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一)

2020-05-28 09:39赵宁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雪龙双龙极地

赵宁

2019年10月15日16时15分,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码头启航,将与“雪龙”号一起“双龙探极”,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

在此前近30年里,我国开展极地考察一直靠“雪龙”号“单兵作战”,现在有了“雪龙2”号加入,我国第一次使用两艘破冰船一起进行南极考察,开启了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由于船速以及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雪龙2”号与“雪龙”号先后从国内起航前往南极,而我作为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的特派记者,将随“雪龙”号前往南极参与此次考察。

一周后,“雪龙”号从上海起航,船上共搭载了107名考察队员,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度夏队员会在6个月后返回上海,而一少部分越冬队员则要在南极度过漫长的15个月后才能返回。

同学们可能会问,越冬和度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每年的南极考察都会在南半球的夏天(也就是国内的冬天)进行,因为这个时间段南极的气候没那么恶劣,适合开展一些野外的科考工作和站区的建设工作。当南极的夏天快要结束时,一部分考察队员便完成了考察任务并随“雪龙”号撤离南极,这部分队员便被称作度夏队员;还有一部分考察队员则要继续留在南极过冬,在漫长而寒冷的极夜中坚守,保证考察站设备安全运行,并完成一些观测任务,这些队员就是越冬队员。

10月22日上午10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雪龙”号缓缓驶离码头,我们在船上一遍遍地大声喊道“感谢祖国,感谢亲人,安全圆满完成任务”。岸上的人群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些队员已经控制不住情绪,流下了眼泪。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前往南极了,但当我看到码头上仍在不停挥手的家人和同事,眼泪一下子冲到眼眶,差点儿就流了下来。

码头上不少送别的家属也在抹着眼泪,毕竟亲人一走就是半年甚至更久,去的又是环境非常复杂、特殊的南极,心里肯定十分挂念,但这不正是南极考察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吗?既令人羡慕,又带有些悲壮的意味。

渐渐地,站在甲板上的人已經看不清码头了,不少队员趁着手机还有信号抓紧和亲人打电话,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再过一个小时,大家的手机就会没有信号和网络了。不过我们后来才知道,这次“雪龙”号上安装了中国移动的基站,在从上海前往澳大利亚期间,手机是可以使用的。驶入外海后,“雪龙”号开始有些晃动,很多队员出现了晕船反应,这是我们在船上生活面临的第一个困难。

经过半个月左右的航行,“雪龙”号于11月7日抵达澳大利亚霍巴特,与已经提前到达的“雪龙2”号正式碰面。原来,“双龙”在进入南极前要在这里再进行一次补给,主要补充燃油、淡水、蔬菜、水果等各类物资。补给结束后,“双龙”便要穿越风急浪高的“魔鬼西风带”,进入南极圈,抵达我国南极中山站。

猜你喜欢
雪龙双龙极地
可怕的极地雪融
“雪龙2”号出征南极
“雪龙2”出征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雪龙2号首航南极
在极地盖房子
极地之星
上汽折戟韩国5亿美元买教训
韩国法院称双龙还有救
上汽向双龙提供2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