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存货跌价准备视角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2020-05-26 01:55金咪莎
商场现代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摘 要:上市公司通常通过计提与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是基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无法保障,也会使得企业因为过分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本文基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2012年-2018年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其次介绍了獐子岛以及三次扇贝门事件的概况,并对獐子岛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从公司净利润、盈利能力、负债和存货项目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揭示出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缺陷使得其面临着财务与经营风险,为了避免被强制退市,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有强烈动机实施盈余管理。以及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转销角度来分析獐子岛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接着从会计准则存在缺陷等方面分析了獐子岛能够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最后为了避免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防止利润操纵等不合法行为的出现,本文基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为规范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资产减值;存货跌价准备;盈余管理;消耗性生物资产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掌握的企业信息,通过综合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方法,如选用有益于企业本身的会计政策、改变交易时间等手段,来管控和调整企业对外公布的盈余信息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往往是在企业管理者的利益驱动下进行的,其所追求的利益目标与投资者、债权人、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很多情况下有所不同,往往会使得这些利益相关者无法根据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而损害他们的利益。存货跌价准备是指会计年度中期或期末,企业内部的存货由于遭到全部或部分毁损、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不足以弥补成本等情况,使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原成本而蒙受损失,企业会基于稳健性考虑,对该部分不可回收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使得企业的资产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尽管会计准则在不断地被修改与完善,但依旧存在一些漏洞,这些不足之处给企业盈余管理留下了新的方法,很多上市公司都会利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降低企业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与长远发展。因此,盈余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如何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防止过度的盈余管理损害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成为了当今社会被会计界不断讨论的问题。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背景,以獐子岛为案例进行相关讨论与分析。

二、相关文献综述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由于每个企业自身存在的情况各异,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通常与利润指标相关联。本文主要基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视角来分析獐子岛的盈余管理行为。

经过笔者的整理归纳,盈余管理的动机往往有以下三个:

第一,避免由于连续亏损而产生的退市风险。根据我国相关条例,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会被交易所戴帽“ST”,如果不及时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连续亏损三年则会面临退市风险。学者曹丹艺(2014)认为,上市公司在连续亏损面临退市的风险时,会选择借助会计政策来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扭亏为盈,使公司获得表面上的盈利,从而保住上市资格。

第二,实现利润的平滑。学者Lin、Duh和Lee(2009)通过研究得知,上市公司为了防范未来利润的下跌,在公司前期经营状况较好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在当期计提大量资产减值准备,以平滑利润。一旦公司的业绩有下滑的倾向或者面临亏损时,就会对之前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适当转回,以实现利润的增长,从而维持公司的整体利润在一个起伏不大的区间内。

第三,为上市公司争取配股资格。配股资格的取得与稳定的股权融资的实现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稳定良好地发展。我国有关部门对配股资格的取得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在实现三年连续盈利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需达到6%以上。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便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对利润进行操控,以达到上述要求。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比较常用与典型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由于会计准则中对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条件并不严格,对变更的监管力度不足,所以上市公司往往可以较为容易地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计提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学者Mcnichols和Wilson(1988)认为,坏账准备是管理者平滑利润与“洗大澡”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学者刘玉廷和戴德明(2005)则认为在上市公司存在亏损的迹象时,会于公司第一次出现亏损的时候计提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便后期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来弥补亏损,起到扭亏为盈的效果。

第三,通過关联交易。由于拥有关联关系,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主观因素,往往会影响计价核算等的公平性,这便使得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例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高价出售一些经营业绩或盈利能力不佳甚至亏损的公司,由此形成的买卖价差作为投资收益,增加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又可以把这些公司移出合并范围,以改善合并层面的净利润。

三、獐子岛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1.案例公司概况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58年,公司自创立以来曾获得过“黄海明珠”、“海底银行”等称号。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以海洋水产为主业,兼有海水增值、养殖、海珍品育苗、加工、跨国贸易、海上运输、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公司总部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注册资本7.1亿元。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始创中国农业的第一支百元股。公司以海珍品如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的育养、加工、销售业务为主营业务,凭借其拥有的国内唯一的虾夷扇贝原良种场和一流的海珍品育苗基地,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并顺利成为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于2008年在美国和香港地区先后设立了子公司,树立了我国水产品良好的国际形象。

