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20-05-29 01:36张彦博
知识文库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物理

张彦博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成长需要,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案,为教育改革必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本文主要针对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策略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促使教师做好自我定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物理是典型的实践类学科,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完善的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无疑是重点工作,其目的不外呼是在高中物理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形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逐步意识到自身所肩负重任,促使学生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求共鉴。

1 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合作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规律,使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化、科学化。那么教师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尽可能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持续性发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性特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将班级内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沟通,积极发表自我看法,在讨论、争论的同时实现思维碰撞,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节奏的把控者,更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指导,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时,就可以通过先讲解后演练的方式,首先阐明实验开展前预习的重要性,然后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好下节课所运用的器材,保证实验装置的完整性,并确保装置的使用性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全方位的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后,进行相应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尽可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展示、配合、补充等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探讨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印象,同样可以加深学生记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对于知识的消化能力与掌握能力,最终将一定程度的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 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身边的科学,是高中阶段重要学科,它影响学生思维,又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也关系着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推行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成长需要,在教学各环节将侧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上,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首先强化思维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开展实验活动的重要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发现和总结更具深度的物理知识,掌握更为丰富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印象,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吸收能力。同時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消化能力以及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不足,积极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进而愿意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有助于浓厚物理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根据实验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变化掌握更多的物理理论知识及实践信息,利于形成物理学习思维,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将是巨大的推动力。

比如,在教授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知识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环节自觉组织实验活动,让多名伙伴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深入思考重心测量的正确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其中规律,进而为下节课堂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物体重心的测量方式,使学生深入思考、细致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的总结与归纳结论和适宜条件,并在观看实验演示的同时发现更多的物理实质规律。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进一步被调动,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核心素养培养无疑起到了奠基性的积极作用。

3 强化教学过程指导,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更加重视解题技巧的阐述,并对学生提出了一些硬性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后牢记相关的物理概念及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将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以物理学习的主线形成物理观念,变知识点为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掌握规律本质,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将所学物理知识逐步内化,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实践与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譬如,教师在教授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知识时,要避免运用传统的方法,或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公式。相反,教师需要根据已有的牛顿定律以及圆周运动规律等内容,通过有效的推导,分析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知识,强化学生认知,加深学生印象,逐步理清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与知识体系,进而掌握更加丰富的物理规律。

4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知识应用的关键能力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生活化教学目标,要求物理教师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衔接,特别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师更加有必要立足生活,组织生活化的趣味实验,使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气息,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此教学模式的落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得物理实验活动更具趣味性,还能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比如:在学习光的传播的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可以引入生活实际,并结合课本知识,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在学习光波长短变化和吸收现象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交通信号灯,然后提出问题,交通灯在雨雾天气的情况下也能在很远处看的非常清楚,这是什么原理呢?结合物理知识,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红光波长最长,最容易发生衍射,所以,尽管在雨雾天气里,我们也能在很远的地方很清楚看到。红绿灯的设计,正是利用了红光具有不被散射的原理,人们能够在远处清楚看到,以免交通意外的发生。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增加生活实际的观察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求知欲望。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实际和学习的知识充分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的思考,教学过程有效性活动策略的分析,希望可以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物理学科关键能力,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保证高中整体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稳健成长,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核心物理
留言板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