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浅析

2020-05-28 09:35龙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龙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护生养成职业素养、形成专业价值观至关重要,而思政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对思政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学课程中面临的观念、师资、课程和制度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针对如何把基础护理学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做好从思想认知、教材更新、教学和考核方法方面进行了路径探索。

关键词:专业思政;护理思政;思政教育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此,许多高校近年都在逐渐整合校内思政资源,以“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推行制度建设,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把课程思政教改工作作为教学教改的重点,涌现出一批优良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正逐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基础护理学师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学习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的重要课程。也为护生养成护理职业素质、专业价值观奠定了基础。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岗位中既要求学生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现代护理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恰当的思政教育的融入是护理专业教学的润滑剂,为帮助学生全面塑造为一名合格的护生奠定基础。

如何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讲话精神,改革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夯实理论、强化技能、学会创新的过程中升华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思政理念,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教育课题。

一、课程思政融入基础护理学课程面临问题与挑战

(一)观念层面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政治思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教学态度等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目前的“课程思政”往往局限于“思政课程”和“课堂思政”。一方面,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往往陷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自己授课责任的认知误区。另一方面,基础护理学课程由于本身极其重视实践性的特点,导致很多任课教师忽视了实践过程中思政理念的贯彻,思政内容往往仅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的生搬硬套。

其次,“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课程观,是一套教育方式,而不是指具体的某类课程。广大教师队伍应该认识到,课程思政尤其是专业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端正态度,引起重视,使教育教学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二)师资层面

习总书记在2019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民办高校规模日益壮大,护理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思政觉悟不深、教学能力不强、其自身对政治思想的理解和认知本就有限,难以将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透彻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随着专业课老师承担起越来越重的科研及教学任务,有些老师还肩负社会职务和行政职务,难以从仅有的闲余时间中抽出时间备课、寻找事例、进行课程教学研究,从而导致所授的课程往往将教材教案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其结果自然是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掌握,最终与思政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三)课程层面

思政课程,特别是专业思政课程如何开展,是思政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当前的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结合还不够,尚有诸多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当前的思政课程过于显性化、形式化和功利化。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让学生自发地接受教学环境的熏陶,学生能够在感情上感受到共鸣,才能实现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完成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而当前思政内容被生搬硬套、简单粗暴地堆砌在课程中,学生自然难以接受,更谈不上耳濡目染地吸收思政的精髓了。

第二,当前的基础护理学课程过于理论化、格式化。合格的专业思政课程,应当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通过思政内容的参与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使其职业素养也得到共同的进步。而目前的专业课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而忽略了医德医风意识的培养、思想政治素质的塑造,“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的局面偶有发生。教师将重要方针、政策、抽象的理论性及思想性的東西笼统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真正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偏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最终,导致专业课本身没有真正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的知识,也没有起到渗透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制度层面

考核制度方面,一方面由于“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过程本身的特点,难以对其教学成果指标化。而与此同时,目前对教学成果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又过于陈旧和保守,大多停留在期末考试中增加思政试题的方式,这种显性的思政化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学生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文明法治、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显然难以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认识的效果,不利于其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激励制度方面,一方面教师本身的激励制度有待改善。受传统意识等因素的制约,要求教师以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去从事教育而忽略教师的诉求,从而忽视对教师的激励制度和职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建设,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热情和工作效率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以致于教师队伍长期不稳定,流动性高,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二、课程思政融入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方法探究

(一)责任主体上,刷新观念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传道者自己的思想认知得到全面提升,保持先进,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需要明确:

第一,强调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全面重视思政教改,把思政课程与各专业课程的结合当作系统工程来抓。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

第二,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队伍自身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职业素养和“育德”能力。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第三, 专业课教研组应当结合教学目标制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计划,整合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深入研究探讨不同专业课程思政教改的措施和途径。

第四,切实体察教师诉求,改革教师激励制度,主动地走进教师群体,把教师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解决好,教师才能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材教案上,更新授课内容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材教案一方面普遍关注专业知识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体现不够,另一方面在实践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也缺乏重视。

首先,让思政教师队伍加入专业课教材教案设计中,尤其是结合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各自的优势,共同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宝藏,推进思想政治内容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授课的方式及语境的创新。

其次,发挥互联网丰厚的资料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基础护理学教材,挖掘与政治思想、人文素质相关的内容进行道德文化渗透。

再次,结合基础护理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社会资源,融入教材教案,丰富内容,增加活力。例如,整合目前中国历届“南丁格尔”获奖者、“上海优秀护士”等先进事迹,作为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思政育人素材,给予护生养成护理职业素养的正能量;此外,以临床发生过的护理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作为典型案例,让护生汲取教训。

(三)教学方法上,创新授课形式

第一,探讨填鸭式教学转为参与式教学的可操作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列出参与式教学法的 10 多种具体方法: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導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等。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值得每一位教研人员去思考。

第二,研究项目教学法、微课技术、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途径,如整合历届“南丁格尔”获奖者、“上海优秀护士”等先进事迹,包括从其他优秀国内外思政课程汲取灵感,探讨问题导向性教学、理论实践闭环互动等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的可能性。这方面,清华大学的“因材施教法”、浙江大学的“情景式教学法”、江西师范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教学方法改革等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三,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校方应多拓展渠道,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医疗护理的志愿服务和医院的实习,让学生踊跃投身其中,接触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时事,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社会生存能力,学会自我奉献,关爱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四)教学考核上,革新评价方法

首先是评价的原则与标准。教学考核的评价,原则上应更注重教学的过程而非结果。相应的评价的标准应该侧重定性评价而非定量评价。尤其是对于思政内容本身难以量化考核,只看结果,忽视过程的定量评价无疑是舍本逐末,难以客观地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实践活动负责人加入到学生绩效完成情况的评价中,另一方面,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评价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和探讨,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再次是考核内容和方式。一方面,期末测试固然必不可少,即使如此,也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如斯坦福大学实行的“荣誉制度”考试制度,既能培养学生的诚实品德,又能增进师生互信。另一方面,因为基础护理学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加上思政课程的定性要求,增加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贡献成果等多重表现予以考核,着重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实践,更加有利于全面地评价教学成果。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与这些环节紧密相关。护理专业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加强护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是大思政的必然趋势,而基础护理学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课,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融合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