2.扇贝门事件简介

(1)2014年“冷水团”事件

2014年10月30日,在獐子岛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中显示,因受冷水团影响,公司撒播的即将可以收获销售的105.64万亩虾夷扇贝绝收。此外,公司按制度抽测了秋季底播虾夷扇贝的存量,根据抽测结果显示,部分海域出现存货异常的情况,因此公司决定不进行本轮采捕,该批存货的成本为7.35亿元,在进行核销处理的同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并对海域面积达43.02万亩的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83亿元,该批存货的成本约3亿元,在这个数额的基础上扣除2.54亿元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导致本年度第三季度中合计有7.63亿元的净利润受到影响。因此,獐子岛的业绩在前三季的基础上出现了惊人的转折,净利润由同年8月27日披露的半年报中预计的0.44亿元-0.76亿元盈利大幅亏损8.12亿元,并且与2013年的0.97亿元净利润相比,同比下滑了1388.60%。消息一出,便得到了众多投资决策者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2)2018年扇贝盘亏事件

2018年4月28日,獐子岛对外公布了2017年的年度报告,让投资者哗然的是公司再现了2014年“冷水团”事件中业绩突变即由预计盈利变为巨额亏损的情形。在年报中指出,根据2017年底可消耗生物资产的清查结果,在某些海域再次发现底栖贝类种群存货异常,公司又一次决定对底播虾夷扇贝计提约60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该批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26亿元、海域面积为24.3万亩,使得公司在2017年亏损7.11亿元。

(3)2019年扇贝死亡事件

2019年11月11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基于实地抽测的情况看,近期有相当大比例的底播扇贝死亡,在一些海域扇贝的死亡率甚至高达80%以上。同时抽测结果显示,已抽测区域近两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比前十月降低了约26公斤,公司由此初步判断重大存货减值风险已形成。报告进一步指出,公司有账面价值为3亿元的资产面临重大减值风险。同月15日,公司对抽测结果发布公告称,根据结果,需对其中海域面积达39.07万亩,并且亩产过低,采捕变现价值低于采捕成本的底播虾夷扇贝进行核销,计入营业外支出约1.96亿元,同时对海域面积约14万亩的低产1区计提0.82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公司预计两者的金额合计约达2.78亿元。果然,在2020年1月23日公司发布的2019年度業绩预告中,预计獐子岛在2019年全年将亏损3.5亿元-4.5亿元,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0.32亿元,相比之下,本期下滑了约1350%。

3.獐子岛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大多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操纵利润来实现的。通过查阅獐子岛上市以来对外发布的年报,并结合公司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等数据,可以得知獐子岛在2011年及以前的经营业绩较好,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经历。自从2012年起,每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数额逐渐上升,2014年甚至达到了近4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就占到了86%,同时营业利润与净利润随之逐年下跌,2014年公司产生巨额亏损12亿。此后,公司2017年也亏损了7.11亿元。这些财务异动必然使得獐子岛产生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此,笔者将对獐子岛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基于杜邦分析体系,发现獐子岛自身在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方面就存在若干缺陷。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分析过程,揭示獐子岛自身的缺陷与危机之处,笔者选择了与獐子岛同行业的两家上市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并将三者财报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净利润及营业利润项目分析

