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修辞格式的翻译探讨

2020-05-25 10:47木哈德斯·木拉地力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译制修辞格电视节目

木哈德斯·木拉地力

摘 要: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古老少数民族之一,有语言文字;新疆广播电视台和克州电视台每天播出柯尔克孜语译制类电视节目。柯尔克孜语电视节目近三十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探索过程。电视节目逐渐成为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电视节目中的修辞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文化的特点,它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增加美感,而汉语节目修辞的翻译则应当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符合柯尔克孜族观众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审美标准。此文主要对修辞的民族性和翻译方法、两种语言修辞格式的比较与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柯尔克孜语译制类电视节目;修辞格式;翻译方法

一、柯尔克孜语电视译播节目的分类

柯尔克孜族居住在新疆和黑龙江省,全国人数共有21万。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语言、新疆五种通用语言之一,在天山南北柯尔克孜族居住的地区被广泛使用。中国柯尔克孜族现代文字于1911年初次制定,1955年再次进行完善,一直使用至今。

中国柯尔克孜语电视译播节目,自1992年产生的,当时,克孜勒苏电视台开始根据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有选择地翻译成柯尔克孜语播出。自1996年4月起,克孜勒苏电视台每天译播《克孜勒苏新闻》。1998年3月,全国唯一的地区级以汉语影视译制为柯尔克孜语的克州译制中心成立;自2004年10月起,原新疆电视台每天开播柯尔克孜语《今日中国》译制类节目。自2012年5月1日起,原新疆电视台每天开播柯尔克孜语央视《新闻联播》和《新疆新闻联播》。此外,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县还有县级电视台译播的柯尔克孜语新闻。

目前,柯尔克孜语电视译播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

(1)新闻。目前,每天播出总时长120分钟的柯尔克孜语新闻,它们分别为央视《新闻联播》(30分钟)、《新疆新闻联播》(30分钟)、《克孜勒苏新闻》、《乌恰新闻》、《阿合奇新闻》、《阿克陶新闻》(三个各15分钟)。

(2)专题。新疆广播电视台译播的柯尔克孜语《今日中国》节目包括“中华医药”、“走遍中国”、“外国人在中国”、“一带一路”、“致富经”、“生财有道”、“农牧天地”等20余栏目。此节目是向邻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介绍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人文、中医、旅游等等,每天国内外同时播出,时长60分钟。

(3)影视。由克州译制中心译制的各类影视作品,在新疆广播电视台八频道和克州电视台一频道播出。

二、具有民族性修辞的翻译方法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艺术讲美,美学观点是有民族性的,修辞也必然具有民族性。

具有民族性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居生地域、风俗习惯、心理状态,因而对同一客观事物也就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同一概念的不同的修辞色彩。比如:“龙”是汉族先民的图腾,在汉民族的心目中是高贵吉祥的象征;在西方“dragon"(龙)却是一种可怕的形象,成为凶残暴虐的象征。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十二属相中间并没有龙,因此,把电视节目中的“龙年”翻译柯尔克孜語为“鱼年”,同样,把十二生肖中的“猴年”和“猪年”翻译为“狐狸年”、“野猪年”,因为,在柯尔克孜十二生肖纪年法里,没有“猴年”和“猪年”[1]。

此外,“狼”在汉语中经常用来象征凶残、狠毒,成语中有“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等,而吉尔吉斯民族中却用“狼”来比喻善和公正。吉尔吉斯著名作家成吉思·艾特玛托夫在其长篇小说《断头台》中描写主人公草原狼阿克巴拉及其家族的历难,在给读者宁静慈爱的回味中将小说推向人与动物悲剧冲突的巅峰,历炼人性之罪恶,揭示自然世界的危机,呼唤人类文明善慧。

因此,将狼的凶残、动魄惊心的描绘,翻译成柯尔克孜语时,必须考虑观众的文化心理和能接受的审美标准,可以绕道凶残描写,用转义或引申义的方式翻译第二种语言。

其次,一种语言所由构成的语音、词汇、语法及书面文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修辞上,往往可以收到更易为本族人民理解和接受的效果。由此造成的修辞现象,很难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一经直译为另一种语言,原有的光彩往往就消失殆尽。比如:汉语的回文属于音节的回环。因为,汉字属音节文子,一个文字代表一个音节,因此,一个汉字通常也就是一个语素,具有单独的意义。回文的修辞方式,是由汉字的特点规定的,如“骄傲不进步,进步不骄傲”,“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等。这种修辞格式译为另一个民族的语言时,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很难表达出来,其色彩也就消失了。汉语电视节目中常见这样的回文,保证不消失原色彩,又能到达精准翻译的目标是很难的,但精英的译员有办法,因为,柯尔克孜族民间绕口令的格式与回文很接近。柯尔克孜族民间绕口令以通过特殊的语言锻炼,培养人的吐字清晰,口语表达准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文学体裁[2]。所以说,将回文可以以民间绕口令的格式翻译。此外,史诗《玛纳斯》中也有不少相似回文格式的诗格,在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那种诗格与回文比较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两种语言修辞格式的比较及意义

修辞格式比较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两大类型。宏观比较又可分为古今比较、民族比较和方言比较;微观比较又可分为修修辞格式外层比较、修辞格式之间的比较和修修辞格式内层的比较[3]。汉语和柯尔克孜语是体系不同的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但撇开这些因素,单就修辞手法而论,汉语绝大分常用修辞格式都能在柯尔克孜语中找到与其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方式。

翻译理论研究是建立在两种不同语言相互对比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离开了科学的分析与对比就谈不到翻译理论。既然汉语柯尔克孜语两种语言在常用修辞手法上存在着不少相同和相似之处,而在相似之中又有各自的一些特点,将它们加以比较进行研究,从中引出符合语言实际的科学规律,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第一,它有助于汉柯两种语言之间的双语比较研究。随着新疆双语教学及双语研究的不断深入,汉语柯尔克孜语语法的对比研究方兴未艾,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修辞比较研究刚刚起步,有不少重大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将汉柯语中的修辞格式加以比较与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出科学规律,对新疆双语比较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它有助于汉柯翻译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翻译标准,除了要正确处理各种词汇及语法现象之外,恰当而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恩格斯在谈到翻译问题时曾指出,翻译“必须具备两种文字写作的经验”[4]。我国近代翻译先驱严复推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其中的“达”和“雅”都同修辞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结合翻译对汉柯修辞格式加以系统地比较研究,对于深化汉柯翻译理论研究,拓宽翻译理论的研究领域,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中国柯尔克孜族》,第80页,宁夏人民出版反社,2012年。

[2]《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柯尔克孜卷》,第28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

[3]濮侃:《试论辞格比较法》,载《修辞学研究》(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4]《马克思恩格斯论翻译》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编印,1978年。

猜你喜欢
译制修辞格电视节目
朱自清散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艺术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
浅谈高中英语常见修辞格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60周年活动举行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