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总报告

2020-05-25 16:20陈宇春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陈宇春

一、核心概念界定

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打破原有班级框架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层次,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寻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发展之目的,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研究背景

真正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现了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它的实施势在必行。

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作为基础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即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学生的差异教学与个性发展的评价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等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实施分层教学的载体——“分层走班教学”校本资料,有效解决分层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克服教师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形成基于学生学习培养的“学习化”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内容

通过课程改革,设计出学校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独特的校本课程。

五、研究意义

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下,打破班级界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层次,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层次教育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喜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學质量。

六、研究创新点与方法

1. 通过文化学科的分层走班,进行“培优、提中、扶弱”教学,解决学习差异,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中、差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具体来说,“培优”班取全年级文化考试总分在前200名的学生,开展“名师大课堂”活动,举全校之力,由全校的名师给学生上大课;“提中”班取年级200-280名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文理科差异,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分别进行辅导;而“扶弱”班就是每班剩余的二、三十位学生,在本班教室内,由本班任课教师进行薄弱学科的辅导。

2. 通过体育学科的分类走班,进行中考选考项目的分项目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全校的中考体育成绩。具体来说,把按照学生选考意愿,把三个班的学生合并在一起上体育课,每周两节连堂合班课,由原本的三位体育教师增加至五位体育教师,分别带领选考项目的组合小班进行上课。

七、研究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是2016年6-9月,已按计划完成。具体工作有两方面:一是收集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学习,初步进行学校分层走班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制订研究总体计划;二是对初三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谈话及思想动员,合理给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分班。

(二)实施阶段是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已按计划完成。具体工作有三方面:一是完成对初三年级学生的在文化和体育学科两方面的合理分层。对学生如何进行分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二是在初三年级开展文化学科的分层走班,进行“培优、提中、扶弱”教学,解决学习差异;三是在初三年级进行体育学科的合班分类教学,对中考选考项目按学生的意愿分类,组织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中期认证阶段是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已按计划完成。根据第一阶段的实践和研究,完善实施方案,反思分层走班教学的效果,形成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成果。其中,课题组刘燕老师指撰写的调查报告《走出来的精彩——南昌二十八中分层走班的一些探索》获2018年南昌市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四)总结鉴定阶段是2019年9月至10月,已按计划完成。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整理分层分类走班研究过程性资料,课题负责人撰写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项申报书。

八、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 从效果上来看,开展分层分科走班教学,开设培优、提中、扶弱课程,从实际效果来看,培优效果最好,提中次之,扶弱再次之。分层教学在中考复习时很有必要,但在提中、扶弱上还未形成有效的做法,学校也未形成系统的分层教学课程资料。“名师大课堂”的名师的课程内容还不成体系,课时量不足。再者“扶弱”班的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补差,往“提中”班递进的进度缓慢,动态分层有一定的难度。

2. 体育分类合班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向是正确的,教学模式也已成熟,但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和量化研究。各班没有针对测试结果进行个体分析,没有开展逐个学生逐个项目过关的落实手段;

3. 分层教学距离真正意义的落实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到了分层,但实际学生并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的不同,把每位学生根据他的需要分在合适的班级是很难做到的,仍需我们今后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分层方案。

猜你喜欢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按需分类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