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崩塌后的心灵探寻

2020-05-25 09:10彭祥津崔梦媛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

彭祥津 崔梦媛

摘 要:我国学者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星新一的《喂——出来》,这与文本传译、权威话语的影响有关。分析梳理小说的传播过程和重点意象,有助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深意。

关键词:星新一;《喂——出来》;生态批评

一场台风摧毁了神社并留下深不可测的黑洞,人们享受着黑洞带来的便利,却无人关心后续的影响。《喂——出来》不仅承载着生态价值更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思考起源于对社会发展的反思。

一、《喂——出来》的传播与阐释

星新一的《喂——出来》发表于1958年,曾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成为很多中国学生对星新一最直接甚至唯一的记忆,极大扩展了星新一作品在中国的受众。

国内研究者大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喂——出来》进行阐释,重点在反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由文本内容所决定,另一方面与译者和教材话语的影响息息相关。有译者这样概括小说:“某村庄在遣受台风袭击后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企业主们把包括核燃料废渣在内的各种工业垃圾抛入洞内,从中攫取高额利润。污染问题‘解决了,城市变得日益清洁美丽,繁荣昌盛。”并“续写”了故事:“原来,这个无底洞一直通到地球的另一面,垃圾在大气层外兜过了一大圈,第一块石头之后,那成千上万吨的垃圾势必铺天盖地般倾泻下来,后果不堪设想。”译者对商人只顾利益不顾环境的污染行为持明显的批判态度。在语文教材中,《喂——出来》被编排到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读写到:“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本课的“研讨与练习”为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提供了三种引导,分别是: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依靠译者解释和教材话语解读,生态批评对《喂——出来》的闡释地位牢牢地确认了。但通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可以发现,作者想表达的并不局限于对生态矛盾的客观叙述,对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反思和对未来道路的探寻也是作者关注的主题。

二、神社与洞的意象分析

小说塑造了神社和洞两个重要意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立场表达渗透其中,对意象的分析有助于阐释文本的文化背景。《喂——出来》的多版译文都译为“小庙”以便读者理解。结合作者成长背景,此处翻译为“小型神社”更为妥当。神社是神道教的代表性建筑,由于神道教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神社十分普遍。寺庙则更多负责檀家丧葬服务。

文中提到了两座神社,一座是被台风吹毁的旧神社,一座是投机商人为获得填洞的权利而新建的神社。旧神社年代久远来历不明,但仍被村民认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建的神社虽然出色,但却是村民与投机商人受物欲操纵利益交换的结果。神社已经从信仰的寄托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符号。文中新旧神社的交替象征着传统文化在资本洪流下的退让,旧有的习俗和道德逐步成为过往时代的遗留品。

“黑洞”曾被众多文明赋予新生和神秘的内涵。本尼迪克特以“耻感文化”来概括其独特文化属性,“他们的人性中并不认为私欲是罪恶”,“掩盖耻辱”是一种无意识反应。在政府官员和村民的观念里,只要黑洞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损害且能解决烦恼,仅是填满垃圾又何乐而不为?毕竟“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基于这样的想法,位于神的居所中的黑洞成为埋藏耻辱和获取利益的最佳场所。以自私和贪婪填埋生命之门无疑是对生命的背叛,信仰的缺失揭去了遮掩人性贪欲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三、文化反思与冷峻警示

战后人们展开了对封建残余的批判,思想界将尽快完成近代化看作是克服传统集体主义的途径,但大多数知识分子将近代化简单理解为了西方化。于是“不带有价值公约的个人主义,单纯以最大限度满足各种需求为内容的个人主义的主张,广泛被人们接受,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经济方面在5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腾飞带来了生产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加速了以自我决定性为内容的个人主义概念的确认。直至70年代,思想界才大量出现反思民族性格的观点,以寻找防御西方化冲击的同一性。

星新一在探索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背后,也关注着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对垒所带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阐释对时代的迷惑和忧心。小说字里行间表现的民族文化属性是具有反思性和前瞻性的,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缺陷超越了民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考验。传统规范和近代化、西方化的历程都没有为如何弥补人的劣根性指出答案,保持对传统与自然的敬畏和坚持对人性的反思成为作者对未来的寄托。

参考文献:

[1]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2](日)星新一著.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3] 作田启一,吴晓林.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再认识——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J].国外社会科学,1987(09):24-31.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
动物资本与垃圾动物:纪录片的救赎与希望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生态无意识”;生态批评的至高理想
略论生态批评的三大基本理论
解读《白鲸》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