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探究性思维的培养

2020-05-25 10:47朱玲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性培养

朱玲

摘 要:“科學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性;思维;培养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一、转变观念,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保证

为了保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教师应先转变观念。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下,教师作为激励者、指导者的角色,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 指导学生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促进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而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 自己制定获取知识的计划,确定探究的方式方法, 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以自己的方式检验自己的设想。

二、把握课堂,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关键

1.营造良好氛围,搭建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积极探究知识、主动发言。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精彩的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化学课堂成为激发学生思考、放飞学生思维、培养动脑能力的舞台。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使学生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取和探究。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马上复燃。为什么带火星的小木条能复燃呢?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渴望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

(2)利用趣味的化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趣事、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自觉融入学习中。例如,学习 “二氧化碳性质”时,我们可以利用趣味故事:《狗死洞》,然后提问:是什么“魔鬼”在作怪呢?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魔鬼”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及对人身体健康有何影响探究的好奇心进行学习。

(3)利用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身边处处是化学,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结合近期的特大火灾的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境: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何才能灭火?(灭火的原理?)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等这些问题都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改进教材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实验。教材设计:[2]

这样的实验操作虽然能使学生知道小花变红的原因,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实验改进如下:

[实验设疑]:承接 CO2的溶解性实验,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的纸花放入塑料瓶的液体(塑料瓶中装有CO2加入水后形成的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现象:塑料瓶中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根据这个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经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了小花变红的原因。

[提问]: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学生猜想]:①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CO2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C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

[解释或结论] 由实验可得: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三、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延伸

家庭小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课堂的延伸,学生在家里没有实验室里的优越条件,要做好实验,必须积极动脑思考,找出可以利用的实验用品。在实验和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例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很多学生都想回家自己制取氧气,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或高锰酸钾都能在药店里买到,而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在哪里可以获得呢?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上网查资料或提供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红砖粉、废弃小电池芯内的粉末状物质、铁锈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而在实验装置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一些代用仪器,进行简易的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得到了提升。下列是学生在家庭实验中设计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促进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2。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探究性培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