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2020-05-28 09:43李香琪陈海燕沈啸风
大陆桥视野·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综述建设

李香琪 陈海燕 沈啸风

摘 要:加快自由贸易實验区建设进程,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设立以来,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问题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内涵、特征、意义、建设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虽取得了一系列显性的研究成果,但当前研究仍主要是基于自由贸易实验区自身展开的研究,与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求结合不太紧密,对于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建设等方面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综述

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为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进一步深入促进对外开放,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需求,在上海、广州、沈阳、天津等地区先后设立了多个功能上各有侧重的自由贸易实验区。随着世界各国对自由贸易实验区关注度的逐年提升,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竞争优势来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自贸区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自1978年开始,为了向海外学习借鉴管理技术和经验,我国相继开设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此后,为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提升,2013年我国率先在上海设立了自贸区,拉开了国内自贸区设立的大幕。一大批自贸区的相继设立,促进了制度的优化与改革,开创了我国自我开放的新格局,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全新窗户。

(一)自贸区的内涵

对于自贸区的概念,学界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说法。《京都公约》(1973)将其定义为运入货物时不需实施海关监管制度的某国部分领土。李奇(2010)认为,我国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有一些共性的特点,两者基本管理手段相同,财政税收优惠、海关监管方式等也大体相似,但比保税区享有更多的融资便利政策;李后强(2019)认为,自贸区是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必要产品,用自由贸易区带动本国或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扩大开放,是全球通用的做法。

结合学界观点,本文认为,自贸区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来理解,广义上的自贸区可以理解为多个国家或地区相互签署协定,取消关税,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生产要素任意流动的区域;狭义上的自贸区则主要指多个国家之间为了促使商品在各个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签订协议并在商品贸易中互相彻底取消关税及数量限制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

(二)自贸区的特征

饶常林(2019)提出,海南成功建设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授权立法模式是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整体推进、路径明晰、全岛建设、特区优势”的特点。赵晋平提及,自贸区提升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水平,特殊自贸区的功能逐渐扩展而且自贸区的管理体制日趋开放。四川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2019)认为,四川的自贸区完成了体制机制双层创新、区内区外协同发展、政府与市场同时发力、理论结合实践、自然延伸了历史逻辑。吴善瑞认为,北美自贸区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被专业人士看作是规模最广、措施最新颖、最特别的自贸区。综合看来,上海自贸区是以国际贸易等现代化发展为重点,天津自贸区重点在于高端制造业、融资租赁业和现代新型服务行业,广东自贸区的设立使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更有意义,带领我国顺利完成了改革开放。

(三)自贸区设立的意义

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产生深远且独一无二的影响。高宏艳(2019)认为,中国近年来开设的自贸区为中国和海外国家的经济贸易开辟了良好的绿色通道,有效提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增加了综合国力,加速了经济因素的流动,促进了资源配置的合理平衡。自贸区的发展促使集团内国家的经济联系和优势资源相互补充,促进了共同发展。吴翔天(2015)认为,自贸区的设立取消了关税保护,降低了产品价格和资本回报率,最终导致本国的福利减少。Hamilton和Svensson(1982)认为较低的资本回报率会直接导致外国直接投资的减少(FDI)。赵晋平(2019)谈到,我国的自贸试验区是新模式、新突破,是对国际园区模式的更新换代,符合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根本要求。吴向阳(2019)提到,中国与新西兰成立自贸区后,中国对新西兰的出口总量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经济逐渐复苏,贸易总额环比一直呈增长趋势,自由贸易区给成员国带来了互惠互利的积极影响。

综合而言,我国之所以要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先设立自贸区,对外,主要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为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做好铺垫与充分的准备,并对世界产生示范效应;对内,则主要是为了加快制度优化,以开放促进改革,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探索更适合中国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促进经济转型与升级,维持国家经济稳定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借自贸区的设立,提升中国参与全球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效促使经济全球化顺利进行。

