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农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推广研究

2020-05-28 02:30董亚赵莉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研究背景乡村振兴战略

董亚 赵莉

关键词:文化旅游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乡村美丽宜居、产业深度融合、文化弘扬传承等多方面建设指明了方向。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因此,文化挖掘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驱动作用。目前,S省虽然在特色乡村开发的过程中融入了文化因素,但文化开发仅停留在表层,仍然没有形成区域的特色。

目前,学术界没有对文化旅游农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文化旅游农业是国家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所探索的一种集“农业+文化挖掘+生态旅游”三者为一体的新模式。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解可以得出:文化旅游农业是通过挖掘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多样的文化遗产为基础,通过农村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将生态旅游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以深度体验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新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二、S省文化旅游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产业地位上升,发展速度较快。S省近些年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农业中发展文化因素的投入力度,通過依靠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来形成S省独特的区位优势。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S省对31个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和投资高达65.89亿元,这也说明了省政府注重文化在乡村旅游农业中发挥的作用,旨在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依托文化元素,特色错位发展。S省已成功建成了一些民间体验点,特色饮食,民文民俗为一体,引导当地人以文化为主要开发点,深入推进旅游城镇和传统村落建设,让游客体验不同的乡村文化风情。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宣传力度。目前,在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农业发展过程中,S省不断对各重点乡村做出了重要的指示,指出要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通过互联网,多媒体以文化因素为核心将本省的旅游品牌和产品推广出去,从而更多的吸引外省的消费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发展模式单一,文化融合欠缺。S省乡村在文化旅游农业发展中主要集中于自然生态开发,缺乏对民俗文化内涵的开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间接或者直接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第二,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乡村文化旅游农业的发展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程度限制,在乡村游项目的开发上并未经过专业的数据化科学规划,开发具有随意性,资源空间开发不合理,不能很好的与当地农业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第三,定位不明确,宣传力度小。本应该借用这些历史特色作为宣传和吸引游客的源泉,却不能充分利用其所存在的价值,导致口碑宣传广告不够以及游客亲身体验感受不深刻。

三、以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措施

(一)充分挖掘旅游农业中的文化因素

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此外,S省与众不同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古老悠久的历史加上深厚的人文积淀,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虽然文化旅游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文化旅游农业的发展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质量提升缓慢、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经济来源主要是美食、地方特色产品、现代主题休闲设施等,缺乏让消费者深度体验和精神享受的,具有深厚底蕴和认知共鸣的,可带来持久增长动力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和消费项目。因此要借以平台经济理念,可以在现有文化旅游农业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整合,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农业大平台,深度挖掘地域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人文文化、生态资源文化、产业文化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将文化深度体验作为文化旅游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推广的具体措施

以平台经济理念为指导,将三大区域内地缘相近(50公里范围内)、特色同质且发展后劲不足的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整合,建设文化旅游农业发展大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培育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

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发展文化旅游农业应因地制宜,根据优势资源、交通区位、地域特色等差异进行可行性分析,要努力保持乡村的风俗风貌,乡村旅游开发应结合地方旅游资源,将当地的文化因素融入到旅游农业中去,从而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多方式进行文化宣传。以乡村为根基,以文化为魂,建设特色乡村。大力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则需要结合当地特色,推进农业与文化的融合,加强文化旅游农业和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农业旅游模式,这对乡村的旅游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探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文化挖掘为主要发展新动能、以深度体验为主要方式,体现浪漫色彩、放慢消费节奏、突出精神享受、注重环境体验的乡村文化旅游农业发展生态模式框架,彰显当地文化原生性与鲜活性,让人们在体验中“亲绿、亲水、亲文化”。将文化挖掘对乡村旅游新发展驱动作用与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融合,并结合不同地域特色,归纳总结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参考价值的可挖掘的文化类型和模式。

第三,村民参与,共建共享。只有让村民参与到文化旅游农业的建设中去,然后通过共同分享由共建带来的成果,才能更好地促使特色文化乡村的发展; 振兴乡村的文化旅游农业发展,地方政府也应扮演好角色,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助搞好文化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呈艳.探索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新模式[J].财经聚焦,2018,08:80-81.

[2]卓乐.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709-716.

[3]魏冬梅.“文化+”视域下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7:12-13.

[4]朱斌.文化元素融入农业旅游项目的建议[J].交流园地,2018,20:208.

猜你喜欢
研究背景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