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29 01:36聂霞明
知识文库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过程游戏

聂霞明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学科,其重要性并不由课时所体现,而是从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体现的。我国在原有教学理念中强调: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当我国教学理念更新至素质化教育时,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特点就在于活泼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热爱游戏等,如果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板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或实践教学,学生虽然表面上会表示顺从,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消极应对。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养得到应有的锻炼,还会使学生认为体育老师“实在是太不通情理了”,产生负面的学习效应。为了应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体育项目,除此之外还要为学生准备相应地学习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应当是以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所展现的,以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

1 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体育游戏,发挥硬件教学优势

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为学生所提供的活动内容都是跑步、跳绳等,这种运动项目虽然可以起到身体锻炼的目的,但其趣味性过于缺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为了应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体育游戏,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教学优势。这里的“相适应”不仅仅是“年龄适应”,更应当是“发展适应”与“趋向适应”等。即:为学生提供与其自身最为符合的运用项目,而不是由体育项目来适应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锻炼的优势。而硬件优势则是指,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学校所具备的硬件设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如:塑胶场地、篮球场、足球场等,通过专业化的场地、设施提供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小学发展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还尚不成熟,对自身的认识及主、客观需要等内容还存有明显缺陷,教师在为学生决定锻炼项目时,虽然要参考学生的运动倾向,但绝不能以此作为最终项目。一定要为学生准备最为适合的运动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运动游戏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依据学生的生理发育、学习偏好等内容将学生划分为了篮球组、足球组及乒乓球组等,再由组别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游戏策略。以篮球组为例,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投篮游戏,以投篮的准确度及姿势作为重要的评分依据,这就使得体育游戏也携带了竞争属性,学生为了尽可能的在游戏当中取得高分就加大了自身的体育训练强度并乐在其中。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得到了保证,从而推动了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的发展。

2 应当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增强游戏新鲜度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教师的年龄都比学生大上许多,这就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对体育游戏的认知产生了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成为了阻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教师除了开发新体育游戏之外,还应当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合理改编,以增强学生对游戏的新鲜感,再以此为基础促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当然,教师在对游戏进行改编时切不可“一言堂”,教师必须了解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与变化,现在的小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与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的小学学生会比过往的学生群体更理性、更成熟。如果教师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会喜欢这样的改动”,很有可能使学生反感,从而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例如:在“老鹰捉小鸡”这一体育游戏当中,有的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两组,希望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体现游戏的新颖性。显然,这种游戏改编的方式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可想而知学生的反应必然是极为淡漠的,这就不利于体育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将篮球运球与此游戏进行了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游戏难度陡然提升,但正因为这一难度的变化,学生的接受度与参与度却得到了双重提高。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叠加游戏”,出于小学生的竞争天性,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这一游戏活动之中并努力在这一游戏中取得较为靠前的名次。我也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心理,为学生进行了篮球运球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技巧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竞争排名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出了比以往教学中更为积极的态度,推动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

3 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接纳学生意见,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我国原有的教学体系之中,学生的地位是较为尴尬的,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接触、掌握更多的知識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意义却没有得到明显体现,教师占有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妥帖的,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然不能够忽视学生自身的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询问、接纳学生的意见,以此为基础推动教学。而在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活动之中,体育教师应当在设计体育游戏伊始时就接纳学生的意见,以此来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

例如:我在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对学生讲解了我的教学主要内容、教学形式以及体育活动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外,我就开始询问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设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出现了以男女性别为分界的分化活动。男生更倾向以对抗、竞争类型为主导体育游戏,而女生则倾向于角色扮演类、剧情类的体育游戏。在设计过程中这两种游戏倾向显然是难以平衡的,但教师却要在条件允许的范畴内对这些意见进行平衡,这是因为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积极程度等。当教师能够较为妥帖地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自然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是因为学生认为教师重视了自身的意见,尊重了自己在学习活动的作用,学生自然会对教师的教学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反馈态度。

4 重视学生体育游戏体验,对游戏进行适当优化

在对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会随着时间进行变化的,且作为教师是不可能设计出一款“永恒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的,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游戏体验,进而对游戏进行适当优化。这是因为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处于一种不断运动、发展的状态之中的,这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更是由于学生成长、发展所带来的教学要求。假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教学稳定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体育游戏体验的追求,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产生学习倦怠,这种倦怠对体育教学是极为致命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游戏体验,在条件允许的范畴内尽量保持“快优化、高标准”。以此促进学生多多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之中。

例如:在“切西瓜”这一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本意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手部、肘部力量,但学生的肌肉发展还尚不完善,极容易出现肌肉劳损的问题,学生自然会对此游戏产生畏惧感,为此我对其进行了修正,以乒乓球作为西瓜,将这一游戏活动转化为了乒乓球活动,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5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切不能够以自身视角来考察、断定学生的学习倾向与学习要求等,由于天然的“层级”问题,教师考察出来的都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内容,教师如果以此作为教学基础,极容易出现教学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倾向、偏好等,结合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进行游戏化的教学设计。通过“游戏”这一教学载体,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参与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小学体育课堂的发展与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过程游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