二、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实践

学者们从诸多方面对我国自贸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涉及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等。这些自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新设自贸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智艳(2018)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研究,上海自贸区设立六年来,经济发展在中国遥遥领先,在金融创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为应对全球大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上海迅速调整目标定位,注重发展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注重各片区的协调发展,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陈章喜、吕多鑫(2019)等认为,广东自贸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以促进内地与港澳台经济的融合发展。广东地处中国南方,依托港澳,服务于内地,面向世界,重点推进粤港澳贸易自由化发展,积极探索合作的新体制。广东与港澳的合作上,是相向互动,在合作安排的大框架下探索进一步开放合作,摸索新型贸易规则,以更开放更便利地参与世界合作。周伯温(2019)认为,天津自贸区分布在天津市内3个区域,总面积119.9平方千米,其重点在制造业和商业物流,以发挥实体经济作用,并在融资租赁等领域一展宏图。徐慧华 (2019) 指出,福建自贸区是闽台合作的重要支柱和桥梁,我国为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探索合适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福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两岸的经济往来贸易合作。福建自贸区正努力发挥自身服务业、物流、工业发展等方面优势,加速经济对外开放。

三、自贸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徐刚、洪灿(2017)对福建自贸区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福建自贸区自设立以来,有效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但仍面临着人才不足、金融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港口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建议借鉴天津、上海自贸区的经验,从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精神、切实落实相应政策与规划、有效对接优势产业与支柱企业、提升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等层面提出了有利于福建自贸区发展的建议。田政杰和董麓(2019)认为,2012年后,我国GDP增速逐渐下滑,遭受贸易调查、不公平贸易制度,带来巨大成本,加之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丁松(2019)认为,多边自贸协议谈判受到逆全球化的影响,自贸区的网络建设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涉,发展正陷入困境。智艳 (2018) 认为,政府对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各种战略的推出也需要再三考虑,否则,具体执行部门和地方政府很可能无所适从。吴向阳 (2019) 认为,中国与新西兰的合作关系充满机会和潜力,但是不乏某些不确定因素。我国需要保持与新西兰现有的贸易成果,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和新的合作领域。高沐,金明玉(2019)认为,沈阳自贸区政府职能转变较缓慢,缺乏适当的体制机制来建设自贸区,经济运行仍然较缓慢,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协同性欠佳。所以建议沈阳自贸区积极引进外资、提升园区功能和经济运行质量、完善体制机制等。黄璐瑶(2014)认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规则还需优化、发展模式亟待改进,我国需尽快升级现有的中国 - 东盟规则、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增强中国 - 东盟间的政治互信。

四、文献评述

从既有文献中可以看出,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内自贸区建设的问题已经比较关注,并在自贸区建设现状、问题,发展方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效。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广泛,对合作共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外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只有基于“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不断提升自贸区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升我国自贸区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实现对外开放大势的新突破。同时,只有在对各自贸区自身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并学习其他优秀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并在已有的发展模式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逐渐形成适合本地区的自贸区发展模式。而当前研究仍主要是基于自由贸易实验区自身某些方面展开的研究,系统性研究仍明显不足,且现有研究与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求结合也不太紧密,对于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建设等方面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李香琪,女,安徽合肥人,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学生,主要从事国商理论与方法方面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刚,洪灿. 福建自贸区运行现状与未来展望[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7(7):2-8.

[2] 李后强.自由贸易区就是思想解放区[J].财企业家日报,2019(001).

[3]吳向阳.中国与新西兰自贸区现状及前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6).

[4] 孙志忠,张晓燕.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综述[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5(31).

[5]吴翔天.国内外自由贸易园区理论框架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5(5).

[6] 吴善瑞.北美自贸区发展动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9).

[7] 赵晋平.自贸区本质特征与创新点[J].重点关注,2015(18).

[8] 智艳,罗长远.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目标模式与政策支撑[J].复旦学报,2018(2).

[9] 高宏艳.“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自贸区建设现状及推进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 2019(16).

[10]陈章喜,吕多鑫(2019).广东货物贸易通关便利化创新: 自由贸易港视角[J].中国发展,2019(2):31-38.

[11]周伯温.天津自贸区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优势分析[J].对外经贸,2019(5):29-30.

[12]徐慧华.福建自贸区驱动闽台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48-51.

[13]高沐,金明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快沈阳自贸区建设的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9(3):212.

[14]田政杰,董麓“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格局:问题与应对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8.

猜你喜欢
综述建设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