通过对獐子岛2012年-2018年净利润与营业利润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得到表1,并将相关数据做成图表。如图1所示,獐子岛在2014年和2017年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的亏损,其他年份即使是盈利,也仅仅是小幅盈利;此外,除2014、2015两年营业总收入与营业总成本相差较大以外,其他年度的营业利润均呈现微利或微亏的状况,其波动幅度远远小于净利润。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在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后,如果连续两年都不能盈利,就会受到特殊处理,如果连续三年经营业绩不佳,都无法实现盈利,就会被取消上市资格。这一规定的提出,初衷是为了激励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经营质量,不断改善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但却成了一些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来操控利润的动机所在。獐子岛在2014年由于受到“冷水团”事件的影响,亏损额高达近12亿元,2015年继续亏损2.45亿元,2016年5月被冠以“ST”,为了避免被强制退市,獐子岛有足够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此,随后的2016年公司迅速实现了0.61亿元的微利,顺利维持了獐子岛在A股市场的上市资格。这一现象的背后,显然是公司进行财务“洗澡”,在亏损年度利用巨额冲销的方式集中释放风险,进行盈余管理,以便下一年能够实现盈利,不再亏损,从而实现摘帽。

根据2019年7月11日獐子岛收到的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这份告知书中认定獐子岛存在通过虚减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从而虚减资产和虚增利润的行为,也即存在獐子岛2017年将本应该在2016年结转成本的部分采捕海域结转至2017年确认成本的情况,因此导致公司2017年营业成本虚增,虚减了利润,也就是说獐子岛2017年的巨亏是“洗大澡”,有财务造假的嫌疑。

(2)盈利能力分析

从销售毛利率产生的根源看,它只考虑变动成本和收入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分析企业销售的盈利情况,而不考虑期间费用、其他损益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该指标很好地反映了企业销售商品最初始的盈利能力。通过对比表2中三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可以看到獐子岛该指标的整体水平均低于其他两家上市公司,且从2012年的24.62%开始逐年下降,2015年降至最低点11.76%,2016年开始有小幅回升,并维持在16%左右,但仍与其他两家公司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獐子岛的盈利能力不强,未来提升获利能力的潜力不大,经营水平在同业中处于低位,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较弱。从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獐子岛在2012年-2018年间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幅度非常大,在2014年、2015年和2017年跌破了零,2017年甚至降到了-101.60%,这几年也是公司巨亏的年份,财务与运营风险突出。其他年份獐子岛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不高,说明该公司资金回报率和运营效率不高,公司股东创造的价值也不高,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相比于獐子岛,其他两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整体水平也不高,不符合巴菲特定义的“好公司”的特征,即ROE能常年维持在20%,但它们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獐子岛,说明獐子岛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总资产报酬率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代表了企业内部资产的获利状况。该指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正比,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通过图2绘制的总资产报酬率折线图中可以看到,东方海洋和好当家的总资产报酬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近年来较稳定。獐子岛的总资产报酬率波动大,呈现出“几年微利一年巨亏”的态势,尤其是2014年和2017年分别降到了-22.94%和-13.35%,这两年的巨亏都伴随着公司巨额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可以说,存货跌价准备被獐子岛用做了“洗大澡”的手段。通过对这一指标的分析,可知獐子岛总体的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投入产出水平并不乐观,总体盈利能力也不高,公司本身的运营情况较差,而经营不善和盈余管理甚至是利润操纵、财务造假往往是纠缠在一起的。

(3)负债项目分析

近年来,獐子岛主要通过向银行短期借款来实现公司自身的业务扩张,融资渠道有限,其现金流量面临危机,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由表3可以看到,獐子岛2012年-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甚至高达90%,此项指标远远超过与之同行业的其他两家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存在着现金流断裂从而偿债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也会提高进一步融资的成本。根据表4中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数据,分析可得獐子岛这两个指标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的流动比率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下降,2015年突跃至小高峰后又继续下降。2018年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降至0.71和0.27,显著低于其同行业的东方海洋公司,说明獐子岛的资产变现能力较弱,短期偿债能力亦较弱。

