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

2020-05-25 16:26唐波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新课程

唐波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总体要求,对课堂教学组织过程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的蓬勃开展,广大一线的教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我国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很多政治教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氛围不佳,参与教学的学生少,覆盖面不广;教学的内容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这些都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这种弊端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尤为重要的课题。因此,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因材施教,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和支配者。而学生是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程改革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值得倡导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師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课堂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过去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堂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社会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讲“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应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教学“正当防卫”时,新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知道,打伤人是要负责任的。可是,有一次,小明打伤了小苏却不用负责任。”此时,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想要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三、小结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

课堂小结是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其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要让学生知道整课堂主要讲什么,给一课堂教学划上句号,又要给学生提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与社会实践或学生生活实际有何联系,添上问号,可以说是整课堂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要改过去侧重于知识点的归纳掌握的做法,改变过去教师“包办代替”的形式。如:小结“文化的多样性”教学时,教师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学生以“我是一名北京奥运志愿者”展开话题:“你打算如何去搞好奥运会宣传活动?请你设计几个活动,并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几条标语”等。这样的课堂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既注意了行为的落实,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把课内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感觉到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既学到了新知识,又懂得了这些新知识与自己身边社会生活的联系,还学会了用新知识简单分析身边的事例,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课堂教学时尚。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既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新课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