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实践

2020-05-29 01:36朱逸维
知识文库 2020年8期
关键词:陶行知资源生活

朱逸维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三大主题给我们带来了穿越时空的教学智慧,要求我们立足学生生活需求设计教学情景,拓展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探究性教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回归实践生活。这就给学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为课堂改革提供持久的活力和激情。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领域的泰斗,他的教育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就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主要分为三大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思想仍然有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那我们就从这三大块出发,探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对今天高中政治课的参考价值。

1 生活即教育——符合认知的设计

我们的教育是来源于生活的,又以改造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为目的。陶行知先生极其反对把学生培养成为书架子和纸篓子。这个比喻很形象地批判了当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教学没有结合实际,没有引发现实思考,教育就会失去生命的活水,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能力。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但是,当前我们很多的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要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设置的情景案例与学生的认知相距甚远,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这就使知识的学习与原有认知、情景的设置与学生体验形成两条独立的线条,无法相交相融,教学就脱离了生活。

比如,我们在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让学生探究企业为什么要创新或者如何创新的问题。这个形式看起来是很具有生活化气息,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其实很难理解创新是什么,它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按照课本给出的知识要点,一条条地罗列了建议意见,看似把知识内容都运用出去了,但是学生是否理解了,是否懂得了实际运用呢?这个不好说。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最后学生会把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措手不及,毫无头绪。这是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认知脱离造成的。

就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事例,建立学生的认知和情景的对碰。比如,我们引入美国对华为实施的禁令以及华为“备胎”海思芯片的反击,让学生理解华为技术创新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因为这个情景是学生所熟知的,也是学生在认知范围内能够快速理解的。然后,我们再引导学生分析华为作出海思计划的原因和可能性,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创新是如何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当深入到这一层次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三个方面体现了。

对比这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知识的生活化运用。第一种是纯粹为了规划而规划,为了知识而规划,这是脱离生活的学习;第二种是以学生体验为中心,通过体验解决问题,这就是来自于生活的学习。

2 社会即学校——形成合力的资源

学校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学校的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会进步,而社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局限在学校、局限在课堂。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处处是生活。这反映在我们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丰富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社会性的、持久性的教育教学。

社会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以说是当前很多学生的现实写照。在这样局限性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思维和认识同样是狭窄僵化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社会的,那就可以从社会中攫取一切我们需要的资源,丰富教学的资源,打开学生的眼界。比如,我们的学生每天会接触到除了老师之外的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和物,包括學校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不同年级学生,还有学校的建筑、绿化植物、宣传栏等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人群的言行举止,感受不同班级氛围对学习的影响,从而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学校校园建设和规划的不同,体会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甚至我们还可以拓展到学校周边的资源,比如,校园的地形环境、周边的产业布局、周围的交通状况和布局、居住环境等等梳理校园周边特色产业发展、就业和收入的情况、人文环境发展、资源协调等知识内容,探究新发展理念在校园协调发展中实际运用。更接地气一点,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访附近市场的猪肉档口,了解猪肉涨价之后猪肉的销量情况,采访相关人员了解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意见,探究价格和供求的关系、价格和消费的关系等知识点。

从教学形式上看,我们也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站,就某一热点问题或者知识内容收集网络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也可以举行政治理论知识竞赛,把知识学习融入到竞争活动中,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培养竞争意识;还可以就某个社会问题热点展开大辩论或者专家讲座,注入新的资源活力,拓宽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

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习的效果。通过构建“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大资源系统,强化教学效果,完成教育使命。

3 教学做合一——注重实践的探究

教和学始终都是以“做”为中心的,也就是教学要回归到实践层面。但是这个“做”必须是建立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的,如果脱离了知识理论的“做”也是不合格的。“教学做合一”反对唯书本至上、唯理论至上,不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也反对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科学理论的教学思想。“教学做合一”就是需要把知识学习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起来,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获,把知识教育落到实际行动上。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三者的同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步骤展开:第一步是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思考范围和问题内容。比如,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学习中,我们可以提出“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这个问题?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二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确定小组课题,我们把“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这个问题划分为“为什么扶”“怎么扶”、“扶了之后怎么办”等几个主题内容,搜集整合和分析相关的资料,最后得出小组共同的认识和见解。这个过程不仅解决了学生会面临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如何从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和整理分析资料中去解决问题。第三步是各小组讨论交流,查缺补漏,自查自省。这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把知识过渡到操作层面的过程。通过自查自省把知识的学习贯穿到了实际生活层面。从课本知识到分工解决问题再到落实具体行动,比单纯地强调价值观的知识效果要好很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伟大的教育思想,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源源不绝的思维灵感。我们要善于把其思想合理科学地运用到教学之中,从而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资源生活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我给资源分分类
陶行知夜归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