獐子島也尝试过再融资的方式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以缓解日益紧张的资金压力。公司于2010年发行短期融资券5亿元,2012年先后两次共发行9亿元短期融资券,2013年又一次发行4亿元。此外,公司还通过IPO和定向增发先后于2006年和2011年募集7.08亿元和8亿元。短期融资券和银行贷款带来的高额利息支出势必加重企业的资金压力。比如2018年的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借款总额高达162,875.18万元,其中短期借款为152,616.16万元,占到了借款总额的94%,而当年的利息费用为13,631.86万元,公司当年的净利润也不过只是3,398.69万元。此外,公司2019年还需要偿还到期的长期借款10.36亿元。可见,獐子岛不断进行着借新债以还旧债的循环,背负着巨额负债,每年面临着沉重的融资压力,最终导致其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现金流紧张,这使得公司的财务与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自然而然成为了獐子岛实施盈余管理的推动因素之一。

(4)存货项目分析

通过收集獐子岛与其同行业的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数值,并绘制成柱状图。如图3,可以看到獐子岛自2013年后总资产逐年下降,与之相对的是另外两家公司的总资产呈现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獐子岛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由于三家上市公司的规模有所不同,若直接比较各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可能不太直观,因此笔者选择对比三家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比重。从表5中可以看到,獐子岛的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比重远高于同行业的其他两家公司,在獐子岛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该比重维持在50%左右,直到公司在2014年计提了大约10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后,才使得该比重回落到35%左右,但依旧高于其他两家公司的平均水平。由于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的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较弱,若存货占比过大,会使企业的资金产生大量闲置,可能会使企业面临存货大额减值损失的财务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因此,獐子岛高于行业内的存货比重是一个危险信号。

从表6獐子岛历年存货构成情况来看,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其存货构成中占很大比例,尤其在2013年高达21.29亿元,占到了存货79.32%的比例。消耗性生物资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存货,其生长周期较长,且不同种类的生物资产生长周期各异,如獐子岛主要的生物资产有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它们的生长周期分别为3年-4年、3年-5年、3年-4年。此外,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环境特殊,其对生长环境的变化敏感度较高,对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要求较高,极易受气候、洋流等的影响,致使公司存货面临着减产甚至失收的风险。在会计计量方面,消耗性生物资产多数生长在深水中,存货的数量难以精确估算,监测的难度大,质量无法把控,为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盘点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上述特征都使得公司的利润难以预料,经营业绩无法保证。

综合上述分析,獐子岛盈利能力不强,短期偿债能力不佳,且其融资渠道单一,背负着沉重的偿债压力,存货比重以及消耗性生物资产比重过大导致公司面临着巨额减值损失的财务风险,这一切都使得獐子岛经营业绩不佳,加大了亏损的可能性。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未能实现盈利,就存在停牌甚至退市的风险。为了继续保持发行股票的权利,獐子岛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以获得足够的利润,扭亏为盈,从而避免遭到强制退市。

4.獐子岛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到,獐子岛在2012年-2018年间每次公司亏损的时候都伴随着远远高于平常的存货跌价准备,2019年亦预计计提了约0.82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2019年的业绩报告预计獐子岛2019年亏损,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迹象;而在盈利年份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数明显减少。通过查阅獐子岛历年年报可以发现,獐子岛在2012年以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根据这一系列现象,笔者将从存货跌价准备角度来具体分析獐子岛是如何进行盈余管理的。

存货跌价准备的内在构成包括两方面,即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转销。根据表7,可以看到除了2014年公司存在少量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其余各期存货跌价准备都是由计提与转销导致的。公司在2014年发生巨额亏损时,计提了348.15百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11.25百万元,而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在影响其减值的因素消失后可以在原已计提的金额内转回,这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机会。由于2014年还转回了3.31百万元,因此导致了獐子岛344.84百万元的存货跌价损失,占到了当年资产减值损失的86.37%。同时,2014年还转销了298.27百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即将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销售或领用的同时将跌价准备结转至营业成本中去。由于獐子岛2015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为了避免退市的风险,獐子岛在2016年仅计提了0.66百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并转销了37.50百万元,远远小于前两年的数额。但值得注意的是,獐子岛在该年将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期初余额全额转销,却没有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即使獐子岛在该年全部销售了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也应该在其同行普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出于对谨慎性原则的考虑,足额计提公司现存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獐子岛在2017年又一次大额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占到了67.20%,导致当年再次亏损。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獐子岛在预计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大额计提并转销存货跌价准备,集中释放风险,为下一年的盈利创造条件,通过盈余管理实现扭亏为盈的目的,并在公司因经营业绩不佳,存在退市风险时,大幅减少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适当时可通过转回来实现盈利,粉饰会计报告,保住上市资格。

