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路径
——以闽西土楼资源利用为例

2020-05-28 02:38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胡慧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土楼幼儿园资源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胡慧娟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林 菁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自发参与、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活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还能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外延。整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创建幼儿园个性化特色、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实施幼教改革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们以利用闽西土楼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为例,阐述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路径。

一、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依据与原则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一再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开发与整合本土教育资源,开展适宜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主题活动内容是实现主题活动价值的载体。在整合本土资源、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构建主题活动方案时,教师应以开发、整合本土文化资源为出发点,以构建本土化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归宿。具体而言,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趣味性原则。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应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建构中获取相关知识与经验,同时感受主题活动的乐趣。龙岩市永定区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土楼迎春花街与庙会”活动(游龙、舞狮、踩高跷、花灯)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成人带着幼儿到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幼儿发出一声声赞叹。在欣赏热闹的庙会之后,幼儿不禁对这些民俗活动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适宜的主题活动。

第二,本土化原则。本土资源源自幼儿生活的环境,具有本土化特征,是幼儿熟悉的人、事、物。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家乡本土资源与民俗文化的了解,更能激发幼儿对家乡的自豪感。例如中川的古村落、初溪的土楼、红坑的客家迎亲活动等,这些独有的土楼资源,是生活在闽西地区的幼儿从小耳濡目染的,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就会倍感亲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提高。

第三,实践性原则。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客观世界。本土资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幼儿可以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笔描绘、用心感受。本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优化主题活动的内容,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二、利用闽西土楼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路径

(一)筛选、整理当地丰富的土楼资源,挖掘教育内容

确定土楼主题活动内容之后,我们以“魅力土楼”为切入点,尝试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让幼儿亲身感受“魅力土楼”,了解、积累土楼的知识与经验。我们通过查阅书本与网络、民间走访等不同形式,收集该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政策为依据,进行主题活动的构建。首先,我们对该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学习和调查。要使土楼资源成为教育内容并发挥其教育价值,必须对它有足够的认识。为此,笔者围绕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查阅地方志及有关网站,并进行了一定的走访活动。通过调查和学习,我们对土楼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次,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内教师的现有资源,扩展对土楼资源的认识,选取适合开展主题活动的教育资源,深入理解各资源与主题的联系。

经过充足的准备,我们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反复筛选、研讨、整合,把土楼资源分解为七大模块,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主题活动的内在逻辑结构,选择了适宜、具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主题活动资源,确立初步的主题活动内容体系(见“表1”)。

表1 土楼资源的主题活动内容体系

(二)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建构主题活动目标体系

我们以《纲要》的精神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结合闽西土楼地区当地的乡土资源特色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依次构建包括主题活动总目标、主题活动各领域目标、各年龄段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

主题活动总目标:体验、探究、分享。体验土楼生活,增进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探究土楼的历史、构造等,自主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养成良好的探究兴趣和习惯;分享土楼人家生活,提升交往、合作等能力。

主题活动各领域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见“表2”“表3”。

表2 主题活动各领域目标

表3 各年龄段目标

(三)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生成主题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内容的生成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的经验以及园内外的资源状况,由师生共同选择主题活动内容。生成主题活动内容依据的标准主要有:这个话题幼儿有兴趣吗?它是真实世界中的话题吗?是否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能否推动和家长的交流?是否容易获得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编制主题网络要先明确活动探讨的范围,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在主题讨论中的问题制订初步的主题网络,并在实践中调整和补充。由于并非主题网上的每个要素都适合幼儿进一步探索,所以应让幼儿对主题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谈话、绘画等手段,让幼儿表现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反馈情况补充、修改主题网络。

永定区土特产多,各类美食遍布大街小巷,小班幼儿对形象生动的美食颇有兴趣,因此教师制订了以“土楼美食”为中心的小班主题活动方案(见图1)。中班幼儿在一次对土楼的参观访问中,对土楼这一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以“土楼”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方案就生成了,此主题活动围绕土楼的功能、种类、建筑等展开丰富的活动(见图2)。随着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他们开始关注家乡,体会到家乡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变化,教师便组织并开展了以“土楼新貌”为中心的主题活动(见图3)。

