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产业扶贫

2020-05-25 10:47李妍蓉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咸阳产业扶贫

李妍蓉

摘 要:实施精准扶贫, 是党中央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 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以党建为引领,凝聚人民,引领产业扶贫,突出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基层党建工作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关键词:精准扶贫;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咸阳

从2017年开始,淳化县寨子村党组织提出实施了建强支部、做强产业、提振精气神的“三三三”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寨子村2018年实现贫困村退出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一、把党的旗帜树起来,以“三强化”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针对寨子村党支部建设比较薄弱、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郭强以提升凝聚力为重点,把村支部建成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寨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党员缺乏归属感,群众有困难不知道上哪找组织。为了解决这个突出问题,党支部筹措资金30万元,新建村“两委”活动场所1 20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60平方米,配备了电脑、电视、图书及其它办公用品,党员组织生活有了地方,群众谈心说事有了去处,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就在身边。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农村的组织建设中,受制于学历、体制等因素,工作无序、管理松散是老大难问题。如何充分调动村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一直是郭强深入思考的问题。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灵魂。他经过反复思考,主动寻求县委和镇党委的支持,制定完善了寨子村“两委”党员干部坐班值班、结对帮扶等1 0余项制度,严格了组织生活制度,与每一名党员谈心交心,形成了让支部强起来的对策办法.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带头人;与省委高教工委五星级支部结对共建,邀请高校专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党员代表30余人(次)赴西安、杨凌等地学习抓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的办法,帮助他们逐步成为脱贫攻坚的 “先锋队”“排头兵”。如今的寨子村“两委”,已由过去的“软涣散”淬炼成现在的“强硬实”;寨子村也由昔日淳化县有名的“东大荒”,成为如今全县党建引领脱贫的模范村。

二、让发展思路活起来,以“三结合”筑牢脱贫攻坚的产业基石出。

寨子村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缺乏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郭强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来抓,借助陕西高教系统“双百工程”(百所高校结对帮扶百县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提出实施“三结合”的产业脱贫思路,形成了 “以面串线带点”的发展格局。一是发展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搭建产业带动的面上平台。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寨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用高教工委资助的50万元帮扶资金作为村支部的资本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整合县财政、苏陕对口协作项目等资金450万元,引进江苏亿禾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润镇(寨子村)现代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园,将带动全镇1 92户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园区占地1 30亩,计划总投资929万元,修建1 5 1个设施大棚,已经建成62个,投产使用20个,种植的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长势良好。同时,主动对接京东网、西安移动公司和陕西高校,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和“订单+市场”的销售模式,确保增产增收。二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实现产业脱贫路径的线上链接。在建设示范园的同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粮农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下田指导,帮助群众更新经营理念,改进技术和管理,改良传统老化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产业效益提升和增产增收。贫困户王广发过去一直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通过几次接触交流,郭强了解到他想要改善家庭贫困状况却又找不到出路,就想方设法帮助他在村上率先发展种植了6个蔬菜大棚。2017年,王广发家庭纯收入已达32000元,人均80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被评为村上的“致富带头人”。三是整体带动与 “一户一策”相结合,确保贫困户的点上突破。根据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制定不同的产业带动标准,并按所持有的示范园区带动资金比例进行分红;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30名群众通过在园区务工增加收入。按照“一户一策”,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全村33户贫困户共栽种果树55亩、油用牡丹33亩、花椒59亩,养猪60头、养羊1 01只,培训外出务工29人。同时,还帮助1 2户贫困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上的难题。通过产业带动和因户施策,把贫困群众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确保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户王耀县缺乏技术和资金,郭强就三番五次动员他参加培训、掌握技术。借助苏陕对口协作平臺,为王耀县在江苏泰州安特源电子有限公司安排了工作;同时,又帮忙落实启动资金和技术指导,扶持他的妻子在家发展养殖和种植。20 1 7年,王耀县一家三口家庭纯收入达到24000元,成功脱贫。

三、把民心聚起来,以 “三提升”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郭强带领“四支队伍”,坚持宣传教育、典型带动、营造氛围相结合,想方设法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一是以宣传教育提升脱贫志气。他协调高教工委机关干部结亲帮扶贫困户,与贫困群众同吃苦、共进退。举办“道德讲堂”“扶贫扶志故事会”“脱贫路上手拉手”等活动,把脱贫大主题转换为小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扶志扶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奖励“模范党员”、“致富带头人”、“五好家庭”等9类33名模范村民,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起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二是以村规民约提升治理水平和村风民风。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内消矛盾”,他带领“四支队伍”组织成立了寨子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健全落实了村务“四议两公开”、民主监督、村民评议等制度,设立正反典型曝光台,使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村“两委”民主办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持续提高。组织开展“敬老爱老献爱心健康义诊捐赠”“重阳节文艺晚会”,引导群众私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三是以亮化美化提升村容村貌。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组织西安美术学院师生绘制文化墙体2200平方米,组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对寨子村进行整体规划,引导青年学生在深入基层受教育、长才干的同时服务脱贫攻坚和人民群众;开展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安太阳能路灯1 42盏,建文化活动广场2400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提升了寨子村的整体形象。争取省财政支持项目200万元,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为下一步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环境的改善,唤醒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榜样的树立,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罗祖高.着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化[J].当代广西,2020(02):48-49.

[2]唐任伍,戴立兴.扶贫做主业  党建为牵引——碧桂园集团履行扶贫责任的精神升华[J].人民论坛,2019(35):124-125.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咸阳产业扶贫
沐猴而冠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咸阳值雨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