四、獐子岛能够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

1.会计准则存在缺陷

2007年财政部出台了有关资产减值损失的第8号新准则。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都做了进一步优化改善,弥补了旧准则存在的一些缺陷,对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这一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减少了资本市场中企业操纵利润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使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一致。但由于新准则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原本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的资产减值,再一次被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间的灵活性部分,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该准则来增减利润,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根据新准则的有关条例,长期资产在确认计提减值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转回;但是一些短期资产例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的减值在计提之后可以重新转回,并以原已计提的数额为限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我国会计准则第5号有关生物资产的条例中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可以转回,前提是转回的金额不应大于原已计提数,且影响其减值的因素消失;但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却不能够被转回。因此,獐子岛这一类综合性渔业企业利用其内部特殊的存貨构成,以生产性和消耗性的生物资产进行减值计提或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

新准则在旧准则的基础上列出了更加科学与标准化的减值迹象,由于资本市场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能够导致资产出现减值的原因是专家们无法预计的,由此产生的减值迹象也远不止准则中列出的七项。因而,若是资产出现了准则以外的其他减值迹象,便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与选择进行处理,具有主观性,这里又存在了獐子岛能够实施盈余管理的空间。

此外,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可回收的金额又是根据资产的净额即资产的公允价值除去适当的处置费用后与其预计将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孰高来确定的。但是根据我国当下的市场情况,要合理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具有一定难度;由于准则中对处置费用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又使得在现实情况下,处置费用很难准确地估计;预计将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取决于在资产使用过程中预计流入或流出的现金量、折现率与预测期间,这三个因素又极其易变,也容易掺入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因此给公司管理人员留下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的空间。

2.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利益关联等因素的影响普遍不高,缺乏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虽然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上述现象有所改善,但由于资本市场的复杂性,资产减值问题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减值的计提、转回等操作时仍有较大困难,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会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或按照管理者的指示办事,使得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利于投资者和决策者进行判断,做出正确决策。

獐子岛本身在会计处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就存在不少缺陷,但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的失职行为,使得有时候的审计报告中并不能及时给出警示信息。会计师事务所也是一家盈利性质的机构,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有时候不会很全面地完成审计工作,所以很容易忽视被审计公司存在的问题。比如在2014年爆出的獐子岛“冷水团”事件中,獐子岛自身用了28天时间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的存货盘查,而在自然环境异常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未联合相关的独立水产专家,在当年10月18日至25日间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存量盘查工作,且监盘面积仅为757.9亩,不足公司海洋牧场总面积105.64万亩的千分之一,但即便如此,对于獐子岛计提的存货损失数量,事务所并没有提出相关质疑。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敷衍行事,十分草率,程序流于形式。现在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公司间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交流甚至可以使得存在的审计问题淡化或忽视,这大大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由于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影响其生长速度和过程等的因素较多,无法对类似虾夷扇贝这类生物资产做到准确监测,且海底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以及测量的工具、手段等有限,成本较难掌控,会计人员的能力有限,这些都加大了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审计工作的难度,为獐子岛实施盈余管理留下了操作空间。此外,频发的自然灾害更是成为了利润操控的极佳借口。

3.内外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盈余管理甚至财务造假获得的益处比由此付出的代价大得多,内外监管力度不足,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各种监督管控体系分散,监管未能形成有效合力,以抑制资本市场上出现的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并实现有效的横向信息沟通。

