层次上很难有自信,很多应届本科生往往会首选升学,然而,国内每年的升学人数是按照计划招录,对于升学未成功的同学面临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压力,也错过了实习的时机,在春季招聘中优势减弱,导致求职的信心和动力不足,会再次选择升学,“慢”就业现象凸显。

第三,其他因素。调查中显示该校90.76%的本科生期望首选在北京就业。城市定位与专业的匹配也成为另一重要因素,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近年,重工、污染的企业逐渐外迁,对于生源地学生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在日后本专业就业相对困难。此外,家庭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文东茅认为家庭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对学生获取就业机会有这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决定子女的就业[5]。

二、专业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多边育人主体联动,多维度育人共同实施。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多边联动主体包含个人自助、家校互助以及社会协助三方面联动。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方协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就业观影响学生职业的选择,往往是由家庭和外界因素共同影响。家庭对子女的就业选择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能在最初专业选择阶段就参与到职业规划。家庭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孩子在毕业之后,才能在生活上不依赖家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面对就业,对自身发展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避免因盲从而错失机会。学校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认同感,让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培养专业自信,愿意投身于专业领域;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鼓励学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投入到国家重点建设中;社会要大力弘扬时代楷模、工匠精神,做好舆论的引导,社会企业要提供专业实习实践岗位,提升专业人才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让学生有岗位可求。三方育人主体联动实施,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有意愿、有能力、有机会从事本专业就业。

(二)招生与就业联动,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始终。在招生环节考虑就业情况,扩大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相继实施高考改革,从以往的区分文理变为“6选3”模式,这种变化使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置,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化发展,对于高校选择契合专业特色的人才提供了机会。高校要利用优秀的校友、在校生等资源,通过回校宣讲、座谈、校园开放日等形式提前对专业宣传,帮助高中生做好专业选择,增加本科生一志愿录取率,提高生源质量。通过课程、一对一辅导、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在校生职业规划指导,引导专业人才到城市发展建设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城市是就业中重要因素,选择城市意味着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在招生环节要考虑专业与城市发展协同因素。结合城市发展定位、贫困地区重点扶持工程等,调整重点省份相关专业招生比例。

(三)改革创新,提升院校和专业核心竞争力。院校和专业的实力是吸纳人才的原动力,科技创新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和专业的硬实力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就业信心。用人单位直接联系高校,需求某方向专业人才情况数见不鲜。这种就业形势由被动变主动现象的背后,是对专业的认可和对口人才的需求,是提升专业就业率的典范。有学者提出,在专业教育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6],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匹配的专业人才是促进相关专业就业的有力保障。高校教师应支持学生参加科研课题,专业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专业认同感、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由于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精准度提升以及地域、家庭等因素导致就业与岗位的相关度不高。通过多方位育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招生与就业联动,利用创新提高院校专业竞争力是提高专业与岗位相关度的有力措施,对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9.

[2]John Robst.Education and job match: The relatedness of college major and work[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6(4):397-407.

[3]賀伟,龙立荣.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89-93.

[4]赵钰良.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教育对策研究[D].

[5]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3):59-64.

[6]熊慧,纪彬彬.基于就业现状的硕士生职前教育体系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4):122-126.

猜你喜欢
就业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