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想催开的诗作奇葩

2020-05-25 09:10王景龙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曹操诗歌

王景龙

摘 要:曹操的诗歌历来受到高度评价。然而,曹操一生戎马倥偬,本无暇专心创作,却在诗歌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缘由,至今论者不多。纵观曹操现存的诗歌,无一不是抒写其政治理想与抱负。曹操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把政治理想化而为诗,正是政治理想催开了他诗作这朵光耀千古的奇葩。

关键词:曹操;诗歌;政治理想

曹操的诗歌流传不多,据夏传才先生考证,全是他从政之后的作品。为何之前没有任何诗作流传呢?大概应有三种情况:第一,原本无作,自然无从流传;第二,曾经有过诗作,时间久远,全部遗失;第三,虽有所作,品质不高,故没有流传。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情况,如果说果然全部遗失,未免有点太偶然了;第三种情况也略有牵强,即使品质不高,以曹操后来的地位,总应该有些轶闻吧,可惜没有。因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第一种。这与他把诗歌作为政治的服务工具是一致的。或伤时闵乱,感叹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抒发壮志,希望勘平战乱,重构太平盛世;或渴望能臣贤才,共治天下;或忧年岁不永,壮志难酬。贯穿于这些诗歌中的思想始终是不尽的政治理想追求。

一、纪事诗——伤时闵乱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统治集团腐败不堪,农民的负担日益沉重。最终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起义,削弱了汉王朝的统治势力,动摇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在政治大厦日趋倾危的时候,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混战,加剧了农民的灾难。曹操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方军阀。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把细腻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艺术生动的描绘了汉末动乱带来的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及萧瑟、荒凉的景象,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深挚的伤时闵乱情怀。如: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

诗歌从历史的横截面入手,真实的再现了社会动乱的残酷与剧烈,叙述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以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读来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建安元年,经过兵火之后的洛阳,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结尾两句,借古抒情,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陈祚明感叹道:“禾黍之思,不须摹写,而悲感填胸,此第一高手。”[7](P75)。

二 述志诗——志在拨乱

动乱的时代,人心思治,渴望升平便成为时代的主题。面对汉末动乱带来的民生凋敝、生灵涂炭,目睹军阀混战、触目惊心的景象,曹操内心深处拨乱以求世界升平的政治理想如烈火般燃烧。他把传统的“诗言志”发挥到了极值,用诗歌唱出了他的政治理想,用诗家的笔法,描画了太平盛世的蓝图。《短歌行》、《度关山》可算是这方面的代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这首《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三 游仙诗——忧年不永

曹操的游仙诗和他的统一大业是紧密相联的,希望延年益寿以完成统一大业是其诗作的根本思想。当曹操“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享取得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殊遇之后,封侯留名之愿已相形见拙,统一全国的愿望随之产生。这种借游仙来抒发政治情怀的思想主要见于《秋胡行》二首中:

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沈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秋胡行》(晨上散关山)是曹操游仙诗中写作年代唯一可考的一首。“(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1](P32) 据此可知,本诗大概写于此时或稍后。下节是玄想的结果,得道真人来向自己描述神仙世界的美好,实际上则是诗人对能够“遨游八极,飞升天外”生活的向往,但终因牵攀太多,未能与他同去。这所谓的牵攀本质上是对现实的眷恋。而在《秋胡行》(愿登泰华山)中就把这牵攀具体化了:

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 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 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儀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愚,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诗人感叹天地长久,人生短暂,生命倏忽,虽圣贤难免,托出了“存亡有命,虑之为蚩”的达观思想。而“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则道出了曹操追求长生的真正目的,曹操在追求长生不成的情况下,提出了“爱时进趣”,充分利用短暂的生命,以求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显示了昂扬奋进的积极进取精神,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力度。

建安时代的动乱给曹操以展示个人政治才能的机会,曹操充分利用时机,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曹操的一切行动都围绕着其政治理想展开。或抒发壮志,延揽人才;或忧年不永,游仙求寿,以求实现统一大业。锺惺可谓读懂了曹操的诗心,不无感慨的说“曹公心肠,较司马懿光明些,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明明供出,读其诗知之。”[3](P17)因此,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正是曹操的政治理想催开了他诗歌这朵光耀千古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河北师院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槽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刘熙载.艺概·诗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张作耀.曹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 傅亚庶.三槽诗文全集译注[M]。沈阳: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7] 陈作明.采菽堂古诗选[M]。日本:早稻田大学藏书.

猜你喜欢
曹操诗歌
心动杀人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山鸡舞镜
小小诗歌汇
三国演义
一个诗人
曹操雅量惜才
曹操梦中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