图1 小班主题活动“土楼美食”网络

图2 中班主题活动“土楼”网络

图3 大班主题活动“土楼新貌”网络

(四)以体验、探究、分享为主线,实施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的实施主要借助实践体验、集体教学、区域游戏三大载体进行,诠释体验、探究、分享的内涵,完成预设以及生成的主题活动内容。在主题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以某一主题开展各领域活动,使不同的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幼儿学习与迁移,有效开发幼儿的智能。教师做到了“三个充分”:充分挖掘每一样材料的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年段、班级特色,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践体验:土楼资源主题活动的实施必定要体现“农”和“乐”。“农”是对内容的要求,即借助土楼乡土资源,开展当地特有的教育;“乐”是对方法的要求,即创造幼儿体验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为此,幼儿园组织了两次“走进土楼”活动,让幼儿获得具体丰富的、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此外,教师还鼓励、支持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体验活动,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家乡的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有心的爸爸妈妈们把孩子的观察过程用文字、相片或者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做成了精美的“观察记录本”,让幼儿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集体教学:在体验、收获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了集体分享活动,实施主题活动计划。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效率。第一,创设支持性的环境。教师一方面借助音乐、录像、道具等进行意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与幼儿认知相关的材料供幼儿探索,让幼儿能够融入活动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请当地的民间艺人走进幼儿园,让幼儿能更形象生动地理解家乡灿烂的历史文化。第二,寓教育于丰富的游戏之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建构知识、体验情感。在小班活动“土楼餐厅”中,教师布置了小吃商店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模拟买卖的游戏中认识硬币,初步体验买卖这一特定的社会生活。

区域游戏:幼儿是在与材料和环境不断互动中成长的。在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还要借助区域游戏来帮助幼儿达到目标。丰富的区域材料主要是幼儿通过两次“走进家乡”活动亲自收集的,还有部分家长协助收集的竹雕、小风车、竹编筛子及废旧物品等。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的过程中,教师以提高幼儿的参与性为原则,记录下幼儿的想法,和幼儿一起共同创设。

三、利用闽西土楼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

利用闽西土楼资源开展的主题活动,是以幼儿发展为“经”、以土楼资源为“纬”,经纬融合,积极挖掘丰富资源,不是把幼儿“往后拉”,让幼儿回到早已逝去的年代,而是立足今天、面向明天,传承地方文化。实践证明,利用闽西土楼资源开展的主题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且使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变成了教学内容的“研究者”,促使他们转变陈旧的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

第一,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能有效消除课程与幼儿生活的距离,使幼儿真实理解与体验生活。在利用闽西土楼资源开展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和同伴、家长、教师一起走进土楼人家,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语言去表达、用双手去操作、用心去感受,充分体验了土楼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了探究、分享、发现的乐趣。他们通过发现、思考、总结、归纳,强化了固有经验,建构了新的感知经验。

第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能促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领悟家园合作的实质意义。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陪着孩子去探索和发现,切切实实做了一回孩子的“引路人”。他们不断地改变观念,逐步意识到什么才是孩子喜欢的、什么才是对孩子有益的。

第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能帮助教师成长,促进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进入了一块未曾深入过的领域,尝试着把自己对园本课程的独到见解转化成行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在与幼儿的对话中总结了经验,又把经验结合到实践中,进行着“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不断成长着。

(二)启示

笔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希望分析永定地区某幼儿园探索出的选择、吸收、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以及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中如何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幼儿园提供实践参考。

第一,对本土资源的利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向纵向或横向延伸,以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要力求本土资源的利用与幼儿的生活以及幼儿现有的接受水平相接近,使幼儿对当地的乡土资源有宏观的理解。例如,某教师在开展“新鲜的蔬菜”活动时,将重点放在了介绍蔬菜的名称上,逐一向幼儿介绍了十几种蔬菜,希望幼儿了解蔬菜的名称。实际上,了解所有蔬菜的名称不应该是活动的主要目标,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蔬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第二,主题活动研究和开发的立足点应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非以课程本身为最终归宿。在构建主题活动时,教师应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而不要误以为与别人不一样、形式多样、花里胡哨就叫作新颖。教师应明白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幼儿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个性特点、学习思维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教师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研究幼儿、研究问题、调整自己的习惯。

第三,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动态、循环反复的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主题活动的建构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过程,不是简单编制一个主题网络、写一个主题活动方案,而是一个逐步建构、逐步修改、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幼儿园课程特点不断彰显、幼儿园特色日渐鲜明的过程。

第四,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要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多方位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社区与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能形成最强的教育合力,能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使幼儿在最真实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家长要引导孩子感受家风、家训,支持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欣赏家乡的山山水水,感受家乡传统的文化习俗,体验家乡的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土楼幼儿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幼儿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欢乐的幼儿园
资源回收
爱“上”幼儿园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走近永定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