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企业主要通过配股和IPO两种方式进行融资。企业的IPO经营业绩通常在前几年保持较好的水平,若干时间后,总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甚至连续亏损。企业为了防止被冠以“ST”甚至“PT”,会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控,以脱帽ST。但此时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管力度不足,相关证券监管法规不健全,惩罚措施不完善,对企业的震慑力并不大,因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收效甚微。此外,獐子岛的生物资产尤其是虾夷扇贝的养殖方式为底播,其生长过程中易受洋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难以掌握其生长状态,一般通过人工潜水方式采捕,这为审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审计师无法提供较为合适的审计方法,仅凭实地抽测无法准确推测整体样本的情况,因此外部审计监管失效,这为獐子岛的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除了外部监管力度不足,獐子岛内部的监管也存在很多问题,加大了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据有关数据显示,獐子岛每年只有10%左右的虾夷扇贝的种苗为自养,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采购而来。獐子岛早在2012年就因为岗位职责不独立、种苗质量差、存在內部勾结等情况而被举报;2016年年初獐子岛又一次被2000人举报,这一次的举报理由是獐子岛的航海记录不真实,有人为篡改的重大嫌疑,因此采捕抽测的真实性就不得而知有待考量了。

五、结论及建议

随着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会实施盈余管理以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本文以獐子岛为案例,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从存货跌价准备的视角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公司由于本身经营管理不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均不佳,并且存货占比过大,尤其是生长周期长、保鲜期短、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占公司存货的比重高,使得公司变现能力弱,减值风险大,威胁着公司的经营业绩,盈利得不到保障,存在退市风险,因此为了改变盈利状况,实现扭亏为盈便成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大动机;其次,尽管经过修订后的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不得转回,但短期资产尤其是消耗性生物资产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仍可在原计提范围内转回,这给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会,因此獐子岛主要通过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转销来实施盈余管理;最后,由于会计准则存在缺陷,会计人员失职且能力有限,并且公司内外部监管力度不足,这一切给了獐子岛实施盈余管理的空间,以操纵利润和财务“洗澡”,达到不被退市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从而使投资者和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本文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有关资产减值和生物资产的会计准则。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适当考虑部分行业的特殊性,如水产行业,必要时可以针对该行业存在的特质提出相关规定,如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存货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以减少相关企业利用准则中的缺陷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同时在对准则的修订过程中,统一相关的计量标准,例如可以制定定量的减值迹象判定标准,以对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制约。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管审查作用。在会计人员自身努力提高财务专业知识的同时,公司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其业财融合,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此外,应提高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严格遵循高标准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使相关人员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督审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第三,建立内部人员举报制度和完善相关证券法律法规。通过鼓励和奖励知情人士对内部人员的不正当甚至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公司内部部分人员凭借自己的职权任意操纵存货的盈余、盘查等行为的发生。另外可以加强外部监管制度,使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责,并完善相关证券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也可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从而对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丹艺.资产减值视角下的盈余管理——基于大唐电信的案例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30-36.

[2]Rong-Ruey Duh,Wen-Chih Lee and Ching-Chieh Lin.Reversing an impairment los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9(44):113-137.

[3]杨旭东,莫小鹏.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0(9):49-51.

[4]Mcnichols M&G.P.Wilson.Evid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the Provision for Bad Deb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8,(26):1-31.

[5]刘玉廷,戴德明,夏大慰.资产减值会计[M].大连:人民出版社,2005:15-22.

[6]刘美娟.水产养殖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獐子岛公司为例[J].商业会计,2018(15):83-84.

[7]陈洁.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J].商,2015(06):146.

[8]鹿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成因及治理[J].经贸实践,2017(13):29-30.

[9]王亚冬,魏芳,单文玥.海水养殖业上市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研究——以獐子岛事件为例[J].中国市场,2017(24):243-244.

[10]余昊,高雨.企业常见盈余管理手段与监管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3(06):53-54.

作者简介:金咪莎(1999- ),女,汉族,浙江省绍兴市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7级学生;通讯作者:王严(1976- ),男,汉族,江苏省宿迁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猜你喜欢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在航运业中的应用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