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梭山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

2020-05-26 01:57杨斌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农村

杨斌

摘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目前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当中的重要环节。该文首先采取了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模式,并结合梭山镇埂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分析了其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梭山镇

杨 斌. 浅谈云南梭山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5):12+14.

如何发展壮大农村的集体经济,增加农村收入,强化农村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号召力,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当中非常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学术界将农村集体经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等三种经济组织形式归纳为村级集体经济,习近平主席在摆脱贫困当中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梭山镇属于鲁甸县最边远的贫困山区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发展壮大其集体经济,使村兴民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结合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可总结出如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1、土地流转型

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本质则是对土地资源产权的改革。对农民而言,土地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农村土地是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村集体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土地才能种粮食,农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序推进。在宪法中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包含家庭分散经营以及集体统一经营 [3] 。

随着城镇化不断加快,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贫困乡镇,人口流出非常严重,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集体资产人人共有,但是又呈现出人人皆无的现实状况,集体资产经营效益非常低,一些统一经营的土地被闲置。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角度来讲,本质就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依托现在的改革形势,在土地上做文章也是比较理想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比如村集体将土地以租赁的形式集中起来,然后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再将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是相关的经营公司以获取收益[1]。还有一些地区采取的是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利用非农建设用地或者是村留用地,打造一二三产业,特别是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同时结合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来让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用其他的方式来增收。

2、有偿服务型

有偿服务型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主要是通过非农劳动服务创收,村集体通过给政府或者是企业提供物业服务、市政管理服务、基础建设、房屋改造等服务来创收。同时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出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偿服务,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生产、销售和管理,村集体则在服务农户的过程中盈利,实现农户和村集体的双赢。

3、资源开发型

一些乡村的资源很丰富,关键是能不能合理利用。比如一些乡村四荒资源、水资源、林地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合法地利用水库、河流等采用自主经营、村民集资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水产养殖等。乡村的资源还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引入一些旅游开发公司,或者承包给他人来获取承包费用,以此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4、项目带动型

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村集体出地(与资源租赁相似)以及劳动力,培育出一些现代化的种养殖加工企业,实现多方共赢。同时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着手,强化居民新村建设,构建农业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来整合资源,通过生产基地的建设来带动壮大集体经济[2]。

二、梭山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路径的思考

上文所列的几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基本都与土地流转有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还是要以土地为基础。梭山镇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的做法如下。

1、梭山镇情况概述

梭山镇处在鲁甸县的西北部,属于全县最边远的贫困山区乡,位于山区,大山重围,沟壑纵横,人地矛盾比较突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整体贫困程度比较深。一些下属村庄属于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比如埂底村,是鲁甸梭山镇下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5户共计925人,对于梭山镇埂底村来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该村村集体面临的头等大事。在2017年,该村以花椒种植为突破口踏上了寻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2018年实现集体经济创收3.2万元,实现了脱壳。

2、梭山镇埂底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做法

花椒种植在埂底村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不过因为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花椒种植管理技术,基本都是农户散种,规模小,种植效果也不好,花椒的产量低,销售价格不高。

(1)成立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成立党总支引领、村集体所有的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利润分红等形式,形成规模化的花椒种植生产,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的状况。这体现了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走向,即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的联产联业,联股联新。2017年埂底村的合作社共计流转26.7亩地,入社股东4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户,入社社员110人,其中贫困人数39人;到2018年合作社的股东发展到113户,社员290人,初步打造起了统一种植、管理、销售的花椒产业。

(2)党建引领,完善各种制度

合作社以党建为引领,确保合作社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用党建来引领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制定完善的合作社财务制度、档案制度,监事会制度、社员代表大院制度等,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行。邀请农民中的强人来做合作社的经理,负责日常的管理以及花椒的种植,农业农村部门专家为合作社做技术指导。建立起科学的利益分配方案,年度可支配收益一般入社股东为40%,集体为30%,合作社30%,其中入社股东还享有保底收入、务工收入,最大限度保证群众利益。

(3)引入战略合作企业

市政协牵头帮助村集体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对合作社出产的新鲜花椒,以相对稳定的价格以订单的方式出售,保证集体和群众有兜底收益,并通过品牌运营等手段打造优质干花椒品牌。2018年埂底村花椒合作社销售花椒10800余斤(新鲜花椒订单销售),品牌化的干花椒1200余袋(统一包装),实现产值14.52万元,社员收益发放6.7万元,创收集体经济2.3万元,每亩花椒产值上升到4599元,相比全村平均水平增加了1000余元。

(4)多元化发展

以花椒种植为突破口,寻找新的渠道,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成立劳务合作社,承接村社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施工劳务服务,共有57名在家的劳动力上岗,实现务工收入13万元,人均增收2280元,集体经济收入9000元。流轉易地搬迁农户闲置的土地资源,发展经济果林,带动群众多渠道增收,进一步借助万企帮万村的契机,将农产品销往外地,拓展了市场,农产品销路更广。

三、结语

实践证明,对于贫困村而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群众持续性增收的有效路径。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是促进农村增产增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增强村集体的实力,才有能力和财力来支撑乡村发展,村党支部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吸引群众,更有效地实施村民自治工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以土地为基础,在土地流转当中思考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梭山镇埂底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当中盘活了集体资产,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邓树勇. 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分析与选择[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4(4):196-197.

[2] 梁 昊,吕若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与路径分析[J]. 世纪桥,2019(6):83-85,96.

[3] 钟桂荔,夏 英,朱 婷,等. 农业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分析—基于小天贡村和阳波村的比较[J]. 农业经济,2018,(2):15-17.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农村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