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2020-05-29 01:36谭四华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国学院校传统

谭四华

近几年,国学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范围内持续升温,高校、中小学等教学机构和电视、网络、书籍杂志等媒体不同程度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国学热”却在高职院校遇冷,本文将从国学和国学热的角度,针对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现状,阐述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1 国学的内涵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简称。国学的名称是民国初年兴起的。章太炎先生著《国故论衡》,又有《国学概论》的讲演(由曹聚仁先生笔录),是关于国学的代表作。”1905年邓实 在《国学讲习记》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 1923年胡适创办《国学季刊》,他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2 国学持续升温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国学思潮,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批判否定传统文化,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迎合西方文化,再到九十年代延续至今的国学热潮,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提升,文化自信在进一步彰显。

从政策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从教育机构设置来看,2004年孔子学院正式在韩国首尔成立,到现在已经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把国学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2001年武汉大学创办国学试验班,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2005年7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成立国学研究基地等;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国学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民间国学馆、国学堂也纷纷涌现。

从媒体宣传效果来看,国学类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舌尖上的中国》、《中国通史》、《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不断掀起收视高潮;国学类的图书杂志热销,比如《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期《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进入年度杂志销量排行榜前三,2018年第5期《宋朝那些人 士人、士风、士气》也最畅销。

我们可以看出,这次国学热不仅有政府的提倡,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从高校到中小学,从媒体节目到书籍杂志,从官方到民间, 都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

3 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开设国学课程的高职院校却很少。国学热在高职院校遇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政策解读上存在忽视。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重技能、轻人文”的局面由来已久。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注重实践应用的《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等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职院就较少,开设国学课程的职院就更少了。

3.2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对国学了解甚少,新鲜感过后就不再感兴趣。

相对于高校学生,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为消极,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国学经典中有相当多篇目比较艰深难懂,对高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开设了国学课程的职院学生新鲜感过后就不再感兴趣,就更不会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了。

3.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高职院校国学课程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教师职后的继续教育也很少涉及“国学”相关的内容,通过自我学习提升不仅缓慢而且比较受限,也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国学教育教学体系和师资培养方案。同时,仅仅依托国学课堂教学,对提升高职学生的国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远远不够。

4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突破历史新高,年年都是“史上最难毕业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不仅要加强锻炼实践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满足用人单位水涨船高的的招聘需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年提出了“冰山模型”理论: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根据“冰山模型”理论,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证书是凸显于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深藏在冰山水面之下的态度、动机、个人形象与价值观却是决定他今后职业成功与否的隐形因素。

因此,对高职学生开展国学教育,不仅包括了解儒家经典中积极进取、知行合一的入世精神,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超然物外的出世精神,佛教中通达圆润、明心见性的禅机顿悟,也包括诵读唐诗宋词中那些音律和谐、情致典雅的华美篇章,也包括知晓浩瀚史籍中那些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还包括欣赏琴棋书画戏曲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知行合一的国学熏陶内化成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1 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以儒学为主导因素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学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动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儒家经典中《大学·明德章》说:个人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说:“言忠信,行笃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高职学生通过体悟往圣先贤的哲学思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2 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人格。

张岱年说:“儒家的以人为本位的哲学,一方面宣扬独立人格与人格尊严,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心,这是儒家学说的积极内容。”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说大人而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周易大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庄子·逍遥游》论述宋荣子的态度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4.3 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吟诵经典诗词散文,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上讲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而《旧唐书·魏徵傳》中:“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这种意思的另一种表达,都是指古为今用、以史为鉴。融汇国学,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4.4 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高职学生只有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既认识到传统之所长,也认识到传统之所缺,才能有文化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周易》说“生生之谓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断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学,喜欢国学。只有尊重传统,才能革故鼎新,超越传统。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国学院校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少年力斗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