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信息技术与建筑英语课程的融合

2020-05-29 01:36石景秀
知识文库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驱动教学模式

石景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我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托新的教学环境,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实施新的教学过程,开展新的教学评价,本文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英语课程深度融合,在各个环节体现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双中心教学结构,实现了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精神目标的达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1 引言

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时代,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社会的信息化必然包括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当前我国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本质

课程整合是全局性,系統性的整合和融入,是从课程的整体来设计和考虑,而不仅仅是对某个知识点或是某个部分的整合。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或是辅助,而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整合应当考虑总体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具体教学活动,而不只局限于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活动。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中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具体体现。我们传统的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权威,通过讲授,板书传递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用耳听,用手记,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新型教学结构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而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部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见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列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情景化学习等。

建筑工程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对建筑相关知识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如果单纯从知识点入手进行讲解授课,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点,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将被动的接受答案转变为主动的寻找答案,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信息技术对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起着支持作用。信息技术为教学过程中搜索信息,交流与合作,认知与评价提供了技术保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以建筑英语第3单元《Foundation Movement》这一课为例来具体探讨信息技术与建筑英语融合的方式和途径。

4.1 《Foundation Movement》的教学设计

4.1.1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中澳建工1703班。在这一单元的前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以及基础的类型,为这节课《Foundation Movement》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授课形式:问题驱动、多媒体教学、小组协同

资源平台: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有道词典、其他视听材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基础位移的常用表达;知道典型的基础位移的类型以及原因;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常用表达描述基础位移的类型和原因;能够针对不同类型基础提出避免不均匀沉降的方案;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注意施工安全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点:基础位移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难点:不均匀沉降发生的原因和避免的方案。

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情境引入,问题驱动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在实践中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学生通过参加模拟现实且具有一定竞争关系的小组分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归属感,实现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建立,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借助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词典、其他视听材料等多种现代信息化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4.1.2 教学环节:

课程导入(发现问题)   组织分工,合作探讨 (解决问题)  展示方案,接受同伴评议 (商讨问题)  课后延伸预习 (改进方案并发现新问题)

4.2 《Foundation Movement》的教学实施:

环节一:课程导入(发现问题)

教师首先引入情境,展示一段关于基础位移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于基础位移有一个整体形象的理解。并提出问题,问题包括:基础位移有哪几种类型?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基础沉降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避免不均匀沉降? 之后教师组织学习进行分组学习,学生分为承包商组2个,其工程项目不同,施工队组8组,每四组争取一个承包商的施工项目。教师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发布词汇学习和文章学习任务,各小组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通过网络和课程平台学习相关知识。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课程网络平台和网络。

环节二:组织分工,合作探讨 (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施工质量安全意识。之后教师通过课程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组内和组间的竞争和合作类活动,竞争类活动可以进行单词或句子翻译对抗赛,教师通过平台统计数据为学生的竞赛给与评定。合作类活动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为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提供网络资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以指导。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多媒体;课程网络平台。

环节三:展示方案,接受同伴评议(商讨问题)

教师讲解评分细则,引导各小组规范评分标准,安排展示顺序,维护秩序。各施工队向承包商展示问题解决方案。方案做成PPT展示于电子白板。承包商和其它施工队向展示队提出问题,展示队给予解答。其他队给予评分,分数上传课程网络平台,承包商队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和经过集体探讨决定与哪一施工队合作并给予合理解释,之后与对方签订合作协议。教师为展示活动拍摄视频。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电子白板;PPT;课程网络平台;录制视频。

环节四:课后延伸预习 (改进方案并发现新问题)

教师提供微课资源,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复习所学内容。承包商队对各施工队需要改进的部分提出建议,各施工队小组对自己的展示方案进行分析,改进,通过网络平台再次提交,教师对学生改进方案予以评价。学生参加在线平台测试,巩固重点,难点,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学生测试结果,找到学生薄弱部分,为下一节课做补充和准备。学生通过网络资源预习新内容,发现新问题。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微课;课程网络平台;PPT。

5 小结

本教学设计以问题为驱动,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紧密结合,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双中心教学模式;知识通过解决问题而习得,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运用知识的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问题驱动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精神目标的达成,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题名称:第二期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英语课程融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号:2018SC0